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内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盛明皇师最新章节!
建文四年九月,宁王朱权奉诏入京,任永乐大典总编纂,负责修书全部指挥事宜,辽东的防御暂时由辽王帮衬。[[ 除了上朝之外几乎从不过问政事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兼任修书的监编,翰林侍读解缙任主编。
由于朱棣不想太落人口实,让别人说自己是篡位这么难听,所以他决定按照旧例把刚刚登基的这一年依然作为建文四年,第二年开始再改元永乐。
朱权入京后先进宫拜见了朱棣,领了总编纂的职位和任务,兄弟两人一番寒暄之后才离开。
从宫里出来之后,朱权直接去了靖国公府,他确实很惦记一直没有见面的姐姐怜香,也顺便有话想问叶羽。
十分不巧的是,朱权来到靖国公府,却没有见到怜香。
“怜儿出去了,不在府上,真是不巧呢小王爷。”
叶羽翘着二郎腿坐在主位上嗑瓜子,一脸闲散惬意的笑容。
朱权认识他这么久,却总是看不惯这家伙这一贯吊儿郎当的德行。但朱权无语的是,自己虽然看不惯他,但却又拿他没办法。
“九皇姐身体怎么样?我从辽东带了些上好的药材过来,你给她再补一补。”
叶羽也不跟朱权客气,谢过后说道:“她好多了,自靖难成功之后,夏空说她明显比之前那四年开朗了许多。”
朱权稍稍舒了口气,欣慰道:“这就好,看来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朱权脸上是欣慰的笑,他之前还会担心自己帮助朱棣靖难是否是正确的选择。尤其在他听说建文帝火烧乾清宫并于火灾中尸骨无存之后,他曾一度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战争无法给人带来幸福,这是久居守边藩王之位的朱权常年来所得出的结论,尤其是他听说了岚琴的秘密后。
但现在,当他听到怜香因为靖难的成功而重拾了曾经的笑容时,他才终于释怀,承认自己这次的选择还不算太坏。
更何况,朱棣前不久刚刚迎娶了一位贵妃,而这位贵妃就是之前差点儿被黄子澄等人害死的人,朱权在得知这件事的时候,由衷的替朱棣感到高兴,毕竟靖难的成功还是给一些人带来了幸福。
“小王爷其实不用想太多,很多事的对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站在建文帝的角度去看待的话,靖难是不折不扣的罪恶,它导致了许多支持建文帝的大臣被杀,导致这些大臣的家庭家破人亡,是纯粹的悲剧。但站在我们的立场去看待,则是另一番景象了,我们通过这场战争的胜利,得以和失去的家人朋友重聚,对我们来说,这是幸福的。所以啊小王爷,一件事情的选择并没有完美的答案,重要的是你希望得到的是怎样的结局。”
朱权怔怔听着叶羽的话,看着对方脸上偶尔会出现的认真坚定,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这个人还真是一张嘴会说话啊。
“啊啦,话说回来,我这次推荐小王爷做永乐大典的总编纂,小王爷不准备谢谢我吗?”
提到这事儿,朱权总算想起自己今天过来想问叶羽的事儿,“我正想问,大驸马为何要让我来做这个总编纂?”
“嗯?我给小王爷争取了这么大一个肥差,小王爷还不满意么?”
“肥差么……”朱权白了叶羽一眼,道:“对于我们这些藩王来讲,越肥的差事反而越不安全吧?如果我没料错的话,皇兄多少有考虑过削藩的事儿吧?”
“诶?”叶羽稍稍惊讶,转瞬间又笑道:“小王爷,有时候太过聪明可不是好事啊。”
“这句话原封不动送回给你。”朱权哼了一声说:“皇兄虽不至于像建文帝一般,但他多少有考虑过削减封地和护卫吧?在这个时候大驸马还把总编纂的职位给我揽了下来,真不知道该说你精明还是狡猾。”
叶羽笑的奸诈,道:“陛下确实有表现出想要削藩的心思,所以我才趁他没有拿定主意之前先下手为强。如果小王爷从幕后站到了台前,那么你所做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整个朝野甚至全天下人的关注,如此一来就算陛下跟当年的建文帝一样搞一些小动作,也是无从下手的。只要开了小王爷一个先例,那么藩王渐渐在朝中办差就会成为惯例,虽然日后军权一定会被削减,但至少不会成为弃子。”
朱权静静听着,最后问了一句:“大驸马这样帮助藩王,有什么好处?”
“啊啦,在朝中立足多一个朋友总是好的吧?”
朱权看着叶羽漫不经心又满是得意的笑,不禁就觉得越来越看不惯他,但可气的是,自己还干不掉他!
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开始,他本人本着劳模的精神苦心经营,终于让这个曾经在元朝统治下满身疮痍的庞大国家恢复了繁荣昌盛、百业兴旺的景象。虽然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内战,但对于百姓的影响却没有多大。
洪武时代打下的良好基础直到传到朱棣手中依然在起着正面的作用,朱元璋就像是一个尽职的管家婆,早已为自己的子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朱棣登基以后确实基本保持了父亲的那一套系统,但他本人也在这个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改进。
“朕考虑了一段时间,太祖皇帝废除宰相制之后,朝中的决策权和议政权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这确实是一种加强君主权力的方法,但却过于独裁……”
东暖阁内,朱棣和叶羽正在议事。
叶羽沉吟道:“陛下,您好歹是皇帝,竟然会说出过于独裁这种话……”
看得出,叶羽对朱棣这样说是十分惊讶的。
朱棣笑道:“先不说独不独裁,朕已经快被这堆积如山的政务给累死了啊!再不找几个人来帮忙,朕估计就要英年早逝了!”
叶羽大笑两声,道:“陛下原来是觉得累了啊!可惜臣并不想帮您。”
朱棣没好气儿的看他一眼,道:“就算你想帮朕也不会让你帮,还有别的事儿要让你去办,议政的事朕准备分出去给别人做。”
“啊?陛下不会是打算丢给臣一些苦差事吧?”叶羽露出了一脸不情愿的神情。
朱棣笑道:“不是苦差朕也不会找你,不过眼下还真没什么苦差。朕现在想建立内阁,你来帮朕制定一下内阁的制度和人员选拔。”
叶羽稍稍一怔,建立内阁,这是明朝整体政治框架开始形成的最初一步。
自太祖皇帝废除丞相制度之后,明朝便渐渐按照历史的推动走向了内阁制,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君主立宪制的雏形。叶羽甚至一度认为,若没有满清的介入,若大明一直维持下去的话,中国会比现在要好很多。
作为一个从后世回来的热血青年,叶羽也曾梦想改变这段历史,让大明的脚步走的更加长远。
而今自己已经走到了这段历史中,也走到了权力的中心地带,不如就从现在开始,试着插手去干预一下,或许就能换来好的结局。
那么,第一步就是创建内阁。
“丞相制中,丞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很多情况下轻而易举就能架空皇帝,所以我们要建立内阁的话,也要避开这种情况。”叶羽准备先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整理这个问题,“决策权归属于陛下,行政权分散给六部,那么只需要把议政权单独提取出来分拨给内阁的成员,在未来的运作中,既可以避免独裁的情况出现,又可以规避臣下权力大于君主。”
朱棣不停的点头,叶羽的分析跟自己所想基本吻合,他笑道:“如此的话,就请爱卿替朕分忧,尽快拟一个制度的方案出来,也可以尽快实施。”
叶羽叹了口气,挥手道:“好好!永乐大典之后现在又是内阁吗?陛下你还真是会躲懒呢。”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叶羽依然兢兢业业的干了起来。他用了两天的时间草拟出了内阁制度的雏形,整理成奏折在早朝奏报给朱棣。
在叶羽的建议中,内阁并不属于大明的政治机构,而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负责的是议政权,他们每日在文华殿办公,替皇帝审阅和整理各地呈上的奏报,并将自己的建议写在纸上,然后以附页的形式夹在奏折中,这就是“票拟”。内阁成员整理好奏折后,将它们呈递给皇帝批示,此时皇帝形式的是决策权,他根据阁臣的建议作出自己最终的决断,并下达执行,称为“批红”。
另一方面,叶羽的提议中还涉及了一点,内阁成员共设七名,官职不得高于五品,且一旦入内阁议政,则削去所有实权职务。这也是他考虑周全之后所提出的,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朱棣的意思。为了在日后防止内阁成员权力过大,特意降低他们的品级和身份,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最后,叶羽提出了目前内阁合适的七人人选,这些人全部都是年富力强、才华横溢但品秩较低,其中为一人,就是解缙。
建文四年九月,宁王朱权奉诏入京,任永乐大典总编纂,负责修书全部指挥事宜,辽东的防御暂时由辽王帮衬。[[ 除了上朝之外几乎从不过问政事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兼任修书的监编,翰林侍读解缙任主编。
由于朱棣不想太落人口实,让别人说自己是篡位这么难听,所以他决定按照旧例把刚刚登基的这一年依然作为建文四年,第二年开始再改元永乐。
朱权入京后先进宫拜见了朱棣,领了总编纂的职位和任务,兄弟两人一番寒暄之后才离开。
从宫里出来之后,朱权直接去了靖国公府,他确实很惦记一直没有见面的姐姐怜香,也顺便有话想问叶羽。
十分不巧的是,朱权来到靖国公府,却没有见到怜香。
“怜儿出去了,不在府上,真是不巧呢小王爷。”
叶羽翘着二郎腿坐在主位上嗑瓜子,一脸闲散惬意的笑容。
朱权认识他这么久,却总是看不惯这家伙这一贯吊儿郎当的德行。但朱权无语的是,自己虽然看不惯他,但却又拿他没办法。
“九皇姐身体怎么样?我从辽东带了些上好的药材过来,你给她再补一补。”
叶羽也不跟朱权客气,谢过后说道:“她好多了,自靖难成功之后,夏空说她明显比之前那四年开朗了许多。”
朱权稍稍舒了口气,欣慰道:“这就好,看来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朱权脸上是欣慰的笑,他之前还会担心自己帮助朱棣靖难是否是正确的选择。尤其在他听说建文帝火烧乾清宫并于火灾中尸骨无存之后,他曾一度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战争无法给人带来幸福,这是久居守边藩王之位的朱权常年来所得出的结论,尤其是他听说了岚琴的秘密后。
但现在,当他听到怜香因为靖难的成功而重拾了曾经的笑容时,他才终于释怀,承认自己这次的选择还不算太坏。
更何况,朱棣前不久刚刚迎娶了一位贵妃,而这位贵妃就是之前差点儿被黄子澄等人害死的人,朱权在得知这件事的时候,由衷的替朱棣感到高兴,毕竟靖难的成功还是给一些人带来了幸福。
“小王爷其实不用想太多,很多事的对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站在建文帝的角度去看待的话,靖难是不折不扣的罪恶,它导致了许多支持建文帝的大臣被杀,导致这些大臣的家庭家破人亡,是纯粹的悲剧。但站在我们的立场去看待,则是另一番景象了,我们通过这场战争的胜利,得以和失去的家人朋友重聚,对我们来说,这是幸福的。所以啊小王爷,一件事情的选择并没有完美的答案,重要的是你希望得到的是怎样的结局。”
朱权怔怔听着叶羽的话,看着对方脸上偶尔会出现的认真坚定,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这个人还真是一张嘴会说话啊。
“啊啦,话说回来,我这次推荐小王爷做永乐大典的总编纂,小王爷不准备谢谢我吗?”
提到这事儿,朱权总算想起自己今天过来想问叶羽的事儿,“我正想问,大驸马为何要让我来做这个总编纂?”
“嗯?我给小王爷争取了这么大一个肥差,小王爷还不满意么?”
“肥差么……”朱权白了叶羽一眼,道:“对于我们这些藩王来讲,越肥的差事反而越不安全吧?如果我没料错的话,皇兄多少有考虑过削藩的事儿吧?”
“诶?”叶羽稍稍惊讶,转瞬间又笑道:“小王爷,有时候太过聪明可不是好事啊。”
“这句话原封不动送回给你。”朱权哼了一声说:“皇兄虽不至于像建文帝一般,但他多少有考虑过削减封地和护卫吧?在这个时候大驸马还把总编纂的职位给我揽了下来,真不知道该说你精明还是狡猾。”
叶羽笑的奸诈,道:“陛下确实有表现出想要削藩的心思,所以我才趁他没有拿定主意之前先下手为强。如果小王爷从幕后站到了台前,那么你所做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整个朝野甚至全天下人的关注,如此一来就算陛下跟当年的建文帝一样搞一些小动作,也是无从下手的。只要开了小王爷一个先例,那么藩王渐渐在朝中办差就会成为惯例,虽然日后军权一定会被削减,但至少不会成为弃子。”
朱权静静听着,最后问了一句:“大驸马这样帮助藩王,有什么好处?”
“啊啦,在朝中立足多一个朋友总是好的吧?”
朱权看着叶羽漫不经心又满是得意的笑,不禁就觉得越来越看不惯他,但可气的是,自己还干不掉他!
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开始,他本人本着劳模的精神苦心经营,终于让这个曾经在元朝统治下满身疮痍的庞大国家恢复了繁荣昌盛、百业兴旺的景象。虽然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内战,但对于百姓的影响却没有多大。
洪武时代打下的良好基础直到传到朱棣手中依然在起着正面的作用,朱元璋就像是一个尽职的管家婆,早已为自己的子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朱棣登基以后确实基本保持了父亲的那一套系统,但他本人也在这个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改进。
“朕考虑了一段时间,太祖皇帝废除宰相制之后,朝中的决策权和议政权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这确实是一种加强君主权力的方法,但却过于独裁……”
东暖阁内,朱棣和叶羽正在议事。
叶羽沉吟道:“陛下,您好歹是皇帝,竟然会说出过于独裁这种话……”
看得出,叶羽对朱棣这样说是十分惊讶的。
朱棣笑道:“先不说独不独裁,朕已经快被这堆积如山的政务给累死了啊!再不找几个人来帮忙,朕估计就要英年早逝了!”
叶羽大笑两声,道:“陛下原来是觉得累了啊!可惜臣并不想帮您。”
朱棣没好气儿的看他一眼,道:“就算你想帮朕也不会让你帮,还有别的事儿要让你去办,议政的事朕准备分出去给别人做。”
“啊?陛下不会是打算丢给臣一些苦差事吧?”叶羽露出了一脸不情愿的神情。
朱棣笑道:“不是苦差朕也不会找你,不过眼下还真没什么苦差。朕现在想建立内阁,你来帮朕制定一下内阁的制度和人员选拔。”
叶羽稍稍一怔,建立内阁,这是明朝整体政治框架开始形成的最初一步。
自太祖皇帝废除丞相制度之后,明朝便渐渐按照历史的推动走向了内阁制,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君主立宪制的雏形。叶羽甚至一度认为,若没有满清的介入,若大明一直维持下去的话,中国会比现在要好很多。
作为一个从后世回来的热血青年,叶羽也曾梦想改变这段历史,让大明的脚步走的更加长远。
而今自己已经走到了这段历史中,也走到了权力的中心地带,不如就从现在开始,试着插手去干预一下,或许就能换来好的结局。
那么,第一步就是创建内阁。
“丞相制中,丞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很多情况下轻而易举就能架空皇帝,所以我们要建立内阁的话,也要避开这种情况。”叶羽准备先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整理这个问题,“决策权归属于陛下,行政权分散给六部,那么只需要把议政权单独提取出来分拨给内阁的成员,在未来的运作中,既可以避免独裁的情况出现,又可以规避臣下权力大于君主。”
朱棣不停的点头,叶羽的分析跟自己所想基本吻合,他笑道:“如此的话,就请爱卿替朕分忧,尽快拟一个制度的方案出来,也可以尽快实施。”
叶羽叹了口气,挥手道:“好好!永乐大典之后现在又是内阁吗?陛下你还真是会躲懒呢。”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叶羽依然兢兢业业的干了起来。他用了两天的时间草拟出了内阁制度的雏形,整理成奏折在早朝奏报给朱棣。
在叶羽的建议中,内阁并不属于大明的政治机构,而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负责的是议政权,他们每日在文华殿办公,替皇帝审阅和整理各地呈上的奏报,并将自己的建议写在纸上,然后以附页的形式夹在奏折中,这就是“票拟”。内阁成员整理好奏折后,将它们呈递给皇帝批示,此时皇帝形式的是决策权,他根据阁臣的建议作出自己最终的决断,并下达执行,称为“批红”。
另一方面,叶羽的提议中还涉及了一点,内阁成员共设七名,官职不得高于五品,且一旦入内阁议政,则削去所有实权职务。这也是他考虑周全之后所提出的,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朱棣的意思。为了在日后防止内阁成员权力过大,特意降低他们的品级和身份,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最后,叶羽提出了目前内阁合适的七人人选,这些人全部都是年富力强、才华横溢但品秩较低,其中为一人,就是解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