【第058章】打造质量更好的黑羽箭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锦衣杀明最新章节!
(0058)
“希望你们都管好自己的差事!”
对于这五个士卒的请求,徐兴夏爽快的批准了。
一下子抽出了五个士卒去负责后勤生产,牛角墩的战斗力量,顿时大大减少。除了四个军官之外,就只有三个士卒了。这三个士卒,尽管比较年轻,力气什么的,还有一些,战斗技能却着实不敢恭维。好像黄飞这样的,基本上只能放哨使用。如果要黄飞和鞑子肉搏,估计五个黄飞都干不死一个鞑子。
幸好,徐兴夏也从来不指望他们能够上阵杀敌。在目前的牛角墩,他还是唯一的火力输出点,张全复之类的,只能是大打打冷枪,正面迎敌还是比较困难的。徐兴夏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们能够及时的发现鞑子到来,发出警报就行了。至于更多的任务,得在组建了新的战斗队伍以后,才能摊分出去。
当天晚上,牛角墩显得十分的安静。劳累了一天的士卒,都早早的上床睡觉了,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是鼾声四起。徐兴夏反而有点睡不着。这毕竟是他穿越以后,在牛角墩度过的第一个夜晚。这几天的经历,深刻的告诉徐兴夏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在这个混乱的年代,处处都蕴含着风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粉身碎骨。未来,到底会怎么样,他自己都预测不到。
半夜,徐兴夏蹑手蹑脚的起来,巡视了一下顶层的岗哨,发现没有什么意外,这才回去睡觉了。快到凌晨的时候,岗哨更换,徐兴夏又爬起来看了一下。两次起来,四周的原野,都显得格外的安静。在火把的照耀范围之内,看不到任何活着的生物。偶尔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掠,偶尔有一两声奇怪的虫叫。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在火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都是一片的黑暗。
徐兴夏这么谨慎小心,不是没有必要的。一旦岗哨睡着了,牛角墩就会很危险。牛角墩就这么几个人,一旦被鞑子摸上来,那就绝对完蛋了。当然,鞑靼人偷袭牛角墩的可能性不大。鞑靼人想要偷袭牛角墩,必须步行。哪怕是在马蹄上包上麻布,马蹄撞击田野的声音,一样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毕竟,距离太近了。
事实上,每次鞑靼骑兵的到来,动静都是蛮大的。鞑靼人从来不掩藏他们的行踪,他们也不屑于掩藏自己的行踪。在宁夏镇的明军面前,鞑靼人根本不需要这么做。此外,鞑子的长处,都是在马背上,他们是不会轻易的放弃这个天赋的。
第二天一早,徐兴夏就接到报告,说是刘广梁带着三个老匠户到来了。这是昨天说好的,徐兴夏找他们有事商量。
“让他们进来。”
徐兴夏挥挥手说道。
很快,刘广梁和三个老匠户就出现在了徐兴夏的面前。
在威镇堡的军户里面,生计最困难的,就是这些匠户了。包括刘广梁在内的匠户,都穿得破破烂烂的,有两个匠户还打着赤脚,连草鞋都没有一双。看他们的样子,应该是没有吃早餐就来了。或许他们家,根本就没有早餐的概念。
徐兴夏开门见山的说道:“今天请三位来,主要是要打造一些武器装备。”
刘广梁当即说道:“大人放心,只要是我们能打造的,我们都会全力以赴的。”
徐兴夏点点头,满意的说道:“我先谢谢诸位了。”
他首先要打造的,当然是自己的黑羽箭。目前拥有的三十枚的黑羽箭,总是感觉不太够,万一鞑子的数量比较多,没有足够的黑羽箭,那可是麻烦事。特别是如果鞑子的数量很大,围攻牛角墩的话,他只有三十枚的黑羽箭,是远远不够的。
在目前来说,牛角墩的战斗力,基本上只有他和高猛、张全复、刘闯等四人,余力钧显然战斗力是不行的,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说了,连炮灰的作用都发挥不了。而弓箭手更是只有他和张全复两个。要是鞑子悍不畏死,愿意付出五十人左右的代价,猛攻牛角墩,后果还是比较麻烦的。三十枚黑羽箭射完,那就只有肉搏了。单纯肉搏的话,徐兴夏又能干掉几个鞑子?
徐兴夏将四枚黑羽箭拿出来,分别交给四个匠户,娓娓的说道:“诸位请看,就是这个东西,看看能不能依样打造。”
刘广梁将黑羽箭仔细的看了一会儿,向旁边的一个老工匠说道:“老郭,弓箭好像是你的行当吧,你来说说。”
这个年老的工匠,名字叫做郭福全,年纪已经很大,差不多六十岁了,头发都完全发白了。岁月的痕迹,在他的身上十分的明显。脸上全部都是皱纹,两个眼眶也深深的凹陷下去了。如果不是世袭的话,他这样的老人,早该退休了。可是,由于变态的军户制度,他还得继续服役。匠户的服役几乎是终身的。
毕竟,工匠的手艺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慢慢的积累出来的。年纪越大的工匠,打造的经验就越多,技艺就越精湛,打造出来的武器装备质量就越好。在纯手工制作,没有机械化生产的年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明朝的每个作坊,都有大量的老工匠存在,卫所军内部也是如此。
在威镇堡的匠户里面,郭福全是专门负责打造箭镞的。他仔细的研究过黑羽箭以后,缓缓的说道:“大人,这些黑羽箭,都是用最好的熟铁打造的,成本比较高啊,也比较费事,得反复的锻打。如果依样复制的话,成本也会很高。”
徐兴夏不动声色的说道:“成本大概要多少?”
郭福全粗略的计算一下,谨慎的说道:“一两银子肯定是要的。一枚这样的黑羽箭,需要耗费六斤的生铁呢。如果再增加两钱银子,还可以打得更好一些。”
徐兴夏将黑羽箭接回来,期待的说道:“还能更好一点?”
郭福全点头说道:“是的。箭头可以打造得更加的坚固一点,就是射在骨头上,都不会开裂。如果不是存心毁坏的话,就是反复使用数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都是完全可以的。”
徐兴夏满怀希冀的说道:“你详细的说说看。”
郭福全就简单的介绍起来:“大人,这这样子的……”
这些黑羽箭,都是在两百多年前打造的。尽管当时的打造质量很好,毕竟已经过去了两百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在这两百年的时间里,大明朝的铸铁以及炼钢技术一直都在发展,特别是炒钢技术不断进步,百炼钢之类的技术,也已经逐渐成熟,这使得钢材的质量是越来越好了。
徐兴夏的这些黑羽箭,箭头都是生钢(又叫粗钢)锻打而成的,质量比熟铁都要好。在两百年前,它应该是质量最好的钢。但是,在两百年以后,这种生钢就有点落后了。现在通过炒钢得到的钢锭,又或者是通过反复锻打的百炼钢,质量都要比生钢好。
郭福全的意思,就是通过反复的锻打,将箭头完全锻造成百炼钢的质量。这样一来,箭头在射中骨头的时候,也不会开裂损坏。一枚百炼钢箭头的黑羽箭,反复使用数年,都是没有问题的。当然,百炼钢的成本,要比生钢高出不少。
徐兴夏好奇的问道:“不知道各种原材料能不能搞到?”
刘广梁接口说道:“这个倒不是很难,生铁还是比较便宜的。”
看到徐兴夏有些疑惑,刘广梁就详细的解释起来。要说万历皇帝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有什么贡献,估计就是高炉了。为了赚取私房钱,他私底下派遣太监开挖矿山,批量炼铁,在很多地方,都修建了专门的炼铁炉。这些炼铁炉的规模,都相当的不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岭南的佛山,就有一座高炉,每天的生铁产量超过三千六百斤,可见产量是相当惊人的。
在宁夏镇,也有三座这样的大型高炉,使用的都是贺兰山出产的原材料。贺兰山不但是动植物的大宝库,还是各种矿石的大宝库,它出产的铁矿石、煤矿以及其他的矿石,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所有炼铁需要的原材料,都可以在贺兰山找到。宁夏镇的这几座高炉,每天也有几千斤的生铁出产,供应整个大西北。
其实,明朝的生铁产量一直很大,年产量接近一亿斤(约四万八千五百多吨)基本上能够满足军用和民用的需要。但是,唯一缺少的,就是钢。要将生铁锻造成钢材,工序比较麻烦。在当时,要将碳的含量降低,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炒钢,又或者是百炼钢,耗费的人工成本,都是相当高的,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
【作者注:关于明朝的铁产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9700万斤,一种是9700吨,我采取的是比较乐观的前者。注意,是铁产量,不是钢产量。说到钢产量,那就悲剧了。】
【求收藏!求推荐!】
(0058)
“希望你们都管好自己的差事!”
对于这五个士卒的请求,徐兴夏爽快的批准了。
一下子抽出了五个士卒去负责后勤生产,牛角墩的战斗力量,顿时大大减少。除了四个军官之外,就只有三个士卒了。这三个士卒,尽管比较年轻,力气什么的,还有一些,战斗技能却着实不敢恭维。好像黄飞这样的,基本上只能放哨使用。如果要黄飞和鞑子肉搏,估计五个黄飞都干不死一个鞑子。
幸好,徐兴夏也从来不指望他们能够上阵杀敌。在目前的牛角墩,他还是唯一的火力输出点,张全复之类的,只能是大打打冷枪,正面迎敌还是比较困难的。徐兴夏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们能够及时的发现鞑子到来,发出警报就行了。至于更多的任务,得在组建了新的战斗队伍以后,才能摊分出去。
当天晚上,牛角墩显得十分的安静。劳累了一天的士卒,都早早的上床睡觉了,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是鼾声四起。徐兴夏反而有点睡不着。这毕竟是他穿越以后,在牛角墩度过的第一个夜晚。这几天的经历,深刻的告诉徐兴夏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在这个混乱的年代,处处都蕴含着风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粉身碎骨。未来,到底会怎么样,他自己都预测不到。
半夜,徐兴夏蹑手蹑脚的起来,巡视了一下顶层的岗哨,发现没有什么意外,这才回去睡觉了。快到凌晨的时候,岗哨更换,徐兴夏又爬起来看了一下。两次起来,四周的原野,都显得格外的安静。在火把的照耀范围之内,看不到任何活着的生物。偶尔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掠,偶尔有一两声奇怪的虫叫。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在火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都是一片的黑暗。
徐兴夏这么谨慎小心,不是没有必要的。一旦岗哨睡着了,牛角墩就会很危险。牛角墩就这么几个人,一旦被鞑子摸上来,那就绝对完蛋了。当然,鞑靼人偷袭牛角墩的可能性不大。鞑靼人想要偷袭牛角墩,必须步行。哪怕是在马蹄上包上麻布,马蹄撞击田野的声音,一样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毕竟,距离太近了。
事实上,每次鞑靼骑兵的到来,动静都是蛮大的。鞑靼人从来不掩藏他们的行踪,他们也不屑于掩藏自己的行踪。在宁夏镇的明军面前,鞑靼人根本不需要这么做。此外,鞑子的长处,都是在马背上,他们是不会轻易的放弃这个天赋的。
第二天一早,徐兴夏就接到报告,说是刘广梁带着三个老匠户到来了。这是昨天说好的,徐兴夏找他们有事商量。
“让他们进来。”
徐兴夏挥挥手说道。
很快,刘广梁和三个老匠户就出现在了徐兴夏的面前。
在威镇堡的军户里面,生计最困难的,就是这些匠户了。包括刘广梁在内的匠户,都穿得破破烂烂的,有两个匠户还打着赤脚,连草鞋都没有一双。看他们的样子,应该是没有吃早餐就来了。或许他们家,根本就没有早餐的概念。
徐兴夏开门见山的说道:“今天请三位来,主要是要打造一些武器装备。”
刘广梁当即说道:“大人放心,只要是我们能打造的,我们都会全力以赴的。”
徐兴夏点点头,满意的说道:“我先谢谢诸位了。”
他首先要打造的,当然是自己的黑羽箭。目前拥有的三十枚的黑羽箭,总是感觉不太够,万一鞑子的数量比较多,没有足够的黑羽箭,那可是麻烦事。特别是如果鞑子的数量很大,围攻牛角墩的话,他只有三十枚的黑羽箭,是远远不够的。
在目前来说,牛角墩的战斗力,基本上只有他和高猛、张全复、刘闯等四人,余力钧显然战斗力是不行的,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说了,连炮灰的作用都发挥不了。而弓箭手更是只有他和张全复两个。要是鞑子悍不畏死,愿意付出五十人左右的代价,猛攻牛角墩,后果还是比较麻烦的。三十枚黑羽箭射完,那就只有肉搏了。单纯肉搏的话,徐兴夏又能干掉几个鞑子?
徐兴夏将四枚黑羽箭拿出来,分别交给四个匠户,娓娓的说道:“诸位请看,就是这个东西,看看能不能依样打造。”
刘广梁将黑羽箭仔细的看了一会儿,向旁边的一个老工匠说道:“老郭,弓箭好像是你的行当吧,你来说说。”
这个年老的工匠,名字叫做郭福全,年纪已经很大,差不多六十岁了,头发都完全发白了。岁月的痕迹,在他的身上十分的明显。脸上全部都是皱纹,两个眼眶也深深的凹陷下去了。如果不是世袭的话,他这样的老人,早该退休了。可是,由于变态的军户制度,他还得继续服役。匠户的服役几乎是终身的。
毕竟,工匠的手艺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慢慢的积累出来的。年纪越大的工匠,打造的经验就越多,技艺就越精湛,打造出来的武器装备质量就越好。在纯手工制作,没有机械化生产的年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明朝的每个作坊,都有大量的老工匠存在,卫所军内部也是如此。
在威镇堡的匠户里面,郭福全是专门负责打造箭镞的。他仔细的研究过黑羽箭以后,缓缓的说道:“大人,这些黑羽箭,都是用最好的熟铁打造的,成本比较高啊,也比较费事,得反复的锻打。如果依样复制的话,成本也会很高。”
徐兴夏不动声色的说道:“成本大概要多少?”
郭福全粗略的计算一下,谨慎的说道:“一两银子肯定是要的。一枚这样的黑羽箭,需要耗费六斤的生铁呢。如果再增加两钱银子,还可以打得更好一些。”
徐兴夏将黑羽箭接回来,期待的说道:“还能更好一点?”
郭福全点头说道:“是的。箭头可以打造得更加的坚固一点,就是射在骨头上,都不会开裂。如果不是存心毁坏的话,就是反复使用数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都是完全可以的。”
徐兴夏满怀希冀的说道:“你详细的说说看。”
郭福全就简单的介绍起来:“大人,这这样子的……”
这些黑羽箭,都是在两百多年前打造的。尽管当时的打造质量很好,毕竟已经过去了两百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在这两百年的时间里,大明朝的铸铁以及炼钢技术一直都在发展,特别是炒钢技术不断进步,百炼钢之类的技术,也已经逐渐成熟,这使得钢材的质量是越来越好了。
徐兴夏的这些黑羽箭,箭头都是生钢(又叫粗钢)锻打而成的,质量比熟铁都要好。在两百年前,它应该是质量最好的钢。但是,在两百年以后,这种生钢就有点落后了。现在通过炒钢得到的钢锭,又或者是通过反复锻打的百炼钢,质量都要比生钢好。
郭福全的意思,就是通过反复的锻打,将箭头完全锻造成百炼钢的质量。这样一来,箭头在射中骨头的时候,也不会开裂损坏。一枚百炼钢箭头的黑羽箭,反复使用数年,都是没有问题的。当然,百炼钢的成本,要比生钢高出不少。
徐兴夏好奇的问道:“不知道各种原材料能不能搞到?”
刘广梁接口说道:“这个倒不是很难,生铁还是比较便宜的。”
看到徐兴夏有些疑惑,刘广梁就详细的解释起来。要说万历皇帝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有什么贡献,估计就是高炉了。为了赚取私房钱,他私底下派遣太监开挖矿山,批量炼铁,在很多地方,都修建了专门的炼铁炉。这些炼铁炉的规模,都相当的不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岭南的佛山,就有一座高炉,每天的生铁产量超过三千六百斤,可见产量是相当惊人的。
在宁夏镇,也有三座这样的大型高炉,使用的都是贺兰山出产的原材料。贺兰山不但是动植物的大宝库,还是各种矿石的大宝库,它出产的铁矿石、煤矿以及其他的矿石,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所有炼铁需要的原材料,都可以在贺兰山找到。宁夏镇的这几座高炉,每天也有几千斤的生铁出产,供应整个大西北。
其实,明朝的生铁产量一直很大,年产量接近一亿斤(约四万八千五百多吨)基本上能够满足军用和民用的需要。但是,唯一缺少的,就是钢。要将生铁锻造成钢材,工序比较麻烦。在当时,要将碳的含量降低,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炒钢,又或者是百炼钢,耗费的人工成本,都是相当高的,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
【作者注:关于明朝的铁产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9700万斤,一种是9700吨,我采取的是比较乐观的前者。注意,是铁产量,不是钢产量。说到钢产量,那就悲剧了。】
【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