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重生)_分卷阅读_277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风起龙城、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星门、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帝王之友(重生)最新章节!
却不料这次会试增加了搜身。很多女子都是因为被男子搜身,神情姿态暴露了,要不然就是乔装打扮细瞧实在是有破绽,更有的是看见要搜身就被吓跑了。
崔式也被眼前的阵仗吓出了一身冷汗。这搜出来的才几十人,不算上被吓跑了的那些生徒,还有可能个别的就跟崔季明似的——长得也雌雄莫辨,可能不要脸也挺过了搜身这关,如今正坐在号考的屋内答题呢!
这些人甚至还可能进入殿试,获得官爵,这如何得了!
更何况这些女子之中,只有两三人是国子监的女生徒。因为国子监女生徒成了社会上的风口浪尖话题,选拔也愈发困难,人数也控制的很少,却不料隐于市中又不知道多少女子有这种野心。
崔式立刻叫停了会试,将这消息递进了宫内,一时间朝野震惊!
第278章276.0276.#
在朝堂上很少对于什么事情,是风向一致的口诛笔伐,这算是殷胥登基之后头一回。
然而讨伐的理由却不是殷胥想象的那样,连站在朝堂上崔季明都感到了一丝诧异。她以为诸位大臣会讨论的是不合规矩,成何体统之类的话,然而大邺的风气却并不是真的关注这些。
大邺还保留着相当的胡族之气,然而传统的伦理却也在社会中层蔓延开来。
如果说那部分胡族风气带给大邺最主要的影响——那就是心中无“罪”无“伦理”。
有一种我比你牛逼我就应该得到更好的不讲道理,有一种骨子里争奇与崇美的肆意。
他们不在乎俱泰侏儒身材,踩着凳子上朝还敢在别人面前指着鼻子骂同僚。因为“物竞天择”,俱泰就是有本事了,要是不服你就把他踩下去。反倒因为他的貌丑,成了传奇故事,如今各个考生聚集的客栈茶馆之中,说书演戏必备的段落就是《独眼榜眼》,偏几倍的渲染他的丑,来衬托后头的扶摇直上。
他们也不是真的在乎肃宗当时杀兄弟父亲上位,父子君臣的纲常在殷邛这么干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他们从内心中被打破了。从肃宗死后这几年,从来没见过有人在文章中口诛笔伐这一点就能知道,群臣厌的是他的无能,而不是他当年上位的血淋淋。
他们或许曾经真的不能接受女子的暨越,但时代也要他们适应了。毕竟大邺百年他们见多了因妒杀夫的女子,见过两位把持朝政的太后,见过私下暗自招面首的贵族女子,见过了不少随意游走在士子之间的反嫖他们的貌美女冠道姑——
他们的那种直接和无罪理念,有时候崔季明都觉得接受不了。没考出来的考生,一个个就敢放出名声去吹嘘自己,就敢把自己的诗随意提在墙壁上供人点评,崔季明常想,他们不在乎万一自己做不到,话都吹出去不怕打脸么?后来她发现,大邺一大批人,是真的不怕丢人和打脸的。
女人也不怕美,不怕显摆奢华,不怕风流。这一项以寡居的女子最为突出。毕竟崔季明虽然觉得自己够大胆了,却仍然记得小时候院内哪个女人抹了粉涂了口红,都要被人议论,要是那个漂亮的寡居女子跟别人来往,连孩子们都能从爹妈的口中知道。可怕的不是指责,而是鄙薄的议论。就像裴六那样,众人并不耻于说起她的面首一事,董熙之也不耻于自己曾经算是她的面首门生。
不过社会也是复杂的,也有一大批社会中层人士,重新注重伦理,注重纲常,对于这种行为口诛笔伐,愤恼不堪。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朝堂上的官员的不肯同意却是因为这事儿没法办。
大多数女子户籍都是假的或者是顶替兄弟名字,这要是真考出了功名,还能一直顶替着别人的名字和家世么?而且考场根本没分男女,男女大防虽然没到了那种地步,但是考生的房间都是连排的小房间,正门大开,监考之人从正门经过旬考,而考试时间很久,便桶都是放在屋内的,大小解也不能关上门——这要是女子,且不说能不能憋住,隔壁就有男子在……岂不是太乱套了。
没考出功名也就算了,考出了功名又该如何?
萧烟清是特例,国子监祭酒不必上朝,她偶尔进宫面圣都没有合适的朝服可穿——穿男子朝服她不愿意也不合适,而女子朝服多是与诰命夫人的身份匹配,她穿也不像样——萧烟清几次进宫都是穿的道袍。
内宫女官已经在宫内存在了百年,曾经袁太皇太后还任命内宫女官为右台御史,前往山东监察官员。薛菱也任用过不少宫中的女官,但她们实际获得的权职都是暨越的,而且都是宫女中擢升,必须居于宫内,名义上是帝王的女婢而已。
若女子在科举中考出了功名,肯定不是内宫女官,难道还让她们真来当外官?
那难道要与男子做在屋内一同工作,难道什么官职她们都可以担任?如何升迁?如何下放?
她们如果十日一次旬假的上朝,家中如何办,丈夫孩子就撒手不管了?
如果未婚女子又如何?每日跟外男朝夕相处?
那朝堂上的男子和女官如果成婚了,难道不就是某种形式上的结党?
问题太多了,这不是女子能不能参加科考的问题,科考是为官的途径,这是能不能女子为官的问题!
对于女子为官,朝堂上才是觉得不能接受。
不接受的理由,却没有人像前头几条一样明明白白说出来了。
殷胥想了想,或许是因为说出来显得自私。
他们一是不肯让有限的权势资源,再增加一批竞争者。而且很多女子已经证明了,她们有足够的竞争力。若是有一部分女子获得了比较不错的官职,那些官品不如她们的男子面子上怕也很难挂得住。
二是怕家庭不稳定。如果女子出来为官,家中就没有了主内的人员,对于家内繁杂事务的责任,就必须要转移,但转移到谁头上就是很需要思考的事情。
他们怕是每个人也想象了一下,若自己的妻子出来参与科考,甚至获得了功名,对他们来说的巨大影响。
而大邺又不时兴对女子礼教的官制,更不时兴对他人能力的攻击,所以这些人竟说不出理由来。
而且考生之中男子也对此反响强烈,很多人不能接受女子和他们一起考取功名,甚至罢考退考,阵仗要是大起来,这上万的考生若是联合抵制,这对于殷胥想要大开科考也不是件好事。
绝大多数朝廷官员为了求稳,觉得如果一定要牺牲一部分人来完成这次春闱,还是应该要牺牲掉那数量几十人的女子。而且毕竟她们大多都是未嫁女子,对于朝堂或者是权势的影响力很低,将她们除名本来就是因为不合考试规矩,也不用担心后果,情理上却过得去。
他们不是真的完全不能接受,只是觉得没必要为了这事儿付出太多。
以前千百年没有女子为外官,不也是各个朝代的兴衰,何必要为了这事儿,闹出社会上的不合来。
殷胥坐在皇位上,当真感受到了忽视和无所谓带来的冷意。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因为崔季明,他或许也会选择这么做。如果不是认识崔季明,总切身考虑到她以后难走的路,就单凭他手中的捏着那么多让人头疼的国事,要是遇上了这件事情,必定想的也是息事宁人,求稳解决了就好。
今年的科考,其实有了诸多创新。殷胥还开设了专门性更强的六部考,不考诗词文章,经文大义,只考一项试策国策,重中之重则是六部之中更专业的知识。各部有十几个名额,考得六部考功名后,在翰林院磋磨的时间也短,几乎几个月以内就可以进入六部任职。当然升迁也会受到影响,基本很难像进士那般扶摇直上,但是也能得到稳定的朝中官职。
而由于殷胥整改了部分地方上的官员设置,也会有一批三甲官员要去出身地为官一段时间后,再凭借功绩调回中央,六部考于此相比,也就更稳定一些。
前头有这样的革新,殷胥便在朝堂上提出想要设立女科。
为这些女子单独安排考试,将她们的卷宗与男子混在一起,以同一标准来要求,但放榜的时候则是单独设立女科榜,也有状元榜眼探花的设立,但具体授予官职,还需要另行考虑,可能以国子监内的文职和御史台为主,或有可能也只是给个空名头。
全场哗然,也不说是绝对不能接受,但众人心里总是不舒服。
崔式站了出来,他的意思是不愿单独设立女状元女榜眼之类的。分开考场统一考题,女子或许可以不授官职,但既然一起考,就该放榜的时候写在一起。若是女科的水平,在这次春闱上只能算个二甲甚至三甲,难道就要因为她们是女子中的第一位,就给她们挂上个“状元”名号么?这不就是对无数天下门生拼命想要博得的状元名号最大的轻视么!
而且同样的题目,女子若是连进入三甲的都没有,也只能怪她们自己无能了。
这使得又是殷胥常用的手段,前者引起群臣抵制,后头崔式说的,看起来就可以接受了。
殷胥内心笑了,崔式这才是真的心眼。
他知道如果女子单独放榜,设出女状元女榜眼,只能让女科愈发遭人鄙薄看不起,甚至女状元的名声被人戏谑可有可能。
而若是贯彻会试糊名制,一起放榜,或许大批女子连二甲三甲都进不了,这个成绩确实可以和男子对比的——更何况要真是有谁争气,赚了个什么榜眼探花的位置下来,虽然不能授予官职,必定也会引起一番讨论。
到时候甚至会可能有天下女子群情激愤,为何获得了一甲却不可以获得官职……
崔式承认自己是心机,他恨不得天底下女子都在崔季明暴露之前闹起来,让苦了这么久的崔季明不必再跟突厥人跟叛军抗争之后,还要跟朝堂和社会抗争。虽然这样不公平,但他就是想让崔季明能够轻松的享受到女子抗争后的成果。
朝堂上还有不少人在反对,俱泰倒是不知道崔季明真实身份,但是上朝前耐冬给他递过殷胥亲手写的条子,他也只得站出来说话:“一万多名考生,难道真的还要一个个脱了裤子让人盘查么?设立女科,也会让那些乔装打扮的女子主动站出来,也节省了咱们的时间,更给了大邺一个公正清明、广纳人才的名声!连昆仑奴、南海僧、新罗仆都有不少人参与科考,这些女子不少都是世家出身,不过是让她们留个名,诸位至于如此小家子气么?不防外族,倒是怕女人怕的厉害,难道怕自家悍妻也出来科考,比你们还有才,怕自己连在家里跪的地儿都没了么?”
他本来就在朝堂上有结党,马蔺道看他开口,对此事本来持相反的意见,但女科的事儿,他也不是觉得十分抵触,考虑了一下,顺从了俱泰的说法,也在朝堂上发表了意见。
他们倒是想要争论,但春闱的时间不等人,会试暂停,上万名考生正在等个结果,殷胥在等朝堂上的风向改变,就算只有一半的人赞同女科的设立,他就不算是逆朝堂上的意见而行事。
终于也是因为如今社会上女子插手行业太多了,殷胥承诺的给女科分配的官职又是无伤大雅的,诸位心中不愿又说不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只得首肯了。
就在几个时辰后,朝廷临时开设了女科,会试拖到第二日,但所有考生中只要有女子乔装的,都需要立刻报名身份,如果不报身份,参与科考后被人揭发则算作欺君之罪。又临时从国子监调派的女生徒为监考和女科办考官员,会要求她们登记真实的姓名和出生地。
有些家世并不那么好的女子都没有正式的名字,只有家中叫的闺名小名,她们不认为自己的闺名该出现在往后的科考皇榜之上,一些女子甚至当场给自己取名取字。
然而贡院之外却又出现了骚乱,不少家中的车马轿子,竟是各家听闻自家女儿来参与科考的,前来抓人!
国子监和礼部联手管控科考一事,萧烟清和明珠年轻时候也是挚友,这两个年轻时候算是认识的中年人也在此事上达成共识,拒绝任何场外人士进入贡院,也禁止任何考生再离开贡院。萧烟清的女生徒甚至用车马从各家拿来了女子服饰和被褥,让这些参与女科的考生换上女子服饰,躺在被褥上凑合着在号考的小屋内睡一夜。
从早上闹起女子强装打扮参加科考的事情,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之前,整个洛阳都闹腾起来。贡院内有考生不服,竟然集队到女科的院子来,拎着灯笼拿着火把,想要把女子考生驱逐出去!而萧烟清在国子监担任高官已经两年之久,她手下信赖敬仰她的不止有女子生徒,更有不少男子。他们也成了今年的生徒,看见一群男人居然聚众想要冲击女院,立刻站在了萧烟清这一方,一群国子监的男生徒们手挽着手站在女科的院外,和他们对骂,死死阻挡着他们不许进入。
崔式亦大怒,以这些人大闹贡院,不服朝廷规定,有辱天颜,不配为天子门生的理由,反将几个带头的考生驱逐出了贡院!
而贡院外还有女科考生的父母,隔着墙院大骂出口,一整夜站在墙外不肯回去。
这个春夏之交的温暖夜晚,几十个女子抱在一起,没有一个人敢睡觉,她们耳边似乎有遥远的家人父母的骂声,刚刚还差点被冲进来的男子考生而围攻。有个别是离婚后寡居的女子,见多识广淡定些还在靠着灯读书,有些年纪小的女孩子一开始是为了出头或者好玩,此刻已经吓哭了,开始惧怕回家之后被父母责骂,甚至想回去了。
萧烟清倒是没责怪她们的一时冲动和反悔,毕竟谁都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样,而她们的一时冲动也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既然报了名,随意想回去就回去,也是不合规矩不给朝廷面子,她没有放行。
当夜洛阳的夜市中,这件事儿的风波也在,说书的唱曲的都把这件事当成了最风头上的谈资,几乎全洛阳都知道了这几十个女考生的事情,以至于第二日正式的会考开始时,贡院外的树上爬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拼命寻找着考试的女生徒,甚至在场外大喊:“女状元、女进士”之类的说辞,好奇与嘲讽的心思各占了一半,全让崔式派人拿尖头的大杆子,从树上打了下来。
就连崔季明也没有想到,这件事居然如同涟漪一般越闹越大。
终于可进入殿试的名单也被拆了出来,殷胥也好奇过问了一句,一万人左右的考生中,共有三百六十人获得了殿试资格,升为进士,其中女子有五人。五人看似在三百多人之中比例相当之低,但女科参与人数不过三十多人,其中能有五人,这个比例已经高的离谱了。
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女子有胆子来考,都也是女子之中的龙凤,是最拔尖的一小撮人了。
而萧烟清也知道,往后进入殿试,也要一步步迎来了真正的考验。
第279章276.0276.#
在春闱一片动荡之下,大邺的各方谁也都不闲着。
南周的部队战力比殷胥想象中更强,他们或许也是穷久了,那种对于掠夺蜀地的疯狂作为本源,每个士兵都憋出了浑身解数。
言玉又复兴了前朝的军户制,将整个南周调整为一个战时国家,士兵平均水准跟大邺比相当之低,但当整个国家都为了战争而运转时,其力量也相当可怕。
蜀地的动荡已然掀起,朝廷想派兵都艰难,成都府临时在蜀地招兵,或许是百姓都知道南周打上来,天府之国被毁他们没人有好日子过,响应招兵之人也是千千万万。舒窈又派人送信回去,联系蜀地几大商贾和家族,把蜀地几处兵器工场所有压箱底的刀剑全拿出来,临时派人加工藤甲,以舒窈收地下几处船厂为首,所有待售、库存的船只,不论是商船货船还是给朝廷造的战船,全都倾江而下。
蜀地封闭,殷胥想派兵也派不过去,便许诺未来三年蜀地所有的农耕赋税减半,商贾交易税减三成,且所有蜀地的大商贾,都有资格在战后来朝廷,和户部共坐一桌,为来年的《商律》一法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律法虽然不可能为他们的利益而设立,但至少朝廷肯了解如今巨变的形势,也愿意为了形势而改动律法了。
且不论按照各家商贾每年的成交额来算,免三分之一的税是多少利益。
这还是朝廷头一回已正式的愿意让商贾到台面上,亲自为针对他们情况的国家律法而发声。
川蜀百姓也知道,就算朝廷没有放话降低赋税,他们在上游也知道南周经历了多少战火,也知道自己的富饶和平和,对于那些陷入战乱许久的南周士兵是难以容忍的,南周士兵最想做的就是把他们的一切都抢到手!而且如果南周打上来,就算他们能活,能老老实是种地,赋税怕是也要涨几倍不止吧。
拿起武器,往往不过是两个理由,一个是保护近在眼前的家人,一个是追求遥不可及的利益,前者往往能拼到死前最后一秒。
蜀地南部,陷入了一场血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蜀地富饶那么多年,地形又复杂,南周伤蜀地很深,却一直未能击倒它。
于此同时,黔中道南部洱海,一直归顺于大邺的六个南蛮小国,也分裂叛乱,一部分早就是吐蕃的附庸,一部分被南周打下,只有一小部分还想恢复和蜀地的通商,站在大邺这一边。但洱海本来是大邺的领土,如今却倒戈混乱,对于蜀地则是几面围攻,雪上加霜。
而殷胥还不愿意现在这样冲动让大军出手,就是因为他手下的中军和北方士兵,在水战上表现得太失利了。
崔季明提出过想要在汴州一代的黄河河面上开展演习,而她将带兵扮演南周的士兵。
所有要上战场的高级将领必须参加,带的兵力要求都是各军的精英,用的也是大邺即将上战场的战船。而崔季明则带着自己的士兵,提前半个月离开了洛阳,隐入山林中,商议对策。
这次打仗装备的刀虽然未开刃,但也能造成创伤,所有的箭矢头上都有一个小炮仗,撞击到人身体上会小小的爆开,留下黑色的痕迹。而战船对撞,则是来真的,落入水中后只能自救,几乎除了箭矢没有尖儿,刀没有开刃以外,其他都是按照真正打仗的模式来。
这还是崔季明照着她所了解的现代军演想的法子,提前说明了规则。所有的将士关键部位中刀后,涂漆的铠甲留下痕迹,就不能再立在原地,只能躺下。
而殷胥说北机对于南周的实际战力和船只了解的并不太多,如果去打仗,大半还是要摸瞎的。崔季明要模拟的就是这种形势,她的士兵可以在岸上隐作民众打扮,军营隐匿在对方根本不知道的位置,船只是大邺将士完全没见过的贺拔罗试验中的新战船,她的打法也是自编自创的,甚至派了陆双在战场周围所有的村落安插人手。
为了这次大邺头一回的真刀真船的军演,连汴州沿岸的商运都停了大半,朝廷划出一片流域来观战,救援的船只甚至都只停留在支流,甚至留存了一部分百姓在流域内,设立一个个假村庄。
她的将士穿青衣为青军,大邺联合的士兵为赤军,双方人数都不到千人,是微缩比例的一次战役。
然而大邺分出的三支兵力,以朝廷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形势,就生生在眼皮子底下惨败了。
康迦卫知道自己的士兵不善于水战,以河面航行的船只为诱饵,在地面上想要突袭崔季明的军营。而崔季明实行了无军营战制,全部换藤甲,把铁甲与藤甲的负重差全部换成粮草,分散入林,改装掩护,先随行观察,找出了康迦卫的军探,诱其深入。
就在康迦卫和兆急行军几十里地,在一处城镇中向青军伪装的村民问路时,直接就被崔季明冲入城内的三小队骑兵从中间破开,而后在又惊又惧的情况下吃了两拨箭羽,被三盾五人,三把刀两把枪的组合打碎,分散在巷道之间,屠杀殆尽!
却不料这次会试增加了搜身。很多女子都是因为被男子搜身,神情姿态暴露了,要不然就是乔装打扮细瞧实在是有破绽,更有的是看见要搜身就被吓跑了。
崔式也被眼前的阵仗吓出了一身冷汗。这搜出来的才几十人,不算上被吓跑了的那些生徒,还有可能个别的就跟崔季明似的——长得也雌雄莫辨,可能不要脸也挺过了搜身这关,如今正坐在号考的屋内答题呢!
这些人甚至还可能进入殿试,获得官爵,这如何得了!
更何况这些女子之中,只有两三人是国子监的女生徒。因为国子监女生徒成了社会上的风口浪尖话题,选拔也愈发困难,人数也控制的很少,却不料隐于市中又不知道多少女子有这种野心。
崔式立刻叫停了会试,将这消息递进了宫内,一时间朝野震惊!
第278章276.0276.#
在朝堂上很少对于什么事情,是风向一致的口诛笔伐,这算是殷胥登基之后头一回。
然而讨伐的理由却不是殷胥想象的那样,连站在朝堂上崔季明都感到了一丝诧异。她以为诸位大臣会讨论的是不合规矩,成何体统之类的话,然而大邺的风气却并不是真的关注这些。
大邺还保留着相当的胡族之气,然而传统的伦理却也在社会中层蔓延开来。
如果说那部分胡族风气带给大邺最主要的影响——那就是心中无“罪”无“伦理”。
有一种我比你牛逼我就应该得到更好的不讲道理,有一种骨子里争奇与崇美的肆意。
他们不在乎俱泰侏儒身材,踩着凳子上朝还敢在别人面前指着鼻子骂同僚。因为“物竞天择”,俱泰就是有本事了,要是不服你就把他踩下去。反倒因为他的貌丑,成了传奇故事,如今各个考生聚集的客栈茶馆之中,说书演戏必备的段落就是《独眼榜眼》,偏几倍的渲染他的丑,来衬托后头的扶摇直上。
他们也不是真的在乎肃宗当时杀兄弟父亲上位,父子君臣的纲常在殷邛这么干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他们从内心中被打破了。从肃宗死后这几年,从来没见过有人在文章中口诛笔伐这一点就能知道,群臣厌的是他的无能,而不是他当年上位的血淋淋。
他们或许曾经真的不能接受女子的暨越,但时代也要他们适应了。毕竟大邺百年他们见多了因妒杀夫的女子,见过两位把持朝政的太后,见过私下暗自招面首的贵族女子,见过了不少随意游走在士子之间的反嫖他们的貌美女冠道姑——
他们的那种直接和无罪理念,有时候崔季明都觉得接受不了。没考出来的考生,一个个就敢放出名声去吹嘘自己,就敢把自己的诗随意提在墙壁上供人点评,崔季明常想,他们不在乎万一自己做不到,话都吹出去不怕打脸么?后来她发现,大邺一大批人,是真的不怕丢人和打脸的。
女人也不怕美,不怕显摆奢华,不怕风流。这一项以寡居的女子最为突出。毕竟崔季明虽然觉得自己够大胆了,却仍然记得小时候院内哪个女人抹了粉涂了口红,都要被人议论,要是那个漂亮的寡居女子跟别人来往,连孩子们都能从爹妈的口中知道。可怕的不是指责,而是鄙薄的议论。就像裴六那样,众人并不耻于说起她的面首一事,董熙之也不耻于自己曾经算是她的面首门生。
不过社会也是复杂的,也有一大批社会中层人士,重新注重伦理,注重纲常,对于这种行为口诛笔伐,愤恼不堪。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朝堂上的官员的不肯同意却是因为这事儿没法办。
大多数女子户籍都是假的或者是顶替兄弟名字,这要是真考出了功名,还能一直顶替着别人的名字和家世么?而且考场根本没分男女,男女大防虽然没到了那种地步,但是考生的房间都是连排的小房间,正门大开,监考之人从正门经过旬考,而考试时间很久,便桶都是放在屋内的,大小解也不能关上门——这要是女子,且不说能不能憋住,隔壁就有男子在……岂不是太乱套了。
没考出功名也就算了,考出了功名又该如何?
萧烟清是特例,国子监祭酒不必上朝,她偶尔进宫面圣都没有合适的朝服可穿——穿男子朝服她不愿意也不合适,而女子朝服多是与诰命夫人的身份匹配,她穿也不像样——萧烟清几次进宫都是穿的道袍。
内宫女官已经在宫内存在了百年,曾经袁太皇太后还任命内宫女官为右台御史,前往山东监察官员。薛菱也任用过不少宫中的女官,但她们实际获得的权职都是暨越的,而且都是宫女中擢升,必须居于宫内,名义上是帝王的女婢而已。
若女子在科举中考出了功名,肯定不是内宫女官,难道还让她们真来当外官?
那难道要与男子做在屋内一同工作,难道什么官职她们都可以担任?如何升迁?如何下放?
她们如果十日一次旬假的上朝,家中如何办,丈夫孩子就撒手不管了?
如果未婚女子又如何?每日跟外男朝夕相处?
那朝堂上的男子和女官如果成婚了,难道不就是某种形式上的结党?
问题太多了,这不是女子能不能参加科考的问题,科考是为官的途径,这是能不能女子为官的问题!
对于女子为官,朝堂上才是觉得不能接受。
不接受的理由,却没有人像前头几条一样明明白白说出来了。
殷胥想了想,或许是因为说出来显得自私。
他们一是不肯让有限的权势资源,再增加一批竞争者。而且很多女子已经证明了,她们有足够的竞争力。若是有一部分女子获得了比较不错的官职,那些官品不如她们的男子面子上怕也很难挂得住。
二是怕家庭不稳定。如果女子出来为官,家中就没有了主内的人员,对于家内繁杂事务的责任,就必须要转移,但转移到谁头上就是很需要思考的事情。
他们怕是每个人也想象了一下,若自己的妻子出来参与科考,甚至获得了功名,对他们来说的巨大影响。
而大邺又不时兴对女子礼教的官制,更不时兴对他人能力的攻击,所以这些人竟说不出理由来。
而且考生之中男子也对此反响强烈,很多人不能接受女子和他们一起考取功名,甚至罢考退考,阵仗要是大起来,这上万的考生若是联合抵制,这对于殷胥想要大开科考也不是件好事。
绝大多数朝廷官员为了求稳,觉得如果一定要牺牲一部分人来完成这次春闱,还是应该要牺牲掉那数量几十人的女子。而且毕竟她们大多都是未嫁女子,对于朝堂或者是权势的影响力很低,将她们除名本来就是因为不合考试规矩,也不用担心后果,情理上却过得去。
他们不是真的完全不能接受,只是觉得没必要为了这事儿付出太多。
以前千百年没有女子为外官,不也是各个朝代的兴衰,何必要为了这事儿,闹出社会上的不合来。
殷胥坐在皇位上,当真感受到了忽视和无所谓带来的冷意。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因为崔季明,他或许也会选择这么做。如果不是认识崔季明,总切身考虑到她以后难走的路,就单凭他手中的捏着那么多让人头疼的国事,要是遇上了这件事情,必定想的也是息事宁人,求稳解决了就好。
今年的科考,其实有了诸多创新。殷胥还开设了专门性更强的六部考,不考诗词文章,经文大义,只考一项试策国策,重中之重则是六部之中更专业的知识。各部有十几个名额,考得六部考功名后,在翰林院磋磨的时间也短,几乎几个月以内就可以进入六部任职。当然升迁也会受到影响,基本很难像进士那般扶摇直上,但是也能得到稳定的朝中官职。
而由于殷胥整改了部分地方上的官员设置,也会有一批三甲官员要去出身地为官一段时间后,再凭借功绩调回中央,六部考于此相比,也就更稳定一些。
前头有这样的革新,殷胥便在朝堂上提出想要设立女科。
为这些女子单独安排考试,将她们的卷宗与男子混在一起,以同一标准来要求,但放榜的时候则是单独设立女科榜,也有状元榜眼探花的设立,但具体授予官职,还需要另行考虑,可能以国子监内的文职和御史台为主,或有可能也只是给个空名头。
全场哗然,也不说是绝对不能接受,但众人心里总是不舒服。
崔式站了出来,他的意思是不愿单独设立女状元女榜眼之类的。分开考场统一考题,女子或许可以不授官职,但既然一起考,就该放榜的时候写在一起。若是女科的水平,在这次春闱上只能算个二甲甚至三甲,难道就要因为她们是女子中的第一位,就给她们挂上个“状元”名号么?这不就是对无数天下门生拼命想要博得的状元名号最大的轻视么!
而且同样的题目,女子若是连进入三甲的都没有,也只能怪她们自己无能了。
这使得又是殷胥常用的手段,前者引起群臣抵制,后头崔式说的,看起来就可以接受了。
殷胥内心笑了,崔式这才是真的心眼。
他知道如果女子单独放榜,设出女状元女榜眼,只能让女科愈发遭人鄙薄看不起,甚至女状元的名声被人戏谑可有可能。
而若是贯彻会试糊名制,一起放榜,或许大批女子连二甲三甲都进不了,这个成绩确实可以和男子对比的——更何况要真是有谁争气,赚了个什么榜眼探花的位置下来,虽然不能授予官职,必定也会引起一番讨论。
到时候甚至会可能有天下女子群情激愤,为何获得了一甲却不可以获得官职……
崔式承认自己是心机,他恨不得天底下女子都在崔季明暴露之前闹起来,让苦了这么久的崔季明不必再跟突厥人跟叛军抗争之后,还要跟朝堂和社会抗争。虽然这样不公平,但他就是想让崔季明能够轻松的享受到女子抗争后的成果。
朝堂上还有不少人在反对,俱泰倒是不知道崔季明真实身份,但是上朝前耐冬给他递过殷胥亲手写的条子,他也只得站出来说话:“一万多名考生,难道真的还要一个个脱了裤子让人盘查么?设立女科,也会让那些乔装打扮的女子主动站出来,也节省了咱们的时间,更给了大邺一个公正清明、广纳人才的名声!连昆仑奴、南海僧、新罗仆都有不少人参与科考,这些女子不少都是世家出身,不过是让她们留个名,诸位至于如此小家子气么?不防外族,倒是怕女人怕的厉害,难道怕自家悍妻也出来科考,比你们还有才,怕自己连在家里跪的地儿都没了么?”
他本来就在朝堂上有结党,马蔺道看他开口,对此事本来持相反的意见,但女科的事儿,他也不是觉得十分抵触,考虑了一下,顺从了俱泰的说法,也在朝堂上发表了意见。
他们倒是想要争论,但春闱的时间不等人,会试暂停,上万名考生正在等个结果,殷胥在等朝堂上的风向改变,就算只有一半的人赞同女科的设立,他就不算是逆朝堂上的意见而行事。
终于也是因为如今社会上女子插手行业太多了,殷胥承诺的给女科分配的官职又是无伤大雅的,诸位心中不愿又说不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只得首肯了。
就在几个时辰后,朝廷临时开设了女科,会试拖到第二日,但所有考生中只要有女子乔装的,都需要立刻报名身份,如果不报身份,参与科考后被人揭发则算作欺君之罪。又临时从国子监调派的女生徒为监考和女科办考官员,会要求她们登记真实的姓名和出生地。
有些家世并不那么好的女子都没有正式的名字,只有家中叫的闺名小名,她们不认为自己的闺名该出现在往后的科考皇榜之上,一些女子甚至当场给自己取名取字。
然而贡院之外却又出现了骚乱,不少家中的车马轿子,竟是各家听闻自家女儿来参与科考的,前来抓人!
国子监和礼部联手管控科考一事,萧烟清和明珠年轻时候也是挚友,这两个年轻时候算是认识的中年人也在此事上达成共识,拒绝任何场外人士进入贡院,也禁止任何考生再离开贡院。萧烟清的女生徒甚至用车马从各家拿来了女子服饰和被褥,让这些参与女科的考生换上女子服饰,躺在被褥上凑合着在号考的小屋内睡一夜。
从早上闹起女子强装打扮参加科考的事情,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之前,整个洛阳都闹腾起来。贡院内有考生不服,竟然集队到女科的院子来,拎着灯笼拿着火把,想要把女子考生驱逐出去!而萧烟清在国子监担任高官已经两年之久,她手下信赖敬仰她的不止有女子生徒,更有不少男子。他们也成了今年的生徒,看见一群男人居然聚众想要冲击女院,立刻站在了萧烟清这一方,一群国子监的男生徒们手挽着手站在女科的院外,和他们对骂,死死阻挡着他们不许进入。
崔式亦大怒,以这些人大闹贡院,不服朝廷规定,有辱天颜,不配为天子门生的理由,反将几个带头的考生驱逐出了贡院!
而贡院外还有女科考生的父母,隔着墙院大骂出口,一整夜站在墙外不肯回去。
这个春夏之交的温暖夜晚,几十个女子抱在一起,没有一个人敢睡觉,她们耳边似乎有遥远的家人父母的骂声,刚刚还差点被冲进来的男子考生而围攻。有个别是离婚后寡居的女子,见多识广淡定些还在靠着灯读书,有些年纪小的女孩子一开始是为了出头或者好玩,此刻已经吓哭了,开始惧怕回家之后被父母责骂,甚至想回去了。
萧烟清倒是没责怪她们的一时冲动和反悔,毕竟谁都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样,而她们的一时冲动也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既然报了名,随意想回去就回去,也是不合规矩不给朝廷面子,她没有放行。
当夜洛阳的夜市中,这件事儿的风波也在,说书的唱曲的都把这件事当成了最风头上的谈资,几乎全洛阳都知道了这几十个女考生的事情,以至于第二日正式的会考开始时,贡院外的树上爬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拼命寻找着考试的女生徒,甚至在场外大喊:“女状元、女进士”之类的说辞,好奇与嘲讽的心思各占了一半,全让崔式派人拿尖头的大杆子,从树上打了下来。
就连崔季明也没有想到,这件事居然如同涟漪一般越闹越大。
终于可进入殿试的名单也被拆了出来,殷胥也好奇过问了一句,一万人左右的考生中,共有三百六十人获得了殿试资格,升为进士,其中女子有五人。五人看似在三百多人之中比例相当之低,但女科参与人数不过三十多人,其中能有五人,这个比例已经高的离谱了。
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女子有胆子来考,都也是女子之中的龙凤,是最拔尖的一小撮人了。
而萧烟清也知道,往后进入殿试,也要一步步迎来了真正的考验。
第279章276.0276.#
在春闱一片动荡之下,大邺的各方谁也都不闲着。
南周的部队战力比殷胥想象中更强,他们或许也是穷久了,那种对于掠夺蜀地的疯狂作为本源,每个士兵都憋出了浑身解数。
言玉又复兴了前朝的军户制,将整个南周调整为一个战时国家,士兵平均水准跟大邺比相当之低,但当整个国家都为了战争而运转时,其力量也相当可怕。
蜀地的动荡已然掀起,朝廷想派兵都艰难,成都府临时在蜀地招兵,或许是百姓都知道南周打上来,天府之国被毁他们没人有好日子过,响应招兵之人也是千千万万。舒窈又派人送信回去,联系蜀地几大商贾和家族,把蜀地几处兵器工场所有压箱底的刀剑全拿出来,临时派人加工藤甲,以舒窈收地下几处船厂为首,所有待售、库存的船只,不论是商船货船还是给朝廷造的战船,全都倾江而下。
蜀地封闭,殷胥想派兵也派不过去,便许诺未来三年蜀地所有的农耕赋税减半,商贾交易税减三成,且所有蜀地的大商贾,都有资格在战后来朝廷,和户部共坐一桌,为来年的《商律》一法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律法虽然不可能为他们的利益而设立,但至少朝廷肯了解如今巨变的形势,也愿意为了形势而改动律法了。
且不论按照各家商贾每年的成交额来算,免三分之一的税是多少利益。
这还是朝廷头一回已正式的愿意让商贾到台面上,亲自为针对他们情况的国家律法而发声。
川蜀百姓也知道,就算朝廷没有放话降低赋税,他们在上游也知道南周经历了多少战火,也知道自己的富饶和平和,对于那些陷入战乱许久的南周士兵是难以容忍的,南周士兵最想做的就是把他们的一切都抢到手!而且如果南周打上来,就算他们能活,能老老实是种地,赋税怕是也要涨几倍不止吧。
拿起武器,往往不过是两个理由,一个是保护近在眼前的家人,一个是追求遥不可及的利益,前者往往能拼到死前最后一秒。
蜀地南部,陷入了一场血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蜀地富饶那么多年,地形又复杂,南周伤蜀地很深,却一直未能击倒它。
于此同时,黔中道南部洱海,一直归顺于大邺的六个南蛮小国,也分裂叛乱,一部分早就是吐蕃的附庸,一部分被南周打下,只有一小部分还想恢复和蜀地的通商,站在大邺这一边。但洱海本来是大邺的领土,如今却倒戈混乱,对于蜀地则是几面围攻,雪上加霜。
而殷胥还不愿意现在这样冲动让大军出手,就是因为他手下的中军和北方士兵,在水战上表现得太失利了。
崔季明提出过想要在汴州一代的黄河河面上开展演习,而她将带兵扮演南周的士兵。
所有要上战场的高级将领必须参加,带的兵力要求都是各军的精英,用的也是大邺即将上战场的战船。而崔季明则带着自己的士兵,提前半个月离开了洛阳,隐入山林中,商议对策。
这次打仗装备的刀虽然未开刃,但也能造成创伤,所有的箭矢头上都有一个小炮仗,撞击到人身体上会小小的爆开,留下黑色的痕迹。而战船对撞,则是来真的,落入水中后只能自救,几乎除了箭矢没有尖儿,刀没有开刃以外,其他都是按照真正打仗的模式来。
这还是崔季明照着她所了解的现代军演想的法子,提前说明了规则。所有的将士关键部位中刀后,涂漆的铠甲留下痕迹,就不能再立在原地,只能躺下。
而殷胥说北机对于南周的实际战力和船只了解的并不太多,如果去打仗,大半还是要摸瞎的。崔季明要模拟的就是这种形势,她的士兵可以在岸上隐作民众打扮,军营隐匿在对方根本不知道的位置,船只是大邺将士完全没见过的贺拔罗试验中的新战船,她的打法也是自编自创的,甚至派了陆双在战场周围所有的村落安插人手。
为了这次大邺头一回的真刀真船的军演,连汴州沿岸的商运都停了大半,朝廷划出一片流域来观战,救援的船只甚至都只停留在支流,甚至留存了一部分百姓在流域内,设立一个个假村庄。
她的将士穿青衣为青军,大邺联合的士兵为赤军,双方人数都不到千人,是微缩比例的一次战役。
然而大邺分出的三支兵力,以朝廷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形势,就生生在眼皮子底下惨败了。
康迦卫知道自己的士兵不善于水战,以河面航行的船只为诱饵,在地面上想要突袭崔季明的军营。而崔季明实行了无军营战制,全部换藤甲,把铁甲与藤甲的负重差全部换成粮草,分散入林,改装掩护,先随行观察,找出了康迦卫的军探,诱其深入。
就在康迦卫和兆急行军几十里地,在一处城镇中向青军伪装的村民问路时,直接就被崔季明冲入城内的三小队骑兵从中间破开,而后在又惊又惧的情况下吃了两拨箭羽,被三盾五人,三把刀两把枪的组合打碎,分散在巷道之间,屠杀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