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援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大明1617最新章节!
茅元仪心中一阵感动,忍不住道:“在下临行前,孙阁部还是很为难。√当时他说,调度车马少了,恐怕不济大用,毕竟代善等人一回,朝廷很难下决心再与建虏会战,而建虏是否会退兵,现在看来还是难讲的很。虽然阁部大人也不知道,建虏已经毁了广宁,也毁了锦州等城,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肯弃守十三山?阁部大人判断,可能是建虏这两年的主要目标放在北虏身上,要将科尔沁等部降服,然后攻打林丹汗,然而十三山一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北虏集结之所,或是成为东虏的后勤供给之处,为什么紧咬着不放,真是殊难理解。
听到这里,张瀚和孔敏行彼此对视了一眼。
建虏不肯走的原因很简单,恐怕现在茅元仪也知道了,以和裕升今时今日的规模,运送的物资数量对建虏来说已经十分重要,这么要紧的粮道,又是紧贴着内喀尔喀到科尔沁再到广宁一带,然后直奔沈阳外的边墙之处,最终翻越边墙抵达沈阳。
天冷时用雪橇爬犁,天热了就是小推车加大量的骡马,几乎每天都有粮队经过。
和裕升的大车一车拉六七千斤,小推车一车推四百来斤,一大车的粮食就得十来辆小车运,大车一天规定的里程是六十里,小推车一天也就走二十里路,和裕升送一趟粮,等下一趟粮车又赶到时,头一回的粮食蚂蚁搬家似的还没有搬完。
到冬天时,爬犁也就拉三四百斤,还需得大量的狗来拉,所以后金方面一直在努力,想使和裕升的车队往辽东方向再走远一些,甚至一直走到沈阳边墙之外,对这种要求张瀚当然是坚决拒绝了。
这么一来,后金方面只能自己设法保持粮道的畅通,十三山这种地方和广宁城几乎在一处,广宁城和义州卫就是扼控内喀尔喀和科尔沁诸部的要塞,可想而知,十三山若在,后金方面只能保持相当的兵力,最少是使十三山不能与宁远方面连成一片,否则的话,明军只要修复大凌河堡等诸堡,重修锦州,然后与十三山就重新形成了河西防御,广宁之战就算是白打了。
“在下此来,阁部大人也是颇感为难。”茅元仪继续道:“阁部说,若是马车不足,一次运粮恐怕数量不够,很难叫十三山继续坚持下去。虏骑不去,多半也是打的饿死十三山军民的主意。现在虏骑主力尚在草原,不抓住一线之机,俟其主力返回之后,我等就算想要补给十三山军民粮食也是难了。这件事,不仅阁部大人十分关切,皇上亦是多次召见内阁,面授机宜,而一切要紧关键,还是在于运力……”
张瀚问道:“朝廷已经动员多少车马人力?”
“难!”茅元仪道:“从关内调派车马运粮,短时间内难以集结不说,就算集结了,也需要时间到关外,然后代价亦是太高。皇上询问过工部,若是运粮百万石至十三山,最少需要耗费百万以上的损耗,纵然现在通州尚有存粮千万石,国家粮储,也不能这么虚耗。而关外地方残破,现在朝廷掌握的只有宁远到山海关一带,壮年男子要么屯田,要么已经被充实为营兵,人力不足,而且,亦没有太多骡马,更没有大车……”
说起这些时,茅元仪也是感觉有些难堪。
诺大的国家,皇帝亲自关注,内阁并六部一起运作,加上孙承宗这个地方大员等文官武将一起操持,结果就是觉,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比如这个时间是半个月内运粮到十三山,同时需要朝廷派宁远兵马配合打开通道,那么以朝廷现在的力量,撑死了也就是能运五千石粮食上山,这就是朝廷力量的极限了。
五千石粮,不到六十万斤,山上军民如果畅开肚皮吃,说难听点,两天功夫也就吃光了……
“朝廷先尽可能的运粮到山海关及宁远一路,乃至永平府也行,沿途设粮仓,派兵守备,同时准备肃清道路。”
张瀚正色道:“止生放心,我和裕升一定竭尽全力,帮助朝廷和十三山的军民。”
孔敏行这时才道:“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止生兄知道,我们和裕升也有数百人困在十三山上,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帮手。”
“好,多谢两位高义。”茅元仪没想到此行这么顺利,但张瀚说的虽然果决,茅元仪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他不知道和裕升会做到何种地步,孙承宗顾虑的就是张瀚虽然派车马来,但不会出尽全力,如果只加送几千石粮食上去,恐怕对长期困守来说,帮助并不算很大。
“放心吧。”张瀚仿佛看出茅元仪的心思,笑着道:“一切都包在我身上。”
这时外间传来浓郁的香气,张瀚推开窗子一看,院子当中几十号人忙忙碌碌,已经把一只肥羊开剥清洗好了,抹了厚厚的一层酱,架在铁架子上开始烧烤,另外一边则是架起大锅,人们用院子里的井水煮着最肥美的羊肉块,同时还有人不停的给烤羊涮酱,也有人在准备水煮羊肉的蘸料,张瀚露出笑容,十分快活的对茅元仪道:“止生兄,不要愁眉苦脸了,来好好打一次牙祭吧!”
……
茅元仪当晚又是水煮羊肉又是烤肉的,塞的满肚皮都是,他是南方人,对这些大荤的东西不怎么能克化,加上又被灌了一肚皮的马**酒,当时就觉得昏头涨脑的难受,半夜起来吐了一回,深感这次北上之行最困难的就是饮食,天亮时屋子里气味熏人,茅元仪逃跑似的跑出来,几个杂役赶紧进房打扫,茅元仪抓住一个年轻杂役,问道:“你们大人在不在?”
杂役笑道:“先生不知,我们大人清早天还没亮就走了,留下话,说有紧急军情,他先往集宁堡,再往小黑河堡,先生的事,他已经决断下来,绝不会反悔。如果先生急着回去,军司安排马车送先生走,如果不急,也会有人来陪伴先生在这里继续游览参观……对了,我们大人留下一封书信,说是有些话当面不好说,所有话语,皆在书信之中。”
杂役说话的当口,几个穿吏员袍服的军司人员果然赶了过来,有个目光犀利身形高大,外表相当俊朗的青年吏员当先一拜,口齿清楚的说道:“茅赞画,在下军令司吏员李平之,大人有令,叫在下随侍左右,不管是继续游历参观,还是赶回京师和山海关,都叫在下随侍照顾。”
茅元仪是书香世家,其祖茅坤是著名的吴地文学大家,出行自然也是有长随随行照顾,不过北上仓促,骑马赶路一路攒行,抵达草原后也未曾休息好,此时感受到张瀚的关照,心中自是有些感激,当下拱手道:“感谢张大人的盛情,不过大事要紧,我想还是直接赶路先回京师。”
李平之微微一笑,说道:“既然赞画大人着急,我等也是准备好了,立刻赶路便是。”
说话间众人一起出门,等到了大门之外时已经有两辆大车等着,同时有一小队轻骑兵控马侍立两边,茅元仪感觉和裕升做事的效率真是太高,不要说京师那些满是大人老爷的衙门没法比,就是孙承宗那里虽然身处前线,办事也没有和裕升这里这种雷厉风行叱咤立办的高效!
众人上车后,队伍很快从城堡的东门而出,然后往张家口的方向疾驰,长城沿线出边的冲口很多,但和裕升真正掌握的还是大同一线,宣府和蓟镇一带,蓟镇那边和裕升只做小规模的兵冲补给,对边将收买了一些,势力并不很强,张家口在经历与晋商之战的洗礼之后,当地的地方势力已经被和裕升重新整合,为和裕升所用,而地方文武官员自然也是全数靠向了和裕升一方,这样虽然宣府总兵与和裕升貌合神离,实际而言,和裕升对宣府的掌控已经很强,只是不及宣府镇城内部而已。
马车走的很快,草原上也修了简单的道路,这是茅元仪赶过来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清晨时分,农田里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在劳作着,还有一些数十人一群的人在修葺加固道路,他们赶着几百斤重的石碾子,用骡马拖拽,不停的加固道路,同时还会在道路边上挖一些排水的沟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道路的使用年限。
茅元仪一直贪婪的看着,直到他闻到饭香之后,感觉腹中有一些饥饿为止。
李平之微笑着从一个外型质朴的木质饭盒里端出各种小食,看着眼前摆放的林林总总五六样的小菜和主食,茅元仪顿时无语。
……
孙承宗起身之后没有立刻洗漱,而是走到庭院之中先打了一套拳。
北地,特别是北直隶的沧州一带,习武之风颇盛,到了清季时更是整村的男子都在习武,这种风俗在明中后期开始,到清季最为盛行。
孙承宗少年读书,青年时曾经游历边关,到最危机的地方去查看实际的边防情形,他的武艺不仅是少年时曾经和庄稼把式学习,也曾经在军中得到过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到了现在的年近花甲之年,孙承宗打的拳已经不复搏击杀人的功用,只是用来强身健体了。
一套拳打毕,身子微微出汗,这时从家中带出来的长随仆役走过来,端着木盘,孙承宗用青盐仔细擦洗牙齿,然后漱口,洗脸,再换上大红色的常服官袍,戴上乌纱帽,便是从一个面目和善的老人变成了威风八面的阁部大人。
茅元仪心中一阵感动,忍不住道:“在下临行前,孙阁部还是很为难。√当时他说,调度车马少了,恐怕不济大用,毕竟代善等人一回,朝廷很难下决心再与建虏会战,而建虏是否会退兵,现在看来还是难讲的很。虽然阁部大人也不知道,建虏已经毁了广宁,也毁了锦州等城,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肯弃守十三山?阁部大人判断,可能是建虏这两年的主要目标放在北虏身上,要将科尔沁等部降服,然后攻打林丹汗,然而十三山一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北虏集结之所,或是成为东虏的后勤供给之处,为什么紧咬着不放,真是殊难理解。
听到这里,张瀚和孔敏行彼此对视了一眼。
建虏不肯走的原因很简单,恐怕现在茅元仪也知道了,以和裕升今时今日的规模,运送的物资数量对建虏来说已经十分重要,这么要紧的粮道,又是紧贴着内喀尔喀到科尔沁再到广宁一带,然后直奔沈阳外的边墙之处,最终翻越边墙抵达沈阳。
天冷时用雪橇爬犁,天热了就是小推车加大量的骡马,几乎每天都有粮队经过。
和裕升的大车一车拉六七千斤,小推车一车推四百来斤,一大车的粮食就得十来辆小车运,大车一天规定的里程是六十里,小推车一天也就走二十里路,和裕升送一趟粮,等下一趟粮车又赶到时,头一回的粮食蚂蚁搬家似的还没有搬完。
到冬天时,爬犁也就拉三四百斤,还需得大量的狗来拉,所以后金方面一直在努力,想使和裕升的车队往辽东方向再走远一些,甚至一直走到沈阳边墙之外,对这种要求张瀚当然是坚决拒绝了。
这么一来,后金方面只能自己设法保持粮道的畅通,十三山这种地方和广宁城几乎在一处,广宁城和义州卫就是扼控内喀尔喀和科尔沁诸部的要塞,可想而知,十三山若在,后金方面只能保持相当的兵力,最少是使十三山不能与宁远方面连成一片,否则的话,明军只要修复大凌河堡等诸堡,重修锦州,然后与十三山就重新形成了河西防御,广宁之战就算是白打了。
“在下此来,阁部大人也是颇感为难。”茅元仪继续道:“阁部说,若是马车不足,一次运粮恐怕数量不够,很难叫十三山继续坚持下去。虏骑不去,多半也是打的饿死十三山军民的主意。现在虏骑主力尚在草原,不抓住一线之机,俟其主力返回之后,我等就算想要补给十三山军民粮食也是难了。这件事,不仅阁部大人十分关切,皇上亦是多次召见内阁,面授机宜,而一切要紧关键,还是在于运力……”
张瀚问道:“朝廷已经动员多少车马人力?”
“难!”茅元仪道:“从关内调派车马运粮,短时间内难以集结不说,就算集结了,也需要时间到关外,然后代价亦是太高。皇上询问过工部,若是运粮百万石至十三山,最少需要耗费百万以上的损耗,纵然现在通州尚有存粮千万石,国家粮储,也不能这么虚耗。而关外地方残破,现在朝廷掌握的只有宁远到山海关一带,壮年男子要么屯田,要么已经被充实为营兵,人力不足,而且,亦没有太多骡马,更没有大车……”
说起这些时,茅元仪也是感觉有些难堪。
诺大的国家,皇帝亲自关注,内阁并六部一起运作,加上孙承宗这个地方大员等文官武将一起操持,结果就是觉,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比如这个时间是半个月内运粮到十三山,同时需要朝廷派宁远兵马配合打开通道,那么以朝廷现在的力量,撑死了也就是能运五千石粮食上山,这就是朝廷力量的极限了。
五千石粮,不到六十万斤,山上军民如果畅开肚皮吃,说难听点,两天功夫也就吃光了……
“朝廷先尽可能的运粮到山海关及宁远一路,乃至永平府也行,沿途设粮仓,派兵守备,同时准备肃清道路。”
张瀚正色道:“止生放心,我和裕升一定竭尽全力,帮助朝廷和十三山的军民。”
孔敏行这时才道:“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止生兄知道,我们和裕升也有数百人困在十三山上,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帮手。”
“好,多谢两位高义。”茅元仪没想到此行这么顺利,但张瀚说的虽然果决,茅元仪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他不知道和裕升会做到何种地步,孙承宗顾虑的就是张瀚虽然派车马来,但不会出尽全力,如果只加送几千石粮食上去,恐怕对长期困守来说,帮助并不算很大。
“放心吧。”张瀚仿佛看出茅元仪的心思,笑着道:“一切都包在我身上。”
这时外间传来浓郁的香气,张瀚推开窗子一看,院子当中几十号人忙忙碌碌,已经把一只肥羊开剥清洗好了,抹了厚厚的一层酱,架在铁架子上开始烧烤,另外一边则是架起大锅,人们用院子里的井水煮着最肥美的羊肉块,同时还有人不停的给烤羊涮酱,也有人在准备水煮羊肉的蘸料,张瀚露出笑容,十分快活的对茅元仪道:“止生兄,不要愁眉苦脸了,来好好打一次牙祭吧!”
……
茅元仪当晚又是水煮羊肉又是烤肉的,塞的满肚皮都是,他是南方人,对这些大荤的东西不怎么能克化,加上又被灌了一肚皮的马**酒,当时就觉得昏头涨脑的难受,半夜起来吐了一回,深感这次北上之行最困难的就是饮食,天亮时屋子里气味熏人,茅元仪逃跑似的跑出来,几个杂役赶紧进房打扫,茅元仪抓住一个年轻杂役,问道:“你们大人在不在?”
杂役笑道:“先生不知,我们大人清早天还没亮就走了,留下话,说有紧急军情,他先往集宁堡,再往小黑河堡,先生的事,他已经决断下来,绝不会反悔。如果先生急着回去,军司安排马车送先生走,如果不急,也会有人来陪伴先生在这里继续游览参观……对了,我们大人留下一封书信,说是有些话当面不好说,所有话语,皆在书信之中。”
杂役说话的当口,几个穿吏员袍服的军司人员果然赶了过来,有个目光犀利身形高大,外表相当俊朗的青年吏员当先一拜,口齿清楚的说道:“茅赞画,在下军令司吏员李平之,大人有令,叫在下随侍左右,不管是继续游历参观,还是赶回京师和山海关,都叫在下随侍照顾。”
茅元仪是书香世家,其祖茅坤是著名的吴地文学大家,出行自然也是有长随随行照顾,不过北上仓促,骑马赶路一路攒行,抵达草原后也未曾休息好,此时感受到张瀚的关照,心中自是有些感激,当下拱手道:“感谢张大人的盛情,不过大事要紧,我想还是直接赶路先回京师。”
李平之微微一笑,说道:“既然赞画大人着急,我等也是准备好了,立刻赶路便是。”
说话间众人一起出门,等到了大门之外时已经有两辆大车等着,同时有一小队轻骑兵控马侍立两边,茅元仪感觉和裕升做事的效率真是太高,不要说京师那些满是大人老爷的衙门没法比,就是孙承宗那里虽然身处前线,办事也没有和裕升这里这种雷厉风行叱咤立办的高效!
众人上车后,队伍很快从城堡的东门而出,然后往张家口的方向疾驰,长城沿线出边的冲口很多,但和裕升真正掌握的还是大同一线,宣府和蓟镇一带,蓟镇那边和裕升只做小规模的兵冲补给,对边将收买了一些,势力并不很强,张家口在经历与晋商之战的洗礼之后,当地的地方势力已经被和裕升重新整合,为和裕升所用,而地方文武官员自然也是全数靠向了和裕升一方,这样虽然宣府总兵与和裕升貌合神离,实际而言,和裕升对宣府的掌控已经很强,只是不及宣府镇城内部而已。
马车走的很快,草原上也修了简单的道路,这是茅元仪赶过来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清晨时分,农田里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在劳作着,还有一些数十人一群的人在修葺加固道路,他们赶着几百斤重的石碾子,用骡马拖拽,不停的加固道路,同时还会在道路边上挖一些排水的沟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道路的使用年限。
茅元仪一直贪婪的看着,直到他闻到饭香之后,感觉腹中有一些饥饿为止。
李平之微笑着从一个外型质朴的木质饭盒里端出各种小食,看着眼前摆放的林林总总五六样的小菜和主食,茅元仪顿时无语。
……
孙承宗起身之后没有立刻洗漱,而是走到庭院之中先打了一套拳。
北地,特别是北直隶的沧州一带,习武之风颇盛,到了清季时更是整村的男子都在习武,这种风俗在明中后期开始,到清季最为盛行。
孙承宗少年读书,青年时曾经游历边关,到最危机的地方去查看实际的边防情形,他的武艺不仅是少年时曾经和庄稼把式学习,也曾经在军中得到过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到了现在的年近花甲之年,孙承宗打的拳已经不复搏击杀人的功用,只是用来强身健体了。
一套拳打毕,身子微微出汗,这时从家中带出来的长随仆役走过来,端着木盘,孙承宗用青盐仔细擦洗牙齿,然后漱口,洗脸,再换上大红色的常服官袍,戴上乌纱帽,便是从一个面目和善的老人变成了威风八面的阁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