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第643章 .风雷笔削旧山川(三)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魏野仙踪最新章节!
这篇布告洋洋数千字,却走的是桐城一派古文的路子。虽然天下士子,多的是钻研八股的书呆子,但是方苞、姚鼐这些古文名家都是一时执文坛牛耳的人物,总有几个明眼之辈看得出来脉络。
这文章排铺间,先义理,后考据,重词章,讲究的是“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两厢兼重。这样的高妙笔法,寻常秀才可是学不来的,执笔之人说不定就是如今隐居江宁钟山书院、义不出仕的惜抱先生姚鼐姚梦谷的子侄后学。
这可好,姚惜抱做了前朝遗老、本朝逸民,却让自己的晚辈在新朝出仕?说起来,前清圣祖年间,前明遗老自己义不出仕,可儿子侄子挣了顶戴花翎的也真不少!
广州城里的前清秀才,更是被这一纸文告挑动起来,如同雷雨前的蚂蚁般,忙忙碌碌地动起来。
珠江南畔漱珠市,素来是广东府的繁华之地,所谓“广府三市,唯让漱珠”,虽然号称是“市”,然而多的却是广州十三行的会馆与豪商宅邸。
在号称“粤省禅门第一丛林”的海幢寺旁、漱珠桥侧,有一处小园名叫成珠馆。成珠馆占地不算太大,园主人伍国莹也只是广州洋行里的后进人物。
伍国莹年轻的时候,原本是照着家中的打算,让他如淮商、徽商那样,读书应试,考个功名回来。怎奈这位伍老爷读书不甚有天分,却是天生的商道奇才。他先在十三行会首的潘家做账房先生,砺练出来之后,便将自家的怡和行一步步做大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在广东十三行里有了一席之地。
能在广东十三行里站稳脚,那换个词说,便是富可敌国。只乾隆末年到道光初年,广州十三行“报效”朝廷的白银就有五百多万两,至于打点广东官场上的成例银更是多出数倍。
好吧,比起“大清第一贪”和珅和大人还是差了一点……
平日里伍国莹将成珠馆用来招待客人,论排场阔气,比不过扬州盐商,论林壑精巧,更不是苏州名园的对手。但是耐不住伍家好结交士人,这成珠馆也是见天的“高朋满座”——哦,满座倒是真的,“高朋”二字还得斟酌一番。
伍家虽然捐了个道台顶子,可是这等“铜臭道台”终究不是科举正途出身,举人们自重身份,绝不会腆颜跑到成珠馆里来。倒是一帮子秀才,没事倒要在成珠馆做个文会,交交朋友。
伍家的五公子伍秉鉴也算是个读书种子,伍国莹现如今已经退了行商身份,让自家大儿子顶了上去,这老五就打算让他读书上进,考个功名回来支撑家业。只是伍秉鉴一个秀才还没考上,大清就先溜檐儿了,这新朝科举是怎样的情况,就算是伍家这样的豪商也拿不定主意。
五公子的文会办了一场又一场,蹭吃蹭喝的多,无凭无据的小道消息更是满天乱飞。到了后来,倒成了广州府的一大文坛盛事,屡试不第的老秀才、科场蹭蹬的小名士,一拨一拨地朝成珠馆里凑。发牢骚、说怪话,反正伍家豪富,不缺这几两茶点酒饭钱!
这一天,成珠馆里照样被各路秀才挤了个满满当当。
那家境富裕些的,都换了前明秀才的方巾道袍,至不济也是一领直裰。飘飘洒洒间,倒也有人点头称美:“这汉家衣冠,果然比前朝胡服要好看些。”
换了乾隆在位时候,光这话就砍了好些老秀才的脑袋,也只有这个时候,这些秀才方才敢打死虎,议论这么几句。
那些家境贫寒些的,扯不起布做新衣裳,就只能还是一身青布大褂,虽然头上也养起了头发,戴了巾子,可是这上上下下两幅打扮,就看得可怪得很了。
广州风气开通,广府人嘴巴也敞,管这样穷秀才取了个诨号。说是如今的扬州盐商投上所好,不再养小脚瘦马,反而爱重天足女子,号称“大脚仙”,又叫做“两截美人”,广府的穷秀才方巾其首,大褂其身,便是个“两截秀才”了也。
这文会上面也有些秀才,一門心思要巴结个前程出来。唐末五代时候,南汉国科举后,进士皆先送入宫里阉成太监,照样有人趋应不绝,何况国朝为政可称宽大!
一时间,自称道人、私自簪披欲求为道官者有之,叩衙拦轿、投书献策自比卧龙凤雏者有之。就连伍秉鉴的文会上面,头戴九梁巾、身披八卦袍的秀才公也有好些位。
一时间,只见着道袍、长衫进退揖让,鹤氅、卦衣坐而论道,乱哄哄间,就听得有人道:“国朝不用制艺,广府这篇布告已经将道理说得很明了。科举取士,历朝都有各有其制度,唐人重诗赋,宋人尚策论,前明用八股,清室入关,沿袭明制而已,非是不能改易。何况八股文章,于文字上终究无益,怎么堪为国家取士?小弟有洄溪老人一段道情在此——”
说着,那头戴方巾的秀才取过一支乌木筷,敲着酒杯唱道:“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作了欺人计。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字,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孚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他这里唱罢,便有人站起身来摆手道:“八股取士,虽然到了今日,弊端甚多,可是总是遵从先圣教诲,从四书五经而来,上承圣教道统,下启程朱源流,这是大节,从来也不曾错了的。可是本朝二圣,以羽流而掌大宝,却要贬孔孟而褒老庄,弃程、朱、陆、王之学而兴杨、墨、申、韩之术。做学问譬如穷河之源,那老庄、杨墨、申韩诸子,皆是支流,见事只得一偏,只有孔孟之学,才是伏羲氏以来,天地至正之道。君上偏了正道,喜好异端之学,我辈孔门弟子,便该叩阙进谏,岂有阿谀趋奉、助君之恶的道理?”
这篇布告洋洋数千字,却走的是桐城一派古文的路子。虽然天下士子,多的是钻研八股的书呆子,但是方苞、姚鼐这些古文名家都是一时执文坛牛耳的人物,总有几个明眼之辈看得出来脉络。
这文章排铺间,先义理,后考据,重词章,讲究的是“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两厢兼重。这样的高妙笔法,寻常秀才可是学不来的,执笔之人说不定就是如今隐居江宁钟山书院、义不出仕的惜抱先生姚鼐姚梦谷的子侄后学。
这可好,姚惜抱做了前朝遗老、本朝逸民,却让自己的晚辈在新朝出仕?说起来,前清圣祖年间,前明遗老自己义不出仕,可儿子侄子挣了顶戴花翎的也真不少!
广州城里的前清秀才,更是被这一纸文告挑动起来,如同雷雨前的蚂蚁般,忙忙碌碌地动起来。
珠江南畔漱珠市,素来是广东府的繁华之地,所谓“广府三市,唯让漱珠”,虽然号称是“市”,然而多的却是广州十三行的会馆与豪商宅邸。
在号称“粤省禅门第一丛林”的海幢寺旁、漱珠桥侧,有一处小园名叫成珠馆。成珠馆占地不算太大,园主人伍国莹也只是广州洋行里的后进人物。
伍国莹年轻的时候,原本是照着家中的打算,让他如淮商、徽商那样,读书应试,考个功名回来。怎奈这位伍老爷读书不甚有天分,却是天生的商道奇才。他先在十三行会首的潘家做账房先生,砺练出来之后,便将自家的怡和行一步步做大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在广东十三行里有了一席之地。
能在广东十三行里站稳脚,那换个词说,便是富可敌国。只乾隆末年到道光初年,广州十三行“报效”朝廷的白银就有五百多万两,至于打点广东官场上的成例银更是多出数倍。
好吧,比起“大清第一贪”和珅和大人还是差了一点……
平日里伍国莹将成珠馆用来招待客人,论排场阔气,比不过扬州盐商,论林壑精巧,更不是苏州名园的对手。但是耐不住伍家好结交士人,这成珠馆也是见天的“高朋满座”——哦,满座倒是真的,“高朋”二字还得斟酌一番。
伍家虽然捐了个道台顶子,可是这等“铜臭道台”终究不是科举正途出身,举人们自重身份,绝不会腆颜跑到成珠馆里来。倒是一帮子秀才,没事倒要在成珠馆做个文会,交交朋友。
伍家的五公子伍秉鉴也算是个读书种子,伍国莹现如今已经退了行商身份,让自家大儿子顶了上去,这老五就打算让他读书上进,考个功名回来支撑家业。只是伍秉鉴一个秀才还没考上,大清就先溜檐儿了,这新朝科举是怎样的情况,就算是伍家这样的豪商也拿不定主意。
五公子的文会办了一场又一场,蹭吃蹭喝的多,无凭无据的小道消息更是满天乱飞。到了后来,倒成了广州府的一大文坛盛事,屡试不第的老秀才、科场蹭蹬的小名士,一拨一拨地朝成珠馆里凑。发牢骚、说怪话,反正伍家豪富,不缺这几两茶点酒饭钱!
这一天,成珠馆里照样被各路秀才挤了个满满当当。
那家境富裕些的,都换了前明秀才的方巾道袍,至不济也是一领直裰。飘飘洒洒间,倒也有人点头称美:“这汉家衣冠,果然比前朝胡服要好看些。”
换了乾隆在位时候,光这话就砍了好些老秀才的脑袋,也只有这个时候,这些秀才方才敢打死虎,议论这么几句。
那些家境贫寒些的,扯不起布做新衣裳,就只能还是一身青布大褂,虽然头上也养起了头发,戴了巾子,可是这上上下下两幅打扮,就看得可怪得很了。
广州风气开通,广府人嘴巴也敞,管这样穷秀才取了个诨号。说是如今的扬州盐商投上所好,不再养小脚瘦马,反而爱重天足女子,号称“大脚仙”,又叫做“两截美人”,广府的穷秀才方巾其首,大褂其身,便是个“两截秀才”了也。
这文会上面也有些秀才,一門心思要巴结个前程出来。唐末五代时候,南汉国科举后,进士皆先送入宫里阉成太监,照样有人趋应不绝,何况国朝为政可称宽大!
一时间,自称道人、私自簪披欲求为道官者有之,叩衙拦轿、投书献策自比卧龙凤雏者有之。就连伍秉鉴的文会上面,头戴九梁巾、身披八卦袍的秀才公也有好些位。
一时间,只见着道袍、长衫进退揖让,鹤氅、卦衣坐而论道,乱哄哄间,就听得有人道:“国朝不用制艺,广府这篇布告已经将道理说得很明了。科举取士,历朝都有各有其制度,唐人重诗赋,宋人尚策论,前明用八股,清室入关,沿袭明制而已,非是不能改易。何况八股文章,于文字上终究无益,怎么堪为国家取士?小弟有洄溪老人一段道情在此——”
说着,那头戴方巾的秀才取过一支乌木筷,敲着酒杯唱道:“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作了欺人计。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字,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孚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他这里唱罢,便有人站起身来摆手道:“八股取士,虽然到了今日,弊端甚多,可是总是遵从先圣教诲,从四书五经而来,上承圣教道统,下启程朱源流,这是大节,从来也不曾错了的。可是本朝二圣,以羽流而掌大宝,却要贬孔孟而褒老庄,弃程、朱、陆、王之学而兴杨、墨、申、韩之术。做学问譬如穷河之源,那老庄、杨墨、申韩诸子,皆是支流,见事只得一偏,只有孔孟之学,才是伏羲氏以来,天地至正之道。君上偏了正道,喜好异端之学,我辈孔门弟子,便该叩阙进谏,岂有阿谀趋奉、助君之恶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