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父子将对峙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乱唐最新章节!
陈玄礼公开敦请大唐天子李隆基禅位,其中历数李隆基当政得失。 中尤其是安禄山造反以后,半壁江山糜烂,唐军束手无策,言下之意李隆基需要为这须臾便有轻浮之危的现状负责。
而这也是安禄山造反以来,第一次有人公然提出李隆基当逊位以负其责。
也难怪李隆基气急败坏,如果这些说辞是太子或者秦晋提出来的,他都不会觉得难以接受,偏偏第一个提出来的,竟是他倚重信任了四十余载的陈玄礼。这不但狠狠扇了他一耳光,让他丢尽了颜面,更让他觉得身陷危机之中,而难以自拔。
尽管贵为天子,李隆基也是人,也会在遭遇重大挫折时,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在安禄山造反之初,他还能勉力撑持局面,而震慑人心。现在,陈玄礼给了他最为要命的一击,使得他乱了方寸,甚至连掩饰内心愤怒与恐惧都顾不上了。
高仙芝平静的等着天子泄,他甚至有些可怜这位年迈的天子,现在的天子则更像一位普通的古稀老人,会伤心,会愤怒,会绝望。
也许这才是个有血有肉的天子,但却绝不是个合格的天子。
合格的天子就不能有普通的人感情,杀伐决断,不论亲疏。
高仙芝暗自长长叹息,天子的确老了,这种情况在一年前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大约小半个时辰后,李隆基终于停止了作,整个人便像一团破败的抹布萎顿在榻上,一言不。
“圣人息怒!”
李隆基的反应慢了许多,高仙芝的话音落地好半晌,才低低的问道:“息怒?现在朕除了生气,难道还有其他办法可以排忧解难吗?”
陈玄礼的公开表态等于长安最具战斗力的一支禁军站在了太子的一边,李隆基纵然身为天子,可没了军权,也和水上浮萍一般无二。
高仙芝却道:“办法当然还有,却不知圣人肯否壮士断腕!”
“讲!”
这等生死攸关的时刻,别说断腕,便是断腿,断脚也是肯的。
高仙芝犹豫了一下,才在李隆基颇为热切的目光中说道:
“太子清君侧,理由有二,一是阉宦当道,祸乱纲。二是,杨国忠祸国,陷害忠良。”
还没等高仙芝的话说完,李隆基就大声的驳斥着:
“一派胡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朕不会向他们低头的!”
高仙芝心下一沉,就知道天子不会答应这个条件,可是禁军的将领们为什么肯于跟着太子和秦晋铤而走险?还是杨国忠和程元振利用天子搞出了“压胜射偶”,肆无忌惮的打击异己,军中的校尉旅率,十有五六都身涉其中。
但凡这种涉及到谋逆的案子,通常都会祸连家族,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是反也死,不反也死,何不奋力一搏,说不定还能扭转乾坤呢?若仅仅是普通的校尉旅率牵涉其中也就罢了,就连太子都岌岌可危,秦晋也深陷其中……
高仙芝连日来闭门谢客,也是被弄得风声鹤唳,生怕那帮人闹到了自己的头上。
事态一旦失控,不出大乱子才怪!
可正在高仙芝失望之际,李隆基的声音又缓和了下来。
“宦官闹得的确不像话,整顿整顿也在情理之中,程元振、边令诚这些人朕便下敕,交付有司查办。”说到此处,李隆基顿了一顿,颇感为难的又道:“只是杨国忠,朕不好伤了贵妃的心啊!”
贵妃是李隆基的心头肉,这个女人的一笑一颦似乎都在牵动着他的心思,跟着高兴和痛苦。
高仙芝真想当面质问李隆基,难道为了一个女人,连江山社稷都不想要了吗?
现在的天子哪里还有当初的半分影子?分明就是个优柔寡断,又难以自制的昏聩之君。
有这样的天子,大唐还有希望中兴,还有希望重振国威吗?
好在李隆基没有糊涂到家,在为难了一阵后,又改了口。
“死罪或可免了,先下狱也未尝不可!”
李隆基的心思在这片刻间也是转了千百个念头,先他将与“压胜射偶”一案无涉的边令诚牵进来,为的就是安定高仙芝的心思,有拉拢之意。边令诚与高仙芝势同水火,一门心思要将他之置于死地,这一点他们君臣二人都心知肚明,现在能够护驾的又只有高仙芝,也只能用边令诚的人头来换取高仙芝的安心了。
当然,这一点现在还只是空口白牙,边令诚目前在潼关监军,未来的形势如何展还在两可之间,现在尽可将一切许诺都抛了出来,以后究竟能否一一兑现,那又都是后话了。
君臣二人很快就商议出了一个章程。
由李隆基下敕,“程元振以弊案祸乱朝野,其罪当诛,可立即枭,全族流放岭南。杨国忠褫夺一切官职使职,下狱待审处置。”
反正这两个人在关键时刻,一个落在了太子手中,一个逃的无影无踪。
李隆基这道敕令,于眼前局势而言,对他毫无损害,反而为太子出了一道难题。
现在天子正式有敕令,处置程元振和杨国忠,那么太子再随意处置杨国忠,那就是滥用私行,甚至有携私报复的嫌疑。而且,这道敕令一下,去了太子等人清君侧的口实,便又在大义上搬回一城。
不过,有了大义还远远不够。因为大义也是需要实力来支撑的。
李隆基该做的让步,他都做了。接下来便要看高仙芝的手段。
“臣请自领羽林卫,以护南内周全!”
李隆基当然一口应允,但是,现在的羽林卫乌烟瘴气,还能不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保护天子尚在两可之间。
毕竟程元振兼领羽林卫这段时间里,折腾的天翻地覆,半数以上的校尉旅率都受到了打压,甚至人身攻击。
这当然出自李隆基的纵容,在怀疑有人意图刺杀自己时,他第一个边将目标重点放在了羽林卫身上,因为羽林卫负责皇城与宫城宿卫,刺客想要溜进来,没有羽林卫的协助,那是万万不能的。
除此之外,还有妖道妖言的蛊惑,李隆基更是疑神疑鬼,于是便又故技重施,决心在羽林卫乃至整个北衙甚至于朝野上下搞一次清洗,清洗掉那些看起来可疑的人物,如此屁股下的御座才坐的踏实。
但万万想不到的是,所托非人,竟让杨国忠与程元振这两个蠢货给办砸了。
李隆基现在甚至有点怀念李林甫了,如果此人尚在人世,又岂能轮到一干魑魅魍魉、跳梁小丑粉墨登场?
但往事毕竟已矣,李隆基现在唯一可堪依靠的,也只剩下了此前必欲杀之而后快的高仙芝。
高仙芝领命离开便殿以后,李隆基执笔开始书写敕令,但涂涂抹抹之下总觉得不满意。苦思了一阵,犹豫了一阵,手中的御笔终于重重落下。
……
尽管高仙芝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却也没想到羽林卫乱成了眼前这副德行。
位于道正坊之北,兴庆宫之南的羽林卫驻所,所见之处莫不是兵无将领,或是将无兵可带。都说程元振草包无能,可他在兼领羽林卫的短短十几天功夫里,能够把一支禁军折腾的奄奄一息,这份能耐也是万中无一了。
但是,这在高仙芝看来,也全然不是问题,只要有兵,有将,不论乱成什么德行,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人重新拧成一股绳。
犹豫时间紧迫,来不及清点人数,只能按照旧有建制,重新临时分配校尉旅率,集合了数千人的队伍,分派到兴庆宫中守卫各门。余者不堪用的则就地遣散,然后一把火将驻所烧了个干干净净。
高仙芝这么做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一旦被太子的人将之招抚,岂非变相资敌了?
大火顷刻间熊熊燃起,染红了长安城的半边夜空。
甚至在兴庆宫里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南边熊熊的火光。
李隆基将敕书交代给宦官传了出去,刚在廊下走了几步,就听到宫人们在惊呼,随之抬头,也愕然现,南边火势打起,心下忐忑,也不知是福是祸。万一高仙芝不能镇服羽林卫,生了乱子,他可就彻底没了希望。
但很快,高仙芝壮硕的身影在一片火光映照下出现在眼前时,李隆基甚至能感到自己眼前已经模糊一片。
在得了禀报以后,李隆基十分满意的点点头。
“高卿处置果决得当,朕心甚慰!”
李隆基仔细看了看眼前的这位重臣,头已经因为生了白有些灰,腰杆似乎也不如前两年那么直挺,但依旧是那个杀伐决断的高节帅,并没有因为陕州战事的失利,而丧失了斗志。
“太子可能要来了,走,随朕去北门!”
兴庆宫的北门是大臣们进入南内的主要通道,无论君臣平素都由此处通行,于是久而久之便都成了习惯。
听了李隆基的判断,高仙芝颇感意外。
太子难道会来?难道他敢当面与君父对峙吗?
如果敢,以前还真是小瞧了太子其人!
陈玄礼公开敦请大唐天子李隆基禅位,其中历数李隆基当政得失。 中尤其是安禄山造反以后,半壁江山糜烂,唐军束手无策,言下之意李隆基需要为这须臾便有轻浮之危的现状负责。
而这也是安禄山造反以来,第一次有人公然提出李隆基当逊位以负其责。
也难怪李隆基气急败坏,如果这些说辞是太子或者秦晋提出来的,他都不会觉得难以接受,偏偏第一个提出来的,竟是他倚重信任了四十余载的陈玄礼。这不但狠狠扇了他一耳光,让他丢尽了颜面,更让他觉得身陷危机之中,而难以自拔。
尽管贵为天子,李隆基也是人,也会在遭遇重大挫折时,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在安禄山造反之初,他还能勉力撑持局面,而震慑人心。现在,陈玄礼给了他最为要命的一击,使得他乱了方寸,甚至连掩饰内心愤怒与恐惧都顾不上了。
高仙芝平静的等着天子泄,他甚至有些可怜这位年迈的天子,现在的天子则更像一位普通的古稀老人,会伤心,会愤怒,会绝望。
也许这才是个有血有肉的天子,但却绝不是个合格的天子。
合格的天子就不能有普通的人感情,杀伐决断,不论亲疏。
高仙芝暗自长长叹息,天子的确老了,这种情况在一年前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大约小半个时辰后,李隆基终于停止了作,整个人便像一团破败的抹布萎顿在榻上,一言不。
“圣人息怒!”
李隆基的反应慢了许多,高仙芝的话音落地好半晌,才低低的问道:“息怒?现在朕除了生气,难道还有其他办法可以排忧解难吗?”
陈玄礼的公开表态等于长安最具战斗力的一支禁军站在了太子的一边,李隆基纵然身为天子,可没了军权,也和水上浮萍一般无二。
高仙芝却道:“办法当然还有,却不知圣人肯否壮士断腕!”
“讲!”
这等生死攸关的时刻,别说断腕,便是断腿,断脚也是肯的。
高仙芝犹豫了一下,才在李隆基颇为热切的目光中说道:
“太子清君侧,理由有二,一是阉宦当道,祸乱纲。二是,杨国忠祸国,陷害忠良。”
还没等高仙芝的话说完,李隆基就大声的驳斥着:
“一派胡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朕不会向他们低头的!”
高仙芝心下一沉,就知道天子不会答应这个条件,可是禁军的将领们为什么肯于跟着太子和秦晋铤而走险?还是杨国忠和程元振利用天子搞出了“压胜射偶”,肆无忌惮的打击异己,军中的校尉旅率,十有五六都身涉其中。
但凡这种涉及到谋逆的案子,通常都会祸连家族,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是反也死,不反也死,何不奋力一搏,说不定还能扭转乾坤呢?若仅仅是普通的校尉旅率牵涉其中也就罢了,就连太子都岌岌可危,秦晋也深陷其中……
高仙芝连日来闭门谢客,也是被弄得风声鹤唳,生怕那帮人闹到了自己的头上。
事态一旦失控,不出大乱子才怪!
可正在高仙芝失望之际,李隆基的声音又缓和了下来。
“宦官闹得的确不像话,整顿整顿也在情理之中,程元振、边令诚这些人朕便下敕,交付有司查办。”说到此处,李隆基顿了一顿,颇感为难的又道:“只是杨国忠,朕不好伤了贵妃的心啊!”
贵妃是李隆基的心头肉,这个女人的一笑一颦似乎都在牵动着他的心思,跟着高兴和痛苦。
高仙芝真想当面质问李隆基,难道为了一个女人,连江山社稷都不想要了吗?
现在的天子哪里还有当初的半分影子?分明就是个优柔寡断,又难以自制的昏聩之君。
有这样的天子,大唐还有希望中兴,还有希望重振国威吗?
好在李隆基没有糊涂到家,在为难了一阵后,又改了口。
“死罪或可免了,先下狱也未尝不可!”
李隆基的心思在这片刻间也是转了千百个念头,先他将与“压胜射偶”一案无涉的边令诚牵进来,为的就是安定高仙芝的心思,有拉拢之意。边令诚与高仙芝势同水火,一门心思要将他之置于死地,这一点他们君臣二人都心知肚明,现在能够护驾的又只有高仙芝,也只能用边令诚的人头来换取高仙芝的安心了。
当然,这一点现在还只是空口白牙,边令诚目前在潼关监军,未来的形势如何展还在两可之间,现在尽可将一切许诺都抛了出来,以后究竟能否一一兑现,那又都是后话了。
君臣二人很快就商议出了一个章程。
由李隆基下敕,“程元振以弊案祸乱朝野,其罪当诛,可立即枭,全族流放岭南。杨国忠褫夺一切官职使职,下狱待审处置。”
反正这两个人在关键时刻,一个落在了太子手中,一个逃的无影无踪。
李隆基这道敕令,于眼前局势而言,对他毫无损害,反而为太子出了一道难题。
现在天子正式有敕令,处置程元振和杨国忠,那么太子再随意处置杨国忠,那就是滥用私行,甚至有携私报复的嫌疑。而且,这道敕令一下,去了太子等人清君侧的口实,便又在大义上搬回一城。
不过,有了大义还远远不够。因为大义也是需要实力来支撑的。
李隆基该做的让步,他都做了。接下来便要看高仙芝的手段。
“臣请自领羽林卫,以护南内周全!”
李隆基当然一口应允,但是,现在的羽林卫乌烟瘴气,还能不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保护天子尚在两可之间。
毕竟程元振兼领羽林卫这段时间里,折腾的天翻地覆,半数以上的校尉旅率都受到了打压,甚至人身攻击。
这当然出自李隆基的纵容,在怀疑有人意图刺杀自己时,他第一个边将目标重点放在了羽林卫身上,因为羽林卫负责皇城与宫城宿卫,刺客想要溜进来,没有羽林卫的协助,那是万万不能的。
除此之外,还有妖道妖言的蛊惑,李隆基更是疑神疑鬼,于是便又故技重施,决心在羽林卫乃至整个北衙甚至于朝野上下搞一次清洗,清洗掉那些看起来可疑的人物,如此屁股下的御座才坐的踏实。
但万万想不到的是,所托非人,竟让杨国忠与程元振这两个蠢货给办砸了。
李隆基现在甚至有点怀念李林甫了,如果此人尚在人世,又岂能轮到一干魑魅魍魉、跳梁小丑粉墨登场?
但往事毕竟已矣,李隆基现在唯一可堪依靠的,也只剩下了此前必欲杀之而后快的高仙芝。
高仙芝领命离开便殿以后,李隆基执笔开始书写敕令,但涂涂抹抹之下总觉得不满意。苦思了一阵,犹豫了一阵,手中的御笔终于重重落下。
……
尽管高仙芝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却也没想到羽林卫乱成了眼前这副德行。
位于道正坊之北,兴庆宫之南的羽林卫驻所,所见之处莫不是兵无将领,或是将无兵可带。都说程元振草包无能,可他在兼领羽林卫的短短十几天功夫里,能够把一支禁军折腾的奄奄一息,这份能耐也是万中无一了。
但是,这在高仙芝看来,也全然不是问题,只要有兵,有将,不论乱成什么德行,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人重新拧成一股绳。
犹豫时间紧迫,来不及清点人数,只能按照旧有建制,重新临时分配校尉旅率,集合了数千人的队伍,分派到兴庆宫中守卫各门。余者不堪用的则就地遣散,然后一把火将驻所烧了个干干净净。
高仙芝这么做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一旦被太子的人将之招抚,岂非变相资敌了?
大火顷刻间熊熊燃起,染红了长安城的半边夜空。
甚至在兴庆宫里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南边熊熊的火光。
李隆基将敕书交代给宦官传了出去,刚在廊下走了几步,就听到宫人们在惊呼,随之抬头,也愕然现,南边火势打起,心下忐忑,也不知是福是祸。万一高仙芝不能镇服羽林卫,生了乱子,他可就彻底没了希望。
但很快,高仙芝壮硕的身影在一片火光映照下出现在眼前时,李隆基甚至能感到自己眼前已经模糊一片。
在得了禀报以后,李隆基十分满意的点点头。
“高卿处置果决得当,朕心甚慰!”
李隆基仔细看了看眼前的这位重臣,头已经因为生了白有些灰,腰杆似乎也不如前两年那么直挺,但依旧是那个杀伐决断的高节帅,并没有因为陕州战事的失利,而丧失了斗志。
“太子可能要来了,走,随朕去北门!”
兴庆宫的北门是大臣们进入南内的主要通道,无论君臣平素都由此处通行,于是久而久之便都成了习惯。
听了李隆基的判断,高仙芝颇感意外。
太子难道会来?难道他敢当面与君父对峙吗?
如果敢,以前还真是小瞧了太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