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灿烂阳光下文集 > 关于对孔子批判的批判

关于对孔子批判的批判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灿烂阳光下文集最新章节!

    近来,屡有人对孔子的思想学说提出质疑或反对,出于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是理解的偏见还是对孔学的一知半解,是思想的偏激抑或是生搬硬套,这些姑且不论。在此只凭己所知,略议孔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立足之地,谈谈孔子的以道德伦理、以人的自我完善为基础的学说,是否能解决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现实问题。

    的确,孔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把哲学思辩、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融为了一体,对中国社会几千年历史发展,包括经济、政治、科学、人文等实践成果进行了抽象,也就必然包括了一些理想成分。时代的局限性之下,无可否认地较之于现代而言有着其糟粕部分,任何以偏概全都是错误的。

    那么,孔子所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中,有哪些内容可以施惠于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呢?我认为至少有三点可以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第一点是“励志”即“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是说,任何人遇到任何困难,都应该像运动不息的日月星辰一样,要不断地去追求、去奋斗。第二点是“包容”即“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指一个人、一个国家都要有大地那样的宽阔胸怀和度量,只有最有道德的人才能包容世界万物。反过来说就是最大的包容就是最大的道德。第三点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这就是说,人与宇宙万物是个整体,破坏了某一个环节某一个部分,整体也就出了问题。

    这三点内容是不是在今天有着极强的现实性呢?自孔子“仁义礼”结合的理论体系之后,孔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自觉的人格意识论、和谐的社会关系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数千年相承而不绝。这于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世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下述几方面,可以粗略看到,以孔学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对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有着直接的作用,而且还与人类其它形式的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人的问题、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孔子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作出了全面系统地解答和论证。他力倡培养自觉的人格意识,追求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倡天人相与、天人合一的人天关系,其思想不仅具有鲜明个性,而且具有发人深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人是什么?又应该怎样作人?关于人性,儒家主要有“性善”、“性恶”说。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中天然存在“仁义礼”善端,只要加以唤醒和培育“人皆可以为尧舜”而性恶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只有教育和法制才使人性变善——“善者其伪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无论性善性恶论,都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先天的善可能因后天而丧失,先天的恶,可以通过后天而改变。通过后天的努力,人性是可以至善至美的,甚至可以成圣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什么又是理想的人格?就是孔子提出的“仁、义、礼”这是最基本的德行。仁者,人也,是爱心,是人类对同类的仁慈和宽恕。义者,宜也,是原则,为待人处事的分寸。礼者,履也,是践仁行义的具体规定。社会角度看,仁,为人类团结;义,为社会秩序;礼,为社会文明。道德角度看,仁,为人对自性人格觉悟;义,为自我道德自律;礼,则为个性修养的圆满。一个既具有仁心、义举,又能依礼而行的人,就处处表现出充分的好心善意和优雅恰当的举止。这样一个人格上自性觉悟,道德上严格自律的人格,难道不是现代人更需要的吗?

    孔子依据人对“仁义礼”的程度,将人归为小人、庸人、士、君子、贤人、圣人:小人道德败坏,庸人只知谋财,士人追求向善,君子才是理想人格。虽然这种划分多少带有点统治阶级的迷惑色彩。但从“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可见,君子是道德纯粹、人格完美、知识丰富的的世之精英、人中俊杰,是人间真善美的化身。进则兼济百姓,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退则坚守人格的自性完满,严守操行,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比之下,现实社会中,我们身边这种君子是不是少了点呢?这世界多了些如此君子,会少了多少的纷争,会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方面面多了多少美好?这是难以估量的!

    除了对典型人格的提倡外,孔子更注重对民众道德意识和文明程度的培养,认为统治者接受教育会仁慈爱人,人民接受教育就会知规矩——“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认为当政者应该改善人民的衣食住行、注意人民的物质利益,主张为政首当“足食、足兵”和“庶之、富之”同时在孔子的论述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倘若为富不仁、劣行无教,不知自律,那么人就与禽兽无异的观点。这就与现实时代同时提倡和阐明了同一个道理: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努力建设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这难道也会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悖么?

    在社会问题上,孔子特别崇尚和谐的社会秩序。孔子看天地万物、社会百态无不干差万别。他承认差别,并据差别来确定等级,使是非贤愚、长短高下各得其所,以便各尽其能,各用其才。等级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权、利,这就是名份。不同等级的人,各安其份,各尽其职,各行其权,各享其利,最后这就就是“名符其实”如此,社会就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各阶级阶层也就相安无事。否则,社会秩序就错乱,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就难以维持。这些理论,同样符合当今社会的大分工合作以及宏观或微观管理的基本定义。

    从以上几个举例,对孔子关于人、社会、自然理论的粗浅分析,不难发现孔子的人生观、社会观、天人观的极积向上一面。就人生观看,对己是极积完善,对人是热心成全和“济利”对社会,是极积参与,对天道,是自觉体认。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都昂扬着极积向上的活力。这些操行,至今仍是每个现代人的天道观和人生观。并与当今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做法和所奉行的标准何其相似乃尔!我就奇怪,当今世界“孔学馆”、“孔学会”、“孔子研究”等学术机构几乎开遍每个角落,而为什么偏偏会在其发源地产生质疑和歪解呢?

    总之,孔子创立的学说和思想,沿袭二千余年,构建了关于人、社会、自然的系统理论,在经历代相承研习,适时改造和补充后,更于现实中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深远的指导意义,又何尝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满足不同的时代需要呢?同时,孔子的学说,历史上已对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毕竟,一个能让历代中国人极力推崇、顶礼膜拜,让历代帝王不断加封追谥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不会是浪得虚名的。在博大精深的传统的思想文化面前,我们不过是一个黄口小儿而已,应该学会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学习和掌握其中精髓,而不是信口而言、简单的质疑、否认、生搬硬套或一弃了之,这不是唯物辨证法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本人对孔学的学识不足,其间定有错误,或不具说服力等不尽人意之处,权作小议,一管之见,俟博雅者指正。

本站推荐:天下第九剑来夜的命名术斗战狂潮快穿女配:深吻男神100次次元论坛女总裁的贴身兵王灵武帝尊疯批王爷我罩了战破苍穹

灿烂阳光下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包网只为原作者灿烂阳光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灿烂阳光下并收藏灿烂阳光下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