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分卷阅读_80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在古代行商这些年最新章节!
一千二百文吶,买床蚕丝被,或者买上几石粟米不好吗?为什么要拿来买山里挖到的野果?
想是这么想,却也没人放下号码牌,碰上起拍价低的时候也有小贩或农户举牌,只是那本地与外来的客商富户更凶残,最终往往被他们收入囊中。
薛阿婆的两枚红薯端上来时,已经经历了五轮瘦小果实洗礼的买主们,精神一振。这两枚果子虽没有杨公子拍到的那么大,却也品相不错,若是好好栽培,想必成果也很是喜人。
“两百文!”
这组红薯起拍价被定在一百六十文,当即被喊到了两百。
“二百二十!”一个外地客商举牌加价,六娘小分队立刻扩音,五娘与李账房记录。
之后又有几轮加价,多是些还未拍到合意拍品的客商,也有几个本地富户。
“五百!”价格又创新高,这回喊价的却是一个从未出过价的大汉。他一身布衣,袖口收紧,不像是商贾之流,那两道剑眉微拧,气势非常,也不像农户。
不知是不是他的长相有些可怕,加价的声音顿时弱了许多。
最后大汉出到八百二,将这两枚红薯收入囊中。
自家的红薯被高价卖出,薛阿婆长长松了口气,有了这笔钱,她家就能添置冬衣冬被了。
拍卖一直进行到傍晚,五十三枚红薯,总共拍得一万八千多钱,宋菽留下他的一成,剩下的都按名单分给了拿出拍品的村民。大家捧着沉甸甸的铜钱,喜笑颜开。许多人这辈子都没见着过这么多现钱,这山里挖的野果也能挣那么多,宋四郎可真是他们的福星。
*
临近霜降,天更冷了。
白一城裹紧衣领,带着车队往恒州大涂县的方向行去。
车队里都是他的同乡,他们从南方而来,带着家乡种的木棉,到更加寒冷的北方,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冬天时,穷人家多用春天搜集的柳絮蓄冬衣冬被,不怎么保暖,聊胜于无。富人家则多用鸭绒鹅绒,那可保暖,穿在身上暖呼呼的。而有些盈余的普通人家,则偏爱木棉,它比柳絮保暖,又不像鸭绒鹅绒那样昂贵。
木棉多长在南方,可惜南方冬天短促,总卖不到好价钱。之前北方八年战乱,他们想把木棉运过来卖也不敢,这好不容易等到天玺之乱平定,义成七州归顺朝廷的消息一传出,他们村便欢欣鼓舞地组起车队,打算把木棉运过来,好换得多多的钱帛,过个好年。
然而近年战乱饥荒,把许多小富之家也生生折腾成了赤贫,而真正的富家大族则趁机捞了不少地,更是富得流油。他们先去了定州,那儿愿意买木棉的人家极少,大家都没钱,抱着一丝侥幸,盼望今年能有个暖冬。
唯一卖出的半车,是在一个种豆子的村庄里,那里的豆农收成不错,豆子也卖了个好价钱,所以有几分余钱。听那里一个常出去跑商的冯姓农户说,恒州大涂县的相河村很是热闹,他们村的豆子便是在那里卖出的。
大涂县离那儿不远,白一城得了指点,便带着他们村的人,和十几车木棉直奔相河村。
快到相河村的时候,他们发现这里果真不同。离相河村不到半个时辰的悦行市已是一派繁荣,这里还有小贩在卖什么蚕丝被,他摸过样品,可真是个好东西。
另外还有那油条、葱油饼、浇头汤饼等等新鲜吃食,他也是闻所未闻。这儿聚集了许多客商小贩,附近的农户似乎也很有余钱,车队里的老乡们激动极了,当下便有几辆车停在悦行市,剩下的人继续往相河村去。
他们听悦行市的小贩说了,相河村也有自己的集市,这会儿他们的早拳大约刚完,过去正好。
早拳是什么?白一城疑惑了一瞬,也懒得多想,带着车队浩浩荡荡地往相河村而去。
*
相河村中央的空地上,早拳刚散。
有人已经摆出了自家的摊位,卖油条葱油饼的摊子也支了起来。这里的摊贩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卖的东西各式各样,相河村的村民甚至不用出村,也能买到大多菜蔬与日用,方便得很。
“我明天不打拳了,一连折腾了五天,累。”宋菽跟宋阿南抱怨,这几日他天天被抓包,练拳练得浑身肌肉酸疼。
“不行。”宋阿南一口拒绝。
“你别得寸进尺啊,我可是你阿兄,要听话。”宋菽说,企图在气势上赢过宋阿南。
“强身。”宋阿南完全不理他。
白一城带着车队进来,他从不知道一个普通的村子也能如此热闹,他这车队进来虽引起了一些围观,却也有大把人视而不见。这要在他们村,有那么个陌生车队进来,还不把全村的目光都引来?
空地上有两个小郎君,连瞥都没往他这儿瞥一眼,高瘦一些的那个滔滔不绝说着什么,壮一些的那个偶尔说两个字,字数不多,但他每说一次,高瘦小郎君便一脸挫败。
是兄弟吧?白一城猜测,感情真好。
那高瘦的小郎君穿着圆领衣袍,壮一些的那个也穿得整整齐齐,衣服上不见补丁。这村子果然比旁的富庶不少。
白一城他们寻了个好地方,立刻有人上前问他们,来卖什么?
他车队的人拿从车上拿下一个麻布口袋,向来人展示:“上好的木棉,轻软保暖,可要来一些?”
一千二百文吶,买床蚕丝被,或者买上几石粟米不好吗?为什么要拿来买山里挖到的野果?
想是这么想,却也没人放下号码牌,碰上起拍价低的时候也有小贩或农户举牌,只是那本地与外来的客商富户更凶残,最终往往被他们收入囊中。
薛阿婆的两枚红薯端上来时,已经经历了五轮瘦小果实洗礼的买主们,精神一振。这两枚果子虽没有杨公子拍到的那么大,却也品相不错,若是好好栽培,想必成果也很是喜人。
“两百文!”
这组红薯起拍价被定在一百六十文,当即被喊到了两百。
“二百二十!”一个外地客商举牌加价,六娘小分队立刻扩音,五娘与李账房记录。
之后又有几轮加价,多是些还未拍到合意拍品的客商,也有几个本地富户。
“五百!”价格又创新高,这回喊价的却是一个从未出过价的大汉。他一身布衣,袖口收紧,不像是商贾之流,那两道剑眉微拧,气势非常,也不像农户。
不知是不是他的长相有些可怕,加价的声音顿时弱了许多。
最后大汉出到八百二,将这两枚红薯收入囊中。
自家的红薯被高价卖出,薛阿婆长长松了口气,有了这笔钱,她家就能添置冬衣冬被了。
拍卖一直进行到傍晚,五十三枚红薯,总共拍得一万八千多钱,宋菽留下他的一成,剩下的都按名单分给了拿出拍品的村民。大家捧着沉甸甸的铜钱,喜笑颜开。许多人这辈子都没见着过这么多现钱,这山里挖的野果也能挣那么多,宋四郎可真是他们的福星。
*
临近霜降,天更冷了。
白一城裹紧衣领,带着车队往恒州大涂县的方向行去。
车队里都是他的同乡,他们从南方而来,带着家乡种的木棉,到更加寒冷的北方,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冬天时,穷人家多用春天搜集的柳絮蓄冬衣冬被,不怎么保暖,聊胜于无。富人家则多用鸭绒鹅绒,那可保暖,穿在身上暖呼呼的。而有些盈余的普通人家,则偏爱木棉,它比柳絮保暖,又不像鸭绒鹅绒那样昂贵。
木棉多长在南方,可惜南方冬天短促,总卖不到好价钱。之前北方八年战乱,他们想把木棉运过来卖也不敢,这好不容易等到天玺之乱平定,义成七州归顺朝廷的消息一传出,他们村便欢欣鼓舞地组起车队,打算把木棉运过来,好换得多多的钱帛,过个好年。
然而近年战乱饥荒,把许多小富之家也生生折腾成了赤贫,而真正的富家大族则趁机捞了不少地,更是富得流油。他们先去了定州,那儿愿意买木棉的人家极少,大家都没钱,抱着一丝侥幸,盼望今年能有个暖冬。
唯一卖出的半车,是在一个种豆子的村庄里,那里的豆农收成不错,豆子也卖了个好价钱,所以有几分余钱。听那里一个常出去跑商的冯姓农户说,恒州大涂县的相河村很是热闹,他们村的豆子便是在那里卖出的。
大涂县离那儿不远,白一城得了指点,便带着他们村的人,和十几车木棉直奔相河村。
快到相河村的时候,他们发现这里果真不同。离相河村不到半个时辰的悦行市已是一派繁荣,这里还有小贩在卖什么蚕丝被,他摸过样品,可真是个好东西。
另外还有那油条、葱油饼、浇头汤饼等等新鲜吃食,他也是闻所未闻。这儿聚集了许多客商小贩,附近的农户似乎也很有余钱,车队里的老乡们激动极了,当下便有几辆车停在悦行市,剩下的人继续往相河村去。
他们听悦行市的小贩说了,相河村也有自己的集市,这会儿他们的早拳大约刚完,过去正好。
早拳是什么?白一城疑惑了一瞬,也懒得多想,带着车队浩浩荡荡地往相河村而去。
*
相河村中央的空地上,早拳刚散。
有人已经摆出了自家的摊位,卖油条葱油饼的摊子也支了起来。这里的摊贩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卖的东西各式各样,相河村的村民甚至不用出村,也能买到大多菜蔬与日用,方便得很。
“我明天不打拳了,一连折腾了五天,累。”宋菽跟宋阿南抱怨,这几日他天天被抓包,练拳练得浑身肌肉酸疼。
“不行。”宋阿南一口拒绝。
“你别得寸进尺啊,我可是你阿兄,要听话。”宋菽说,企图在气势上赢过宋阿南。
“强身。”宋阿南完全不理他。
白一城带着车队进来,他从不知道一个普通的村子也能如此热闹,他这车队进来虽引起了一些围观,却也有大把人视而不见。这要在他们村,有那么个陌生车队进来,还不把全村的目光都引来?
空地上有两个小郎君,连瞥都没往他这儿瞥一眼,高瘦一些的那个滔滔不绝说着什么,壮一些的那个偶尔说两个字,字数不多,但他每说一次,高瘦小郎君便一脸挫败。
是兄弟吧?白一城猜测,感情真好。
那高瘦的小郎君穿着圆领衣袍,壮一些的那个也穿得整整齐齐,衣服上不见补丁。这村子果然比旁的富庶不少。
白一城他们寻了个好地方,立刻有人上前问他们,来卖什么?
他车队的人拿从车上拿下一个麻布口袋,向来人展示:“上好的木棉,轻软保暖,可要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