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重生)_分卷阅读_324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风起龙城、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星门、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帝王之友(重生)最新章节!
竹承语微微抬头,忽然远远的听见就在崔南邦开口和身边人议论两句之后,宋晏也开了口,声音还算响亮:“臣倒不觉得,这是户部一家能做主的事儿。”
面朝着她,侧对宋晏的俱泰,微微笑了一下,眼睛亮了。
她心里还满是不知何处落脚的担忧和惶恐,俱泰却仿佛露出一点几不可见的小得意,而远处宋晏却丝毫不在意,也气度从容的开口出列。
这会儿,已经不是她能介入的斗争了……
第346章327.0327.$
宋晏开口:“这怕不是户部一人的事儿吧,工部才是船厂的监工,海州船厂没能按期交工,工部免不了责罚。海州多远,你是觉得海州过来求人办事容易,还是工部来我们隔壁户部求人办事容易?更何况当时竹侍郎还不过是一小小巡官,她一个人过得了这件事情?若是或许钱尚书不知晓,这案子确实在前任户部侍郎入狱时提及过。”
俱泰回头笑道:“这事儿的确要问过宋舍人,太后交予承办的人当中确实有你。既然提过,怎就没个结果?”
宋晏走过来,拿起卷宗展开道:“不论此事是工部与户部打了招呼,还是千里迢迢海州来了人找了户部,这事儿想查没法查。那边的北地几州确实说来传运走了相当量的木材,这帐也从几州林场的账目下头划掉了。那段时间也不是很适合出海。说是巧妙也罢,巧合也罢,活的船员只有几人了,那些大船葬身海底也不可能捞出来,这事儿不是我们不想查,是查不下去。”
他往前走了两步对圣人道:“若说海州船厂一案真的有证据可以判罪,那前任侍郎怕是已经在大牢里关的昏天暗地。大邺的律法是既无证据何得加罪,他只是被贬密州刺史。但若如钱尚书所说,这是迫害诬陷,那手段当真温柔啊。”
殷胥对外做的就是不表态,大部分知道殷胥跟俱泰关系比较亲密,然而和南邦、元望这对崔家叔侄,与夏辰、刘原阳和季子介这些武将相比,俱泰在外人看来就要排得稍后一些了。
殷胥点了点头:“这事儿刁寺卿过问了?”
宋晏抬手行礼:“这是自然。”
殷胥微微斜了身子,手倚在一边扶手上,点了点头,道:“俱泰,你把卷宗提交给大理寺和台谏,让双方再度审理,如果发现竹侍郎却有嫌疑,可以再提出。但若是没有嫌疑,这样平白来说,也有损竹侍郎的颜面。”
他意思是不再议论,俱泰与圣人都心知到了火候,他面上露出几分忿忿的神情,宋晏则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决意要保竹承语了。
果然。一是他确实以为竹承语和他基本已经可以掌控户部了;二是竹承语从裴六那里学来的小花招,他居然还真的会中招。
宋晏道:“大家也知道,钱尚书归来之后和户部离了心,户部有自己的诉求,尚书不愿意过问。竹侍郎在巡官之位时就颇受钱尚书重视,能力与年纪都是下一位侍郎的合适人选,就因为政见不同,钱尚书就要打压曾经的挚友、同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这话说的,当真是冠冕堂皇。
他一开口,场面上不少人也都开了口。
殷胥微微动了动眉毛:“那么宋舍人也是欣赏竹侍郎的政见了?”
宋晏点头:“竹侍郎也是为了大邺江山。”
殷胥略显失望道:“朕以为是你的意见。毕竟你是当年制科状元,当年的文章也相当出彩,虽然有些年轻激进,但视角也尤为不同。离京后,命你与崔舍人一同辅佐太后,你也算是朕最早的门生了……”
言下之意很明显。圣人期待宋晏大放异彩,宋晏却一直没有表现出太多特殊独到的地方。
众人的目光也有些微微变了,朝中反对宋晏之人皱了皱眉,而刚刚受到嘱咐开口帮竹承语说话的,眼睛微微亮了。他们可都认为俱泰与靠近俱泰的那批官员,都是因为俱泰本人提出了商、农、税等等改革的新意见。
竹承语忽然拱手道:“臣不能独居此功。臣当年制科不过第七位,宋舍人当年乃是制科状元,跟在圣人身边去过山东河朔等地,受到圣人耳濡目染。宋舍人是当真为大邺倾尽心血,户部支出无力承担,是臣多次上报后,无奈向宋舍人提及。宋舍人也意识到如今大邺的窘境,才提出了一系列的富强朝廷的想法,大批臣子都内心认同。”
宋晏微微愣了一下,圣人的态度他没有想到,竹承语接话这么快他也没有想到。
圣人立刻坐直了身子,显示出很感兴趣的样子。
宋晏还没来得及细想,他倒是也准备好了被顶到众人眼前,却不是这样的方式。
人要是落魄了,曾经的同僚踩上一脚的事儿不少;但若是人有些发达的征兆,那些依附于他的人一个个好像自己也要发达了似的,兴奋的往上顶。
不少人一直觉得竹侍郎和宋晏关系亲密,守旧派的人听闻竹侍郎开口了,一个个跟着开口。无外乎两个意思:宋舍人绞尽脑汁想出来了很多为了国家好的政策一直憋在心里没说,圣人你就听听他说嘛;以及我们这些大臣也相当赞同,我们也是为了大邺好,我们也出了不少的意见这事儿也有我们的光。
宋晏想过要出头,但是是他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点着头恨不得手已经搭在他肩膀上了,告诉圣人他们也都是跟宋晏站在一起的。
众人的意见这样表达,俱泰都可以直接一耙上去说他们是朋党了。
然而俱泰似乎刚想争这个问题,殷胥先开口:“那你说来听听。”
宋晏上前一步,竹承语与户部工部官员退回队内,谁都嗅到了空气中与众不同的气氛,谁也都知道现在局面已经跟他们无关了。
群臣也都静默下来了,当年俱泰开口在朝堂上与圣人议政,也没有这个场面。宋晏也没有什么退路,他再骂猪队友也没用,上前一步道:“臣是认为如今国家之利尽被大商贾掠夺,朝廷伸不开手脚而民间大量流富,若这些财富流回朝廷,则国家富强。各地因宽而乱,且不说各地宵禁放开后,州城、京城内治安混乱,刑案频发;而且各地随意通行,无需路引,百姓流窜,大量土地被抛荒。”
他说起来条理清晰,倒是许多大臣俱在点头:“甚至有关中百姓,自家有地而不耕种,反而养花贩售,于县镇买米买菜,汴州城外已经不事农耕,大片沃土望去,尽是花田菜地与桑蚕,反而无人事耕田!各地通商口岸频繁开设,甚至有渔民敢船板出海,小舟通夷!听闻广州便是被夷人侵占,直到圣人大破南朝才平定,往后难道各个口岸都要被夷人所占?或许这些都不是将大邺推倒的关键,但种种征兆,臣心感大邺的动荡与不安。迟早会演变成更严峻的境况!”
殷胥看向那些点头的守旧派官员:“你们都是担心这些?”
众人点头,七嘴八舌的补充起来,殷胥听了一会儿,抬手道:“那你认为有什么解决方案。”
宋晏抬手道:“臣还只是初步想法,但是问题已经变得急迫了。臣认为应该破富户以济平民,缴巨贾以归国财,立方田以保产粮,阻迁徙以定地方。大邺如今富户多,贫民也多,土地遭兼并后,为佃户被诈契约者沦为流民,吃的尽是朝廷的救济;巨贾在地方上富可敌一小国,资源充足,实力强大,不但欺压市场,也能为霸一方,子嗣做官后必定想通过官场暗中协助自家。还有土地兼并一事,圣人虽然推出一系列维护佃农的契约法令,然而佃农大多不识法,被欺骗者也不在少数——”
他归纳的这四条,还没来得及说完,朝堂上被他的语气甚至带出一片群情激昂,殷胥忽然冷冷开口:“既然心有方针,又想着利民惠民,你身为舍人,为何不向上提出?你身为舍人,既可以向政事堂提出政见,也可以递交给事中、递交给太后,甚至直接可以将这番话在朝堂上说出口。却没想到这么多大臣知道了你的政见,你作为朕身边的舍人,却唯有朕与太后不知,这几个高官不知啊。你这是自结盟党,觉得众人发言朕才能听得到?”
殷胥这是进了场,头一回提着盟党二字。
场面一下子冷了。
朋党之诟病,议论了至少千年,每一个士子都知晓朋党的危害,甚至以结朋党之名来攻击自己的政敌,议论朋党的危害。然而人们因同德或同利结党,却在这个斥责的伴随下常年不断。
说着说着改政,圣人忽然一块大板砖对头扔来,论谁也要懵了。
宋晏缓缓道:“若要改革变法,自然不是一人之事。圣人重用钱尚书,但变革并非一人所能完成,需要这一个先头人的身边有能协助改政变法进行下去的众臣。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努力就能变成的法。臣心知这一点,更知晓官场倾轧,知晓改政当急。若臣只有一人,没有信任的臣子可以帮忙贯彻配合,没有有德之士赞同,怎可能进行下去!君子为徒,谓之同德;小人为徒,谓之朋党!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言下之意:若说我是朋党,那圣人就是不辨小人君子!天下能否太平,看的就是圣人您能不能慧眼识珠,英明辨别!
他这句话猛地撂下,若不是知道守旧派私下的动作,这番话多么像诤言。
殷胥的心思,群臣看不懂也不是头一回了。
一瞬间,大部分浑水摸鱼的人也懵了。圣人这是赞同宋晏,还是不赞同?这是要一棒子下去打死,还是要有褒有贬?
若不是崔季明闲聊得了几句关于宋晏的事情,她怕是也要被宋晏如今气宇轩昂、掷地有声的样子给搞懵了。
殷胥起身:“人君能否辨君子小人,本就是个难事。并非君子不做小人之举,也并非小人就无君子之思。朕自小愚钝,看不懂人心,只看得清楚做过些什么。”
他忽然这样起身,似乎字字都有所指,一些守旧派官员看不清宋晏的脸,却一个个觉得浑身汗毛倒立,冷汗顺着脖子往下淌去。
宋晏也是一霎那浑身的汗毛都要炸开了似的,心中惊异圣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殷胥两手拢住,又道:“朕一向允许众臣公议国政,无论地位官职。你既然能提出这些想法,自然也会有人不同意。新政时立时废,只会让众臣不知风向四处乱倒,让百姓疲于奔波更无法安定。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变,然而朕登基便是变了法,你说的改政,朕怎么听来都像是改回旧度。”
他行事利索,说话却喜欢一句句顿开来,每一个停顿,都听的群臣一片窒息,永远猜不出他下一句想说什么。
殷胥慢吞吞又坐下了,道:“从肃宗末年开始改政至今,天下百姓刚刚适应,若不是你有充足的理由,朕也不可能允许再度大变。不过公议政事,不是朕跟你们争。既然有支持你的,想来也有不支持你的,朕想听听崔宰的意见。崔宰,你是群臣之首,这改政你没听过?你觉得合适?”
崔南邦在朝堂上一直属于不太显露,不太铁腕的角色。他像是群臣与皇帝之间的中间人,政见不明朗,态度不尖锐,但又揉着朝堂这个面团子,慢悠悠搓成圣人需要的模样。
这次崔南邦站出来,眯眼一笑,跟吃了五石散似的晃晃悠悠迈出去一步,躬身道:“臣认为宋舍人的看法,是以小错否大局,以小利忘长远。这些还都是能力不足带来的局限,重要的是,宋舍人否认大邺的变化,想要回到先汉时期的风貌。”
这话说的够狠,简直不是酒仙崔南邦能说出来的话,字字都是不吐脏字的骂人,最后一句却蹊跷了。
先汉。汉时可是中原曾经最强盛的一大帝国,回到汉时有什么不对?
果然宋晏也这么开口了。
崔南邦笑了:“宋舍人自然这么想,国家富足,军力强盛那便是盛世了。对于几百年前,先汉之辉煌确实是值得追忆,然而除了那光芒四射的朝廷与军队之外——百姓各自居于土地之上,日出而伴,日落而息,封闭而宁静,贫穷而平均。”
他笑道:“似乎听来没什么不好,然而如今的大邺已经回不去了。不封闭自然少了平静,不贫穷自然少了平均,大邺从立国之时就显露出了不一般的模样,如今历经四帝到了圣人手中,一个与往前历朝历代都不一样的天下出现了!不论旧时代如何,总有一些人想缅怀,总有一些人想回溯,然而睁开眼睛看看吧!如今的大邺,纵然问题重重,然各项工商业产量,朝廷年税量,州县人口的比例,粮食田产量,早就是前朝的三五倍有余!”
“群臣以治天下为己任,然大禹治水也不能封堵河流,天下百姓自要奔流到海,已经不是你我在这儿说说就能回去的了!”
第347章327.0327.$
总有一批人意识到了时代的洪流,纵然是天子也无法管控,唯有努力的搭建堤岸,理顺方向,才能让这洪流不至于泛滥。
而让长河逆流?让江水阻绝?
除非再来一场没有胜者,谁也无法掌控的常年战争,将这片土地炸烂推平,才有可能暂时退回当年。然而南伐战争刚刚结束,大邺正是兵力强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有这般的全国战争了。
殷胥跪坐在高堂之上,手指敲了敲臂搁的边缘,道:“不过宋舍人所说的担忧也算属实,大邺民间的弊端也并不少,新的事物太多,朝臣了解并规范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新事物诞生的速度。崔宰,你怎么看?”
殷胥又恢复了语气平静事不关己的样子。
崔南邦刚刚一番话已经震得群臣哑口无言,心潮澎湃了。连崔季明也惊诧,虽然她知道这位流氓堂叔确实有本事,却没想到散漫的样子下居然也有这一面。
宋晏也没有想到崔南邦会开口这样说,他发现自己的确是小瞧了这个并不锋芒毕露的酒仙宰相。大邺挂宰相之名的大臣并不是一人,大抵有四到五人左右,但与皇帝的亲疏关系不同,在政事堂的地位也稍有差别;崔南邦算是宰相之首,平日里跟圣人接触最频繁。圣人一向以善于识人励精图治为名,怎么可能会随随便便任用宰相。
然而更让他心惊的是圣人的态度。圣人是远在南地洞悉了一切?
到底这是局还是机会?
崔南邦面朝宋晏,拱手道:“既然有问题,自然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根上否定。斩草除根是用来对付敌人的,不是用来治国的。宋舍人说破富户以济平民,为的是平均,那不如诸位也罢官归家种地去吧,大邺官制以富养廉,诸位的月俸拿出去够买不知道多少地,凭什么诸位科考上来的官员就可以拿这么多银子,百姓就要低头哈腰的种地不可?”
宋晏没有开口,旁人先接口道:“我们这些人纵然是出身寒门,寒窗苦读多少年才有今日!崔相公这是要否认我们这些士子的努力么?”
崔南邦面上是跟喝醉了般眯眼笑了:“那富户便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富起来的了?如今天下富户数量约是二十年前的十倍不止,他们上数一两代或者就这一代,哪个不是自己努力赚来的钱。关中有小农攒钱以收廉价土地,以古法养地,善待佃农,迎合城内需求养桑种花来买卖,渐成地主;京有村妇善羹汤,开铺市日夜经营,名声大振成富户;汴有木匠拿马尾做牙刷子沿街叫卖,质优价低而取胜,凭手艺致富,如今三套宅院在汴州。这些人的银钱,是他们自己的,朝廷有何资格掠取平分!就像站在这里的无数进士,是凭着自己本事到今天!”
宋晏脸色微微一变,他道:“百姓富户中才有多少资产,崔相何必这样换言。臣说的是那些大农富工豪贾指甲,宫室甚广,观楼极高,摆贵族排场,尽无穷之奢!有他们高枕无忧挥金如土之奢,为何不用来为朝廷强兵利将!”
崔南邦笑:“他们难道没纳过税给朝廷么,更何况强兵利将,大邺难道还缺军费?”他转头问向兵部道:“敢问尤尚书,大邺如今兵力如何?”
尤朝愣了一下,没想到扯到自己:“大邺如今总兵量不及肃宗时期,但各地几乎没有府兵残余,因奉行精兵政策,去年工部的甲、刀、弓产量又是前朝两三倍,北方四座大营骑兵配马率为一人两马至三马,整套配甲率不算布甲上布甲,达到八成以上。配弓率,配铁甲率均是百年来最高。”
说几句来,他自己也心生自豪之感:“当年说凉州、朔方两座大营是大邺装备最精良的军队,这两座大营的骑兵比例较十年前提高了两成。包括南方正要组建的台州水军、广州海军,之前的刘家水军,装备的精良都已经和凉州大营达到差不多的水平。”
南邦转脸:“钱尚书,那这样的兵马的在朝廷开支中占多少?”
俱泰其实也有一些隐隐的得意:“今年暂时还没法算,毕竟新兵数量还会激增,不过来年的税收也会因为南地而激增。去年来看,兵马的开支大约占五成左右,在圣人亲征河朔期间,大约达到了五成五,但平日里一般在四成七左右。肃宗时期兵马的费用开支约占七成左右,就算是显宗时期,因为突厥来犯战争频繁,也要达到六成左右。准确来说,咱们并不太缺军费,还是负担得起。”
南邦点了点头,笑着看向宋晏:“宋舍人应该也听得明白,大邺纵然未来一两年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兵马强盛,朝廷每年的收入已经跟前代比起来要高很多了。治理天下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去向民间伸手要吧。富人开设矿场茶场织院,为天子养小民,又因市易金额大,商税以易额递增,以供上用所纳的商税比率也比普通富民要高。缴富贾后是打算让朝廷养小民,还是让小民纳这笔巨额的商税?”
宋晏已经脸色很难看了。
他在论道上有足够的自信,却忘了二十年前的崔南邦也是一时风流人物。眼前的这位宰相,历经两帝,曾经在这舍人的位置一坐就是近十年。
崔南邦已经不是在向他讲述,而是在像群臣宣讲圣人的理念,大邺的前路。
他要说服的是这个渐渐开始分裂怀疑的朝廷。
崔南邦转身对圣人道:“臣不认为应当缴富贾银钱,以朝廷强权夺富贾之财,而是应该贯彻律法,让富贾不能靠金银而规避律例,不能以手段而逃脱纳税,不能以资产而在地方封殖!大邺的铜铁金银茶粮盐药材是朝廷管束来源的半自由交易,制船、纺织等等也有官营的工场在市场上争利,这些也都是朝廷一定程度上抑制巨贾的手段。”
“至于治安混乱,百姓迁徙。臣认为前者应该是朝廷加大每个州城的官府的治安能力,加大衙役的人数,保证在不影响百姓生活的情况下杜绝犯罪,也更要杜绝悬案错案,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也要完善上至州城下至村集的治安。”
“后者则是理所应当,民户为了寻求财富而开始迁移,就算是土地被抛荒,如今也没有多少人是被饿死的,这就说明大邺如今的粮产是可以养活百姓的。正因粮产足够,所以连地主也没有多少人去主动购买多余的土地,反而是有些真的因为变故、天灾活不下去的民户,还可以迁移到这些被抛荒的土地上,用低价购买后,至少能养活自己。这都是粮米的产量和民户的需求之间产生的,如果大邺米价高涨,绝对不会有被抛荒的土地。”
“说这个问题,就说起了许多地区不产米粮,只种菜种花养农桑,甚至一州都没有多少土地种粮,而是别的产量州府运米来卖。宋舍人认为朝廷连这个都要管,那要臣说一句,真是管的太多了。”崔南邦笑道:“他们不种粮,是因为种粮不够赚钱,别州的米粮运来他们也买得起。就说十年前二十年前,天天买花插花的,怕是也只有贵家与宫内了吧,如今种花种菜后,乘船进入州城县城贩售,就连街面上卖汤饼的铺子也买得起几支花,插在摊位前头。菜价高于米价,但因百姓富足,普通县镇的百姓,所能吃到的菜的种类也大为增加。”
“宋舍人,不去体察民情,到民户的餐桌上,宅院内,大街上看看到底改变了多少,就想要改革是行不通的。就像是现在如今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是要无数的官员走下去,问过民户才知如何改革!”崔南邦想要的是全面的胜利,他不厌其烦的将每一条以实例辩驳,要的就是说服人心。
殷胥面上这才显露出几分满意的神色,宋晏甚至猜不出这神情是显露给群臣看的还是真的。
殷胥这才起身:“我理解诸位大臣认为大邺问题频发,想要改革之心。然而改革是所有现行的努力都做了,走投无路的办法。因为变法风险极高,对于民间的冲击也大,并不是说想变就变。这些改政的想法,这样的不成熟,以至于让我有疑问了——宋舍人是想强行变法,名垂千古?是不是最好与我对峙,说急了,一头撞死在这廊柱之上,堪比商君,后事都要称赞你的傲骨?”
竹承语微微抬头,忽然远远的听见就在崔南邦开口和身边人议论两句之后,宋晏也开了口,声音还算响亮:“臣倒不觉得,这是户部一家能做主的事儿。”
面朝着她,侧对宋晏的俱泰,微微笑了一下,眼睛亮了。
她心里还满是不知何处落脚的担忧和惶恐,俱泰却仿佛露出一点几不可见的小得意,而远处宋晏却丝毫不在意,也气度从容的开口出列。
这会儿,已经不是她能介入的斗争了……
第346章327.0327.$
宋晏开口:“这怕不是户部一人的事儿吧,工部才是船厂的监工,海州船厂没能按期交工,工部免不了责罚。海州多远,你是觉得海州过来求人办事容易,还是工部来我们隔壁户部求人办事容易?更何况当时竹侍郎还不过是一小小巡官,她一个人过得了这件事情?若是或许钱尚书不知晓,这案子确实在前任户部侍郎入狱时提及过。”
俱泰回头笑道:“这事儿的确要问过宋舍人,太后交予承办的人当中确实有你。既然提过,怎就没个结果?”
宋晏走过来,拿起卷宗展开道:“不论此事是工部与户部打了招呼,还是千里迢迢海州来了人找了户部,这事儿想查没法查。那边的北地几州确实说来传运走了相当量的木材,这帐也从几州林场的账目下头划掉了。那段时间也不是很适合出海。说是巧妙也罢,巧合也罢,活的船员只有几人了,那些大船葬身海底也不可能捞出来,这事儿不是我们不想查,是查不下去。”
他往前走了两步对圣人道:“若说海州船厂一案真的有证据可以判罪,那前任侍郎怕是已经在大牢里关的昏天暗地。大邺的律法是既无证据何得加罪,他只是被贬密州刺史。但若如钱尚书所说,这是迫害诬陷,那手段当真温柔啊。”
殷胥对外做的就是不表态,大部分知道殷胥跟俱泰关系比较亲密,然而和南邦、元望这对崔家叔侄,与夏辰、刘原阳和季子介这些武将相比,俱泰在外人看来就要排得稍后一些了。
殷胥点了点头:“这事儿刁寺卿过问了?”
宋晏抬手行礼:“这是自然。”
殷胥微微斜了身子,手倚在一边扶手上,点了点头,道:“俱泰,你把卷宗提交给大理寺和台谏,让双方再度审理,如果发现竹侍郎却有嫌疑,可以再提出。但若是没有嫌疑,这样平白来说,也有损竹侍郎的颜面。”
他意思是不再议论,俱泰与圣人都心知到了火候,他面上露出几分忿忿的神情,宋晏则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决意要保竹承语了。
果然。一是他确实以为竹承语和他基本已经可以掌控户部了;二是竹承语从裴六那里学来的小花招,他居然还真的会中招。
宋晏道:“大家也知道,钱尚书归来之后和户部离了心,户部有自己的诉求,尚书不愿意过问。竹侍郎在巡官之位时就颇受钱尚书重视,能力与年纪都是下一位侍郎的合适人选,就因为政见不同,钱尚书就要打压曾经的挚友、同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这话说的,当真是冠冕堂皇。
他一开口,场面上不少人也都开了口。
殷胥微微动了动眉毛:“那么宋舍人也是欣赏竹侍郎的政见了?”
宋晏点头:“竹侍郎也是为了大邺江山。”
殷胥略显失望道:“朕以为是你的意见。毕竟你是当年制科状元,当年的文章也相当出彩,虽然有些年轻激进,但视角也尤为不同。离京后,命你与崔舍人一同辅佐太后,你也算是朕最早的门生了……”
言下之意很明显。圣人期待宋晏大放异彩,宋晏却一直没有表现出太多特殊独到的地方。
众人的目光也有些微微变了,朝中反对宋晏之人皱了皱眉,而刚刚受到嘱咐开口帮竹承语说话的,眼睛微微亮了。他们可都认为俱泰与靠近俱泰的那批官员,都是因为俱泰本人提出了商、农、税等等改革的新意见。
竹承语忽然拱手道:“臣不能独居此功。臣当年制科不过第七位,宋舍人当年乃是制科状元,跟在圣人身边去过山东河朔等地,受到圣人耳濡目染。宋舍人是当真为大邺倾尽心血,户部支出无力承担,是臣多次上报后,无奈向宋舍人提及。宋舍人也意识到如今大邺的窘境,才提出了一系列的富强朝廷的想法,大批臣子都内心认同。”
宋晏微微愣了一下,圣人的态度他没有想到,竹承语接话这么快他也没有想到。
圣人立刻坐直了身子,显示出很感兴趣的样子。
宋晏还没来得及细想,他倒是也准备好了被顶到众人眼前,却不是这样的方式。
人要是落魄了,曾经的同僚踩上一脚的事儿不少;但若是人有些发达的征兆,那些依附于他的人一个个好像自己也要发达了似的,兴奋的往上顶。
不少人一直觉得竹侍郎和宋晏关系亲密,守旧派的人听闻竹侍郎开口了,一个个跟着开口。无外乎两个意思:宋舍人绞尽脑汁想出来了很多为了国家好的政策一直憋在心里没说,圣人你就听听他说嘛;以及我们这些大臣也相当赞同,我们也是为了大邺好,我们也出了不少的意见这事儿也有我们的光。
宋晏想过要出头,但是是他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点着头恨不得手已经搭在他肩膀上了,告诉圣人他们也都是跟宋晏站在一起的。
众人的意见这样表达,俱泰都可以直接一耙上去说他们是朋党了。
然而俱泰似乎刚想争这个问题,殷胥先开口:“那你说来听听。”
宋晏上前一步,竹承语与户部工部官员退回队内,谁都嗅到了空气中与众不同的气氛,谁也都知道现在局面已经跟他们无关了。
群臣也都静默下来了,当年俱泰开口在朝堂上与圣人议政,也没有这个场面。宋晏也没有什么退路,他再骂猪队友也没用,上前一步道:“臣是认为如今国家之利尽被大商贾掠夺,朝廷伸不开手脚而民间大量流富,若这些财富流回朝廷,则国家富强。各地因宽而乱,且不说各地宵禁放开后,州城、京城内治安混乱,刑案频发;而且各地随意通行,无需路引,百姓流窜,大量土地被抛荒。”
他说起来条理清晰,倒是许多大臣俱在点头:“甚至有关中百姓,自家有地而不耕种,反而养花贩售,于县镇买米买菜,汴州城外已经不事农耕,大片沃土望去,尽是花田菜地与桑蚕,反而无人事耕田!各地通商口岸频繁开设,甚至有渔民敢船板出海,小舟通夷!听闻广州便是被夷人侵占,直到圣人大破南朝才平定,往后难道各个口岸都要被夷人所占?或许这些都不是将大邺推倒的关键,但种种征兆,臣心感大邺的动荡与不安。迟早会演变成更严峻的境况!”
殷胥看向那些点头的守旧派官员:“你们都是担心这些?”
众人点头,七嘴八舌的补充起来,殷胥听了一会儿,抬手道:“那你认为有什么解决方案。”
宋晏抬手道:“臣还只是初步想法,但是问题已经变得急迫了。臣认为应该破富户以济平民,缴巨贾以归国财,立方田以保产粮,阻迁徙以定地方。大邺如今富户多,贫民也多,土地遭兼并后,为佃户被诈契约者沦为流民,吃的尽是朝廷的救济;巨贾在地方上富可敌一小国,资源充足,实力强大,不但欺压市场,也能为霸一方,子嗣做官后必定想通过官场暗中协助自家。还有土地兼并一事,圣人虽然推出一系列维护佃农的契约法令,然而佃农大多不识法,被欺骗者也不在少数——”
他归纳的这四条,还没来得及说完,朝堂上被他的语气甚至带出一片群情激昂,殷胥忽然冷冷开口:“既然心有方针,又想着利民惠民,你身为舍人,为何不向上提出?你身为舍人,既可以向政事堂提出政见,也可以递交给事中、递交给太后,甚至直接可以将这番话在朝堂上说出口。却没想到这么多大臣知道了你的政见,你作为朕身边的舍人,却唯有朕与太后不知,这几个高官不知啊。你这是自结盟党,觉得众人发言朕才能听得到?”
殷胥这是进了场,头一回提着盟党二字。
场面一下子冷了。
朋党之诟病,议论了至少千年,每一个士子都知晓朋党的危害,甚至以结朋党之名来攻击自己的政敌,议论朋党的危害。然而人们因同德或同利结党,却在这个斥责的伴随下常年不断。
说着说着改政,圣人忽然一块大板砖对头扔来,论谁也要懵了。
宋晏缓缓道:“若要改革变法,自然不是一人之事。圣人重用钱尚书,但变革并非一人所能完成,需要这一个先头人的身边有能协助改政变法进行下去的众臣。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努力就能变成的法。臣心知这一点,更知晓官场倾轧,知晓改政当急。若臣只有一人,没有信任的臣子可以帮忙贯彻配合,没有有德之士赞同,怎可能进行下去!君子为徒,谓之同德;小人为徒,谓之朋党!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言下之意:若说我是朋党,那圣人就是不辨小人君子!天下能否太平,看的就是圣人您能不能慧眼识珠,英明辨别!
他这句话猛地撂下,若不是知道守旧派私下的动作,这番话多么像诤言。
殷胥的心思,群臣看不懂也不是头一回了。
一瞬间,大部分浑水摸鱼的人也懵了。圣人这是赞同宋晏,还是不赞同?这是要一棒子下去打死,还是要有褒有贬?
若不是崔季明闲聊得了几句关于宋晏的事情,她怕是也要被宋晏如今气宇轩昂、掷地有声的样子给搞懵了。
殷胥起身:“人君能否辨君子小人,本就是个难事。并非君子不做小人之举,也并非小人就无君子之思。朕自小愚钝,看不懂人心,只看得清楚做过些什么。”
他忽然这样起身,似乎字字都有所指,一些守旧派官员看不清宋晏的脸,却一个个觉得浑身汗毛倒立,冷汗顺着脖子往下淌去。
宋晏也是一霎那浑身的汗毛都要炸开了似的,心中惊异圣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殷胥两手拢住,又道:“朕一向允许众臣公议国政,无论地位官职。你既然能提出这些想法,自然也会有人不同意。新政时立时废,只会让众臣不知风向四处乱倒,让百姓疲于奔波更无法安定。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变,然而朕登基便是变了法,你说的改政,朕怎么听来都像是改回旧度。”
他行事利索,说话却喜欢一句句顿开来,每一个停顿,都听的群臣一片窒息,永远猜不出他下一句想说什么。
殷胥慢吞吞又坐下了,道:“从肃宗末年开始改政至今,天下百姓刚刚适应,若不是你有充足的理由,朕也不可能允许再度大变。不过公议政事,不是朕跟你们争。既然有支持你的,想来也有不支持你的,朕想听听崔宰的意见。崔宰,你是群臣之首,这改政你没听过?你觉得合适?”
崔南邦在朝堂上一直属于不太显露,不太铁腕的角色。他像是群臣与皇帝之间的中间人,政见不明朗,态度不尖锐,但又揉着朝堂这个面团子,慢悠悠搓成圣人需要的模样。
这次崔南邦站出来,眯眼一笑,跟吃了五石散似的晃晃悠悠迈出去一步,躬身道:“臣认为宋舍人的看法,是以小错否大局,以小利忘长远。这些还都是能力不足带来的局限,重要的是,宋舍人否认大邺的变化,想要回到先汉时期的风貌。”
这话说的够狠,简直不是酒仙崔南邦能说出来的话,字字都是不吐脏字的骂人,最后一句却蹊跷了。
先汉。汉时可是中原曾经最强盛的一大帝国,回到汉时有什么不对?
果然宋晏也这么开口了。
崔南邦笑了:“宋舍人自然这么想,国家富足,军力强盛那便是盛世了。对于几百年前,先汉之辉煌确实是值得追忆,然而除了那光芒四射的朝廷与军队之外——百姓各自居于土地之上,日出而伴,日落而息,封闭而宁静,贫穷而平均。”
他笑道:“似乎听来没什么不好,然而如今的大邺已经回不去了。不封闭自然少了平静,不贫穷自然少了平均,大邺从立国之时就显露出了不一般的模样,如今历经四帝到了圣人手中,一个与往前历朝历代都不一样的天下出现了!不论旧时代如何,总有一些人想缅怀,总有一些人想回溯,然而睁开眼睛看看吧!如今的大邺,纵然问题重重,然各项工商业产量,朝廷年税量,州县人口的比例,粮食田产量,早就是前朝的三五倍有余!”
“群臣以治天下为己任,然大禹治水也不能封堵河流,天下百姓自要奔流到海,已经不是你我在这儿说说就能回去的了!”
第347章327.0327.$
总有一批人意识到了时代的洪流,纵然是天子也无法管控,唯有努力的搭建堤岸,理顺方向,才能让这洪流不至于泛滥。
而让长河逆流?让江水阻绝?
除非再来一场没有胜者,谁也无法掌控的常年战争,将这片土地炸烂推平,才有可能暂时退回当年。然而南伐战争刚刚结束,大邺正是兵力强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有这般的全国战争了。
殷胥跪坐在高堂之上,手指敲了敲臂搁的边缘,道:“不过宋舍人所说的担忧也算属实,大邺民间的弊端也并不少,新的事物太多,朝臣了解并规范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新事物诞生的速度。崔宰,你怎么看?”
殷胥又恢复了语气平静事不关己的样子。
崔南邦刚刚一番话已经震得群臣哑口无言,心潮澎湃了。连崔季明也惊诧,虽然她知道这位流氓堂叔确实有本事,却没想到散漫的样子下居然也有这一面。
宋晏也没有想到崔南邦会开口这样说,他发现自己的确是小瞧了这个并不锋芒毕露的酒仙宰相。大邺挂宰相之名的大臣并不是一人,大抵有四到五人左右,但与皇帝的亲疏关系不同,在政事堂的地位也稍有差别;崔南邦算是宰相之首,平日里跟圣人接触最频繁。圣人一向以善于识人励精图治为名,怎么可能会随随便便任用宰相。
然而更让他心惊的是圣人的态度。圣人是远在南地洞悉了一切?
到底这是局还是机会?
崔南邦面朝宋晏,拱手道:“既然有问题,自然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根上否定。斩草除根是用来对付敌人的,不是用来治国的。宋舍人说破富户以济平民,为的是平均,那不如诸位也罢官归家种地去吧,大邺官制以富养廉,诸位的月俸拿出去够买不知道多少地,凭什么诸位科考上来的官员就可以拿这么多银子,百姓就要低头哈腰的种地不可?”
宋晏没有开口,旁人先接口道:“我们这些人纵然是出身寒门,寒窗苦读多少年才有今日!崔相公这是要否认我们这些士子的努力么?”
崔南邦面上是跟喝醉了般眯眼笑了:“那富户便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富起来的了?如今天下富户数量约是二十年前的十倍不止,他们上数一两代或者就这一代,哪个不是自己努力赚来的钱。关中有小农攒钱以收廉价土地,以古法养地,善待佃农,迎合城内需求养桑种花来买卖,渐成地主;京有村妇善羹汤,开铺市日夜经营,名声大振成富户;汴有木匠拿马尾做牙刷子沿街叫卖,质优价低而取胜,凭手艺致富,如今三套宅院在汴州。这些人的银钱,是他们自己的,朝廷有何资格掠取平分!就像站在这里的无数进士,是凭着自己本事到今天!”
宋晏脸色微微一变,他道:“百姓富户中才有多少资产,崔相何必这样换言。臣说的是那些大农富工豪贾指甲,宫室甚广,观楼极高,摆贵族排场,尽无穷之奢!有他们高枕无忧挥金如土之奢,为何不用来为朝廷强兵利将!”
崔南邦笑:“他们难道没纳过税给朝廷么,更何况强兵利将,大邺难道还缺军费?”他转头问向兵部道:“敢问尤尚书,大邺如今兵力如何?”
尤朝愣了一下,没想到扯到自己:“大邺如今总兵量不及肃宗时期,但各地几乎没有府兵残余,因奉行精兵政策,去年工部的甲、刀、弓产量又是前朝两三倍,北方四座大营骑兵配马率为一人两马至三马,整套配甲率不算布甲上布甲,达到八成以上。配弓率,配铁甲率均是百年来最高。”
说几句来,他自己也心生自豪之感:“当年说凉州、朔方两座大营是大邺装备最精良的军队,这两座大营的骑兵比例较十年前提高了两成。包括南方正要组建的台州水军、广州海军,之前的刘家水军,装备的精良都已经和凉州大营达到差不多的水平。”
南邦转脸:“钱尚书,那这样的兵马的在朝廷开支中占多少?”
俱泰其实也有一些隐隐的得意:“今年暂时还没法算,毕竟新兵数量还会激增,不过来年的税收也会因为南地而激增。去年来看,兵马的开支大约占五成左右,在圣人亲征河朔期间,大约达到了五成五,但平日里一般在四成七左右。肃宗时期兵马的费用开支约占七成左右,就算是显宗时期,因为突厥来犯战争频繁,也要达到六成左右。准确来说,咱们并不太缺军费,还是负担得起。”
南邦点了点头,笑着看向宋晏:“宋舍人应该也听得明白,大邺纵然未来一两年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兵马强盛,朝廷每年的收入已经跟前代比起来要高很多了。治理天下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去向民间伸手要吧。富人开设矿场茶场织院,为天子养小民,又因市易金额大,商税以易额递增,以供上用所纳的商税比率也比普通富民要高。缴富贾后是打算让朝廷养小民,还是让小民纳这笔巨额的商税?”
宋晏已经脸色很难看了。
他在论道上有足够的自信,却忘了二十年前的崔南邦也是一时风流人物。眼前的这位宰相,历经两帝,曾经在这舍人的位置一坐就是近十年。
崔南邦已经不是在向他讲述,而是在像群臣宣讲圣人的理念,大邺的前路。
他要说服的是这个渐渐开始分裂怀疑的朝廷。
崔南邦转身对圣人道:“臣不认为应当缴富贾银钱,以朝廷强权夺富贾之财,而是应该贯彻律法,让富贾不能靠金银而规避律例,不能以手段而逃脱纳税,不能以资产而在地方封殖!大邺的铜铁金银茶粮盐药材是朝廷管束来源的半自由交易,制船、纺织等等也有官营的工场在市场上争利,这些也都是朝廷一定程度上抑制巨贾的手段。”
“至于治安混乱,百姓迁徙。臣认为前者应该是朝廷加大每个州城的官府的治安能力,加大衙役的人数,保证在不影响百姓生活的情况下杜绝犯罪,也更要杜绝悬案错案,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也要完善上至州城下至村集的治安。”
“后者则是理所应当,民户为了寻求财富而开始迁移,就算是土地被抛荒,如今也没有多少人是被饿死的,这就说明大邺如今的粮产是可以养活百姓的。正因粮产足够,所以连地主也没有多少人去主动购买多余的土地,反而是有些真的因为变故、天灾活不下去的民户,还可以迁移到这些被抛荒的土地上,用低价购买后,至少能养活自己。这都是粮米的产量和民户的需求之间产生的,如果大邺米价高涨,绝对不会有被抛荒的土地。”
“说这个问题,就说起了许多地区不产米粮,只种菜种花养农桑,甚至一州都没有多少土地种粮,而是别的产量州府运米来卖。宋舍人认为朝廷连这个都要管,那要臣说一句,真是管的太多了。”崔南邦笑道:“他们不种粮,是因为种粮不够赚钱,别州的米粮运来他们也买得起。就说十年前二十年前,天天买花插花的,怕是也只有贵家与宫内了吧,如今种花种菜后,乘船进入州城县城贩售,就连街面上卖汤饼的铺子也买得起几支花,插在摊位前头。菜价高于米价,但因百姓富足,普通县镇的百姓,所能吃到的菜的种类也大为增加。”
“宋舍人,不去体察民情,到民户的餐桌上,宅院内,大街上看看到底改变了多少,就想要改革是行不通的。就像是现在如今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是要无数的官员走下去,问过民户才知如何改革!”崔南邦想要的是全面的胜利,他不厌其烦的将每一条以实例辩驳,要的就是说服人心。
殷胥面上这才显露出几分满意的神色,宋晏甚至猜不出这神情是显露给群臣看的还是真的。
殷胥这才起身:“我理解诸位大臣认为大邺问题频发,想要改革之心。然而改革是所有现行的努力都做了,走投无路的办法。因为变法风险极高,对于民间的冲击也大,并不是说想变就变。这些改政的想法,这样的不成熟,以至于让我有疑问了——宋舍人是想强行变法,名垂千古?是不是最好与我对峙,说急了,一头撞死在这廊柱之上,堪比商君,后事都要称赞你的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