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淡忘的记忆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车鉴文集最新章节!
时间如神手,总会把脑海中的印迹不知不觉地抹去,当你刻意地去追寻时,仿佛天际的浮云,遥不可及,想朦胧,忆朦胧,美好的会失去光彩,珍贵的会失去价值,为了那些珍贵美好的记忆,不时静下心来回忆一番,或许人生的快乐会由此而生。
露天电影
在网行天下的今天,不知还有什么信息得不到,电视剧、电影想看尽看,可是看过后要说说印象,谈谈感想,远不及童年时代看过的电影。
象我这代农村人,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看露天电影。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就象一张白纸,电视机只是个别有钱人家的奢侈品,一般的家庭想都不敢想,想看电视就要赖到别人家去,一回二回还行,赖多了人家不高兴,自己也不好意思,所以,大家盼望看电影。
一两个月才能在村里轮上一场电影,电影是露天的。每逢放电影的晚上,村里人不论男女老少格外高兴,脸上总是带着笑意,见面就说:“今晚有电影看。”在生产队田里劳作的人们也格外来劲,平时磨洋工,偷懒的现象荡然无存,早早把手中的活干完,回家做饭。最来劲的还要数我们这些从学校放学回来刚刚得到消息的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急跑家里搬凳子,长板凳、短板凳,一起搬到晒谷场上占位子,有的跑不赢,就干脆在路边搬几块石头,放在晒谷场中间,表明“此处是我的,谁也别要占”为了占好位子,争争吵吵是难免的,但只要电影一放就不争不吵了。
夜幕慢慢降临,晒谷场上聚满了人,热闹得很。嗑瓜子聊天的,捉迷藏的,撕撕打打的,打听电影片名的,一片嘈杂声。最有意思的是躲在角落里的小伙和姑娘,谈情说爱,说到尽兴时,我拍你的腿,你拍我的背,笑声咯咯。发电机一响,场上亮起了桔黄的灯光,放映员在灯光下把胶片装好,一旦放映机发出吱嘎声,整个场子马上安静下来,连嗑瓜子的声音都没有了,大家都聚精会神盯着银幕,看电影。可能是放映机旧的原因,常给大家“开玩笑”放到一半“罢工”正当是剧情高潮时,急得大家要命的,可没有人起哄,没有人骂人,都屏气等待放映员弄好。弄好了大家继续看,但偶尔也有弄不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很气愤,强烈要求明晚重放。在放映员答应下,大家才不情愿散去,各自回到家,这一晚没有几人能睡好。
在自己村里看电影是远远不满足的,只要别的村里放电影,就会去看,不管十里八里路远,也不管涉水过桥,都结伴而行,去享受电影带来的乐趣。清晰记得,有月光的夜晚,看完电影,回家路上大家有说有笑,都在谈论电影情节。没有月光的夜晚,又没有手电筒,走在路上深一脚、浅一脚,谈论间,除了防摔跤,还得防踩着蛇,那时农村的环境没有破坏,蛇也多,大人最担心就是这一点,所以往往不让自己的孩子到别的村里看电影,然而,有许多小孩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偷偷地跑去看,哪怕回家后遭一顿训斥,也不在乎。我的父母比较开明,从来没有骂过我。
那时,电影的题材不多,主要是关于革命战争的。看最多的影片是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侦查兵、渡江侦查记、上甘岭和英雄儿女等等,里面许多电影台词至今记忆犹新,比如英雄儿女中王成说的:“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我是黄河,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那时,农村的大伯大妈不懂得什么是“文化生活”什么是“精神享受”能够解决温饱,找一点乐趣就满足。露天电影,就是能够带给农村人快乐的方式,为了满足自己愿望,谁都不会错过。我正是看着露天电影长大的,它让我增长见识,品味乐趣,懂得做人的道理,终生难忘。
我由衷地说一句:“感谢露天电影!”
“小人书”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如今,是收藏家的心爱之物,是他们金钱财富的象征。过去“小人书”是我“精神财富”的一部分。那时“小人书”很便宜,几分钱一本,厚的也不过一两毛钱,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买得起。我家的“小人书”大多是大哥和我读书奖的,能够奖到“小人书”在那时已是老师给学生的最高奖赏了。
每当,我们捧着老师奖的“小人书”回家,心里甭说有多高兴,一到家,兄弟几个争着抢着看,人家是羡慕得不得了。有一回,我把老师奖给我的赵宏本、钱笑呆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拿回家,二哥为了抢先看,不小心撕掉了封面,我伤心得哭了半个晚上,后来,母亲到邻居借来胶水粘好,我才感觉好受一点。赌气对二哥说:“以后,坚决不给你看了。”我当晚把它藏在枕头下睡觉,早晨起来一看,发现“小人书”不见了,便急忙去找,二哥看见我急得象热锅上蚂蚁似的,才拿出来还我“对不起,是我偷看了,本想一早趁你还没有醒来就还你,没想到,你起得比我还早,对不起!”看他那无奈又真诚的样子,我也原谅了他。
到了学校,同学之间经常互换“小人书”看,谁的“小人书”多,他说话的份量也重,会听他的,因为大家都想得到他的连环画看。那时,除了上课听讲,看教材,没有其它读物,小说类的也只是个别人有手抄本,唯一的读物便是“小人书”我看的最多的是林海雪原、三国演义、青春之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儿童团长、半夜鸡叫和样板戏改编的“小人书”
这些“小人书”常是我书包中的一部分,我背着它们从家到学校,又从学校到家里,几乎是形影不离,那是我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童年的乐趣从中而生。我真心感谢那年代的“小人书”
时间如神手,总会把脑海中的印迹不知不觉地抹去,当你刻意地去追寻时,仿佛天际的浮云,遥不可及,想朦胧,忆朦胧,美好的会失去光彩,珍贵的会失去价值,为了那些珍贵美好的记忆,不时静下心来回忆一番,或许人生的快乐会由此而生。
露天电影
在网行天下的今天,不知还有什么信息得不到,电视剧、电影想看尽看,可是看过后要说说印象,谈谈感想,远不及童年时代看过的电影。
象我这代农村人,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看露天电影。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就象一张白纸,电视机只是个别有钱人家的奢侈品,一般的家庭想都不敢想,想看电视就要赖到别人家去,一回二回还行,赖多了人家不高兴,自己也不好意思,所以,大家盼望看电影。
一两个月才能在村里轮上一场电影,电影是露天的。每逢放电影的晚上,村里人不论男女老少格外高兴,脸上总是带着笑意,见面就说:“今晚有电影看。”在生产队田里劳作的人们也格外来劲,平时磨洋工,偷懒的现象荡然无存,早早把手中的活干完,回家做饭。最来劲的还要数我们这些从学校放学回来刚刚得到消息的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急跑家里搬凳子,长板凳、短板凳,一起搬到晒谷场上占位子,有的跑不赢,就干脆在路边搬几块石头,放在晒谷场中间,表明“此处是我的,谁也别要占”为了占好位子,争争吵吵是难免的,但只要电影一放就不争不吵了。
夜幕慢慢降临,晒谷场上聚满了人,热闹得很。嗑瓜子聊天的,捉迷藏的,撕撕打打的,打听电影片名的,一片嘈杂声。最有意思的是躲在角落里的小伙和姑娘,谈情说爱,说到尽兴时,我拍你的腿,你拍我的背,笑声咯咯。发电机一响,场上亮起了桔黄的灯光,放映员在灯光下把胶片装好,一旦放映机发出吱嘎声,整个场子马上安静下来,连嗑瓜子的声音都没有了,大家都聚精会神盯着银幕,看电影。可能是放映机旧的原因,常给大家“开玩笑”放到一半“罢工”正当是剧情高潮时,急得大家要命的,可没有人起哄,没有人骂人,都屏气等待放映员弄好。弄好了大家继续看,但偶尔也有弄不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很气愤,强烈要求明晚重放。在放映员答应下,大家才不情愿散去,各自回到家,这一晚没有几人能睡好。
在自己村里看电影是远远不满足的,只要别的村里放电影,就会去看,不管十里八里路远,也不管涉水过桥,都结伴而行,去享受电影带来的乐趣。清晰记得,有月光的夜晚,看完电影,回家路上大家有说有笑,都在谈论电影情节。没有月光的夜晚,又没有手电筒,走在路上深一脚、浅一脚,谈论间,除了防摔跤,还得防踩着蛇,那时农村的环境没有破坏,蛇也多,大人最担心就是这一点,所以往往不让自己的孩子到别的村里看电影,然而,有许多小孩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偷偷地跑去看,哪怕回家后遭一顿训斥,也不在乎。我的父母比较开明,从来没有骂过我。
那时,电影的题材不多,主要是关于革命战争的。看最多的影片是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侦查兵、渡江侦查记、上甘岭和英雄儿女等等,里面许多电影台词至今记忆犹新,比如英雄儿女中王成说的:“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我是黄河,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那时,农村的大伯大妈不懂得什么是“文化生活”什么是“精神享受”能够解决温饱,找一点乐趣就满足。露天电影,就是能够带给农村人快乐的方式,为了满足自己愿望,谁都不会错过。我正是看着露天电影长大的,它让我增长见识,品味乐趣,懂得做人的道理,终生难忘。
我由衷地说一句:“感谢露天电影!”
“小人书”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如今,是收藏家的心爱之物,是他们金钱财富的象征。过去“小人书”是我“精神财富”的一部分。那时“小人书”很便宜,几分钱一本,厚的也不过一两毛钱,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买得起。我家的“小人书”大多是大哥和我读书奖的,能够奖到“小人书”在那时已是老师给学生的最高奖赏了。
每当,我们捧着老师奖的“小人书”回家,心里甭说有多高兴,一到家,兄弟几个争着抢着看,人家是羡慕得不得了。有一回,我把老师奖给我的赵宏本、钱笑呆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拿回家,二哥为了抢先看,不小心撕掉了封面,我伤心得哭了半个晚上,后来,母亲到邻居借来胶水粘好,我才感觉好受一点。赌气对二哥说:“以后,坚决不给你看了。”我当晚把它藏在枕头下睡觉,早晨起来一看,发现“小人书”不见了,便急忙去找,二哥看见我急得象热锅上蚂蚁似的,才拿出来还我“对不起,是我偷看了,本想一早趁你还没有醒来就还你,没想到,你起得比我还早,对不起!”看他那无奈又真诚的样子,我也原谅了他。
到了学校,同学之间经常互换“小人书”看,谁的“小人书”多,他说话的份量也重,会听他的,因为大家都想得到他的连环画看。那时,除了上课听讲,看教材,没有其它读物,小说类的也只是个别人有手抄本,唯一的读物便是“小人书”我看的最多的是林海雪原、三国演义、青春之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儿童团长、半夜鸡叫和样板戏改编的“小人书”
这些“小人书”常是我书包中的一部分,我背着它们从家到学校,又从学校到家里,几乎是形影不离,那是我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童年的乐趣从中而生。我真心感谢那年代的“小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