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我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包宇明文集最新章节!
市场对于每个人都不会陌生,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休闲几乎都离不开市场,我们甚至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有一天市场消失了,那将是一件非常恐怖的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在他那里获得我们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已经习惯了触碰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已经习惯了和商贩们讨价还价,我不敢想象没有市场的日子,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中国的市场建设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市场经济为国际所承认,在电视节目中也经常能看到一些经济学家,利用所掌握的经济学知识,指点江山,纵横捭阖,一会凯恩斯曲线,一会恩格尔系数,股票市场的股评家们一会七连阳,一会五连阴,讲的很是热闹,我不知道这些人平时逛不逛市场,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连超市的门都找不到,更有些人可能连农贸市场的鸡蛋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家里的饭菜也都是小保姆买的做的,可能连菜篮子在哪都不知道,这样的人您说他真的了解市场么,他们只会对着一些统计数据照本宣科的分析,一个连市场都不愿意逛的人怎么可能会是一个经济学家,又怎么会对市场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这些人只会用书本上的知识糟蹋市场。
我爱市场,我对市场有深厚的感情,因为我长在那里,那里就是我的家。三十几年前,一提到市场就会让人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那时的哈尔滨只有国营,集体两种供销方式,买什么东西都是凭票供应,在我的印象当中,各种票证比每个月的工资还重要,因为票证要是丢了,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妈妈曾和我说,那时的东西都是定量供应,有一个农民进城换鸡蛋,换完后没吃的,有钱没票只好去买冰棍,一口气吃了二十根冰棍,最后竟然死了,这真是一出悲剧,现在想想要是有市场就好了,那样的话那位农民朋友也不会死了。
第一次知道市场这两个字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我坐着妈妈的自行车从幼儿园回家,看到大街上立起一根根的柱子,我不知道这些柱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只知道当时很生气,因为不能到大街上玩了,那时的马路上根本就没有车,从幼儿园回来后,整条马路这条街就是我们这些孩子的乐园,大人们也都会出来唠嗑,一栋筒子楼就像一大家子,关系处的非常的好,我记得那天晚上大家都出来看这个热闹,指指点点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的人猜测是要盖监狱,或是临时拘留所,把犯人暂时先关到这,让他们那些大人,实实在在担心了一把,问干活的他们也不知道,只是说上面让盖的。
楼里有一位在市府里工作的消息灵通人士,偷偷的和大伙说在这里要盖个市场。当时所有人脸上都一片茫然,市场是什么东西没人知道,只知道是买东西的,当时卖东西的地方只有国营集体商店和供销社,市场怎么卖法谁也不知道,那天晚上人们久久不愿散去,妈妈把家里不用的书拿出来烧,全都是关于阶级斗争的,邻居们围着火堆聊得很热烈,背后是一个初见摸样的大棚子,立柱刷了红漆,棚顶使用铁皮包的,人走在上面咔咔直响。围着这堆火的人们此时不知道,这个大棚子将改变他们中很多人的命运,一场关于市场的革命开始了。
又是一个下午,我回到家,奶奶很神秘的跟我说,有人在咱们家里存了些东西千万不要说,我进屋一看,一个背驼的很深的人在整理胶合板,胶合板上都是用电烙铁烫的画,妈妈是搞美术的很新奇,向那人请教,驼背大叔一看妈妈懂画就和她聊了起来,原来国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鼓励那些无业人员到这里做生意,他们都是由街道办事处推荐来的,他姓郭,让我们叫他老郭,由于身体不方便他把他卖的东西就寄存在我们家,一个月给我们家十元钱,十元钱在当时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可这个钱就这样让我们家挣了,奶奶生怕叫人知道,毕竟那场运动刚过去,政策上的事谁能说得清楚,说你走资派,这顶大帽子太沉重,我们家扛不起,隔了一段时间也没什么事,这时老郭又介绍来两位卖玻璃的,都姓李我叫他们李爷爷,他们把玻璃存放在我们家,他们也都是神神秘秘的,每天早晨我去幼儿园时就看到他们像老郭一样,把玻璃镜子搬出去,放在墙根底下,晚上我回来时,他们也像下班似的再把玻璃镜子胶合板搬回我们家。
慢慢的我们的筒子楼,家家都开始神秘起来,市场的业户也越来越多,来这里买东西的人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家家都不再神秘了,大家也感觉到国家的政策不会变了,有些邻居直接就办了执照做起了买卖,大家开始体会到市场带来的好处,奶奶不用再去扫大街了,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那时的市场条件很简陋,能在这里做生意的人,而且做出点名堂的人都是非常能吃苦的人,在我们家寄存做买卖的几位,就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分出了高下,老郭自身受条件限制,没打算做大生意只要有一份保障就行,两位李爷爷的镜子生意越做越大,一山容不下二虎,终于有一天一位李爷爷搬到了别人家,另一位李爷爷和奶奶商量要把屋子都租下来,一个月要给奶奶二百元钱,奶奶同意了但条件是老郭必须有一块地方,可这位李老爷子不知道和老郭又说了些什么,总之老郭最后也还是搬了出去,那时候我虽然还小,可生意场上的冷酷与无情像冷风一样飕飕的刮着我的脑门。
李老爷子很有经营头脑,生意也越做越大,而那位和他竞争的李爷爷呢,也挣了钱,可他却不务正业,把心思用歪了,我听大人说,他把挣来的钱都挥霍了,不久那位李爷爷就不再到市场来了。在我们家做生意的李老爷子,年轻时就是做小买卖的,他说他都不相信政府有一天还会办市场,每次说到这他都很兴奋,看来挣钱是很让人兴奋。李老爷子有个徒弟姓赵,玻璃都是他剌,我叫他赵叔叔,赵叔叔干活利索头脑很活,人也很随和,经常逗我玩,我很喜欢他,他是李老爷子朋友的孩子,家里有九个孩子,他是最小的,都叫他老九,家里面非常困难,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李老爷子学徒,李老爷子很倚重他,却也处处防着他,没多久就把他的孙子孙女从老家接了过来,名义上是帮忙,实际上是排挤赵叔叔走,这时候李老爷子的生意已经上了规模,把我们家吊铺下面完全租了下来,还把我家的窗户改造成了门成了门市房,这一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我家是第二个变门市房的,改的那天很热闹,邻居们都来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接下来的几年,在一楼住的邻居无论家里临不临街,只要有条件都把自己家的窗户进行了改造,或是招租或是自己做生意,门市房概念就这样形成了,而在二楼三楼住的也不甘落后,都把自己家变成了仓库,出租给那些业户,我们这栋楼成了市场的组成部分。
八十年代是市场形成和发展期,可有些观念还是跟不上,重工轻商意识很严重,那个时候但凡有单位的绝对不会在市场里面做生意,我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我们的邻居很多人也都是这样,出来做生意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很多人来市场做买卖完全是为生计所迫,向租我们家做生意的李老爷子这样的买卖精,知道做生意赚钱的老买卖人少之又少,市场人员的构成也相当复杂,社会无业青年,刑满释放人员,再就是街道低保户,以及一些残疾人,可以说市场是社会底层人员的集合体,他们通过辛勤劳动给市场带来了繁荣,可由于自身素质原因,再加上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争夺客户打架是常有的事,强买强卖也是常有的事,以次充好更是常有的事,有一个星期天,我在吊铺上写玩作业后,闲的无聊透过气窗数打架,我能看到的一个气窗的范围,整个一下午就打了十一架,那种场景比港片古惑仔也差不了多少,直到最后有一个人被打倒在地爬不起来。这样的事几乎天天发生,直到政府加强管理,才有所好转。
有人会问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不怕么,我的回答是不怕,一点都不怕,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我太了解这些人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好人,出来做生意就是讨个生活混口饭吃,坏蛋是不会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做生意的,当然有些人生意做大后变了就另当别论了,别看他们为抢生意打架,可真要是不做生意了,他们却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在我的眼里他们都是让我钦佩的人,不在市场的人是不了解市场人的苦的,卖海鲜的冬天手脸冻伤是常有的事,卖家具的有一连十几天不开张的时候,可家里的老婆孩子却在等着吃饭,卖服装的款式不对,就要几万十几万的赔,卖水果蔬菜的卖不掉就血本无归,做生意担当的风险是非常高的,很多人只看到他们赚钱时的光鲜,却不知道他们赔钱时的痛苦。
市场里有没有欺行霸市我不知道,可能那时候年龄小不太在意这些,但我却亲眼目睹了好好做生意发家,不好好做生意败家,那时的市场生意很好做可以说是遍地黄金,经营什么都能卖得出去,几乎所有人一两年的时间就能成为万元户,十万元的也很多,只是大伙都不说,有了钱有些人会继续做他的生意,把生意做得更大,可有些人却因为有了钱妻离子散,最早租我们家地方的后来不来市场的那位李爷爷就是这样,听说他跟他的那位女徒弟好上了,带着她全国玩,还和老婆离了婚,那个时候离婚可是惊天动地,后来没钱了那个女徒弟也离开了他,他回来想从操就业,可此时的市场已经没了他的位置,像他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妻离子散还是好的,家破人亡的也都有,市场能让人成功,却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是看自己能不能抵御那么多的诱惑。
自从有了市场之后,我亲身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我住的那个筒子楼,没有了往日的和谐气氛,邻里之间的关系似乎疏远了很多,大家都忙着赚钱,生意上的摩擦也时常发生,邻里之间的吵架也多了起来,大都是利益纠纷,再不是围着篝火谈天说地的时候了,一楼的一位老邻居做生意,用高息集资,奶奶没答应他从此我们两家的关系就淡了,后来证明奶奶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那位邻居生意失败,携款夹带私逃,楼里的很多人都亏了不少,最多的一家亏了十二万,最可怜的是那位邻居的母亲,我叫他奶奶,很好的一个人,再也没脸住在楼里了,搬到了别的地方去住,逢年过节债主都堵在她家门口要账,这里面就包括她的老邻居。市场就是这样,能让人得到很多,也会让人失去很多,金钱财富美女来了,亲情友情爱情就会淡了,这就是我对市场的理解。
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李老爷子已经搬出了我们家,究其原因奶奶对他很不满意,特别是他挤走赵叔叔,更让老太太有些看不过眼,在赵叔叔走了之后,大有鸠占鹊巢之势,当时有人提醒奶奶如果不赶这位李爷爷走,早晚我们这一家也会被挤走,这时候有人试探着永五万元钱和一套房子换我们这个十平米小屋,后来一查幕后指使的就是这位李老爷子,奶奶下定决心不把房子租给他了,自己办了工商执照,把赵叔叔找了回来,和他一起合伙干,其实有些事也是将计就计,奶奶和赵叔叔商量好的,工商执照是我们家的,唱主角的还是赵叔叔,我亲眼目睹了这件事的全过程,赵叔叔的手段让我领教了,他不再是那位逗我玩的少年学徒了,他真的从李爷爷那里学到了本事,而且他比李爷爷更有本事,对市场更有判断力,预感到将来会是玻璃产品的天下,果断将镜子变成了玻璃,在同行还没反应过来时把生意做大,可同时他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艰苦创业什么事都得亲力亲为,有一次玻璃架倒了把他砸在地下,手筋都被玻璃划断了,差点没伤了动脉,后来虽然接上了却烙下了残疾,一到冬天胳膊就疼。他是我敬佩的人,曾有一段时间我把他当成偶像,但我最终没有成为他。
上初中后,出于对学习的考虑,我离开了市场,到了爸爸妈妈身边,此时的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占据了整个一条街,农贸花鸟鱼市,家具及家具配件,服装小商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市场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巨变,是观念上的变革,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色彩斑斓,炫目耀眼,他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无论是政府税收还是劳动就业,同时还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许多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这个社会带来无穷的活力,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市场与我密不可分,市场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爱市场,因为我看到了他成长发展的过程,他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他让我了解社会,他是我的老师,他是我的朋友,他更是我的兄弟。
市场对于每个人都不会陌生,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休闲几乎都离不开市场,我们甚至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有一天市场消失了,那将是一件非常恐怖的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在他那里获得我们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已经习惯了触碰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已经习惯了和商贩们讨价还价,我不敢想象没有市场的日子,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中国的市场建设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市场经济为国际所承认,在电视节目中也经常能看到一些经济学家,利用所掌握的经济学知识,指点江山,纵横捭阖,一会凯恩斯曲线,一会恩格尔系数,股票市场的股评家们一会七连阳,一会五连阴,讲的很是热闹,我不知道这些人平时逛不逛市场,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连超市的门都找不到,更有些人可能连农贸市场的鸡蛋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家里的饭菜也都是小保姆买的做的,可能连菜篮子在哪都不知道,这样的人您说他真的了解市场么,他们只会对着一些统计数据照本宣科的分析,一个连市场都不愿意逛的人怎么可能会是一个经济学家,又怎么会对市场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这些人只会用书本上的知识糟蹋市场。
我爱市场,我对市场有深厚的感情,因为我长在那里,那里就是我的家。三十几年前,一提到市场就会让人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那时的哈尔滨只有国营,集体两种供销方式,买什么东西都是凭票供应,在我的印象当中,各种票证比每个月的工资还重要,因为票证要是丢了,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妈妈曾和我说,那时的东西都是定量供应,有一个农民进城换鸡蛋,换完后没吃的,有钱没票只好去买冰棍,一口气吃了二十根冰棍,最后竟然死了,这真是一出悲剧,现在想想要是有市场就好了,那样的话那位农民朋友也不会死了。
第一次知道市场这两个字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我坐着妈妈的自行车从幼儿园回家,看到大街上立起一根根的柱子,我不知道这些柱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只知道当时很生气,因为不能到大街上玩了,那时的马路上根本就没有车,从幼儿园回来后,整条马路这条街就是我们这些孩子的乐园,大人们也都会出来唠嗑,一栋筒子楼就像一大家子,关系处的非常的好,我记得那天晚上大家都出来看这个热闹,指指点点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的人猜测是要盖监狱,或是临时拘留所,把犯人暂时先关到这,让他们那些大人,实实在在担心了一把,问干活的他们也不知道,只是说上面让盖的。
楼里有一位在市府里工作的消息灵通人士,偷偷的和大伙说在这里要盖个市场。当时所有人脸上都一片茫然,市场是什么东西没人知道,只知道是买东西的,当时卖东西的地方只有国营集体商店和供销社,市场怎么卖法谁也不知道,那天晚上人们久久不愿散去,妈妈把家里不用的书拿出来烧,全都是关于阶级斗争的,邻居们围着火堆聊得很热烈,背后是一个初见摸样的大棚子,立柱刷了红漆,棚顶使用铁皮包的,人走在上面咔咔直响。围着这堆火的人们此时不知道,这个大棚子将改变他们中很多人的命运,一场关于市场的革命开始了。
又是一个下午,我回到家,奶奶很神秘的跟我说,有人在咱们家里存了些东西千万不要说,我进屋一看,一个背驼的很深的人在整理胶合板,胶合板上都是用电烙铁烫的画,妈妈是搞美术的很新奇,向那人请教,驼背大叔一看妈妈懂画就和她聊了起来,原来国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鼓励那些无业人员到这里做生意,他们都是由街道办事处推荐来的,他姓郭,让我们叫他老郭,由于身体不方便他把他卖的东西就寄存在我们家,一个月给我们家十元钱,十元钱在当时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可这个钱就这样让我们家挣了,奶奶生怕叫人知道,毕竟那场运动刚过去,政策上的事谁能说得清楚,说你走资派,这顶大帽子太沉重,我们家扛不起,隔了一段时间也没什么事,这时老郭又介绍来两位卖玻璃的,都姓李我叫他们李爷爷,他们把玻璃存放在我们家,他们也都是神神秘秘的,每天早晨我去幼儿园时就看到他们像老郭一样,把玻璃镜子搬出去,放在墙根底下,晚上我回来时,他们也像下班似的再把玻璃镜子胶合板搬回我们家。
慢慢的我们的筒子楼,家家都开始神秘起来,市场的业户也越来越多,来这里买东西的人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家家都不再神秘了,大家也感觉到国家的政策不会变了,有些邻居直接就办了执照做起了买卖,大家开始体会到市场带来的好处,奶奶不用再去扫大街了,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那时的市场条件很简陋,能在这里做生意的人,而且做出点名堂的人都是非常能吃苦的人,在我们家寄存做买卖的几位,就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分出了高下,老郭自身受条件限制,没打算做大生意只要有一份保障就行,两位李爷爷的镜子生意越做越大,一山容不下二虎,终于有一天一位李爷爷搬到了别人家,另一位李爷爷和奶奶商量要把屋子都租下来,一个月要给奶奶二百元钱,奶奶同意了但条件是老郭必须有一块地方,可这位李老爷子不知道和老郭又说了些什么,总之老郭最后也还是搬了出去,那时候我虽然还小,可生意场上的冷酷与无情像冷风一样飕飕的刮着我的脑门。
李老爷子很有经营头脑,生意也越做越大,而那位和他竞争的李爷爷呢,也挣了钱,可他却不务正业,把心思用歪了,我听大人说,他把挣来的钱都挥霍了,不久那位李爷爷就不再到市场来了。在我们家做生意的李老爷子,年轻时就是做小买卖的,他说他都不相信政府有一天还会办市场,每次说到这他都很兴奋,看来挣钱是很让人兴奋。李老爷子有个徒弟姓赵,玻璃都是他剌,我叫他赵叔叔,赵叔叔干活利索头脑很活,人也很随和,经常逗我玩,我很喜欢他,他是李老爷子朋友的孩子,家里有九个孩子,他是最小的,都叫他老九,家里面非常困难,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李老爷子学徒,李老爷子很倚重他,却也处处防着他,没多久就把他的孙子孙女从老家接了过来,名义上是帮忙,实际上是排挤赵叔叔走,这时候李老爷子的生意已经上了规模,把我们家吊铺下面完全租了下来,还把我家的窗户改造成了门成了门市房,这一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我家是第二个变门市房的,改的那天很热闹,邻居们都来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接下来的几年,在一楼住的邻居无论家里临不临街,只要有条件都把自己家的窗户进行了改造,或是招租或是自己做生意,门市房概念就这样形成了,而在二楼三楼住的也不甘落后,都把自己家变成了仓库,出租给那些业户,我们这栋楼成了市场的组成部分。
八十年代是市场形成和发展期,可有些观念还是跟不上,重工轻商意识很严重,那个时候但凡有单位的绝对不会在市场里面做生意,我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我们的邻居很多人也都是这样,出来做生意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很多人来市场做买卖完全是为生计所迫,向租我们家做生意的李老爷子这样的买卖精,知道做生意赚钱的老买卖人少之又少,市场人员的构成也相当复杂,社会无业青年,刑满释放人员,再就是街道低保户,以及一些残疾人,可以说市场是社会底层人员的集合体,他们通过辛勤劳动给市场带来了繁荣,可由于自身素质原因,再加上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争夺客户打架是常有的事,强买强卖也是常有的事,以次充好更是常有的事,有一个星期天,我在吊铺上写玩作业后,闲的无聊透过气窗数打架,我能看到的一个气窗的范围,整个一下午就打了十一架,那种场景比港片古惑仔也差不了多少,直到最后有一个人被打倒在地爬不起来。这样的事几乎天天发生,直到政府加强管理,才有所好转。
有人会问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不怕么,我的回答是不怕,一点都不怕,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我太了解这些人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好人,出来做生意就是讨个生活混口饭吃,坏蛋是不会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做生意的,当然有些人生意做大后变了就另当别论了,别看他们为抢生意打架,可真要是不做生意了,他们却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在我的眼里他们都是让我钦佩的人,不在市场的人是不了解市场人的苦的,卖海鲜的冬天手脸冻伤是常有的事,卖家具的有一连十几天不开张的时候,可家里的老婆孩子却在等着吃饭,卖服装的款式不对,就要几万十几万的赔,卖水果蔬菜的卖不掉就血本无归,做生意担当的风险是非常高的,很多人只看到他们赚钱时的光鲜,却不知道他们赔钱时的痛苦。
市场里有没有欺行霸市我不知道,可能那时候年龄小不太在意这些,但我却亲眼目睹了好好做生意发家,不好好做生意败家,那时的市场生意很好做可以说是遍地黄金,经营什么都能卖得出去,几乎所有人一两年的时间就能成为万元户,十万元的也很多,只是大伙都不说,有了钱有些人会继续做他的生意,把生意做得更大,可有些人却因为有了钱妻离子散,最早租我们家地方的后来不来市场的那位李爷爷就是这样,听说他跟他的那位女徒弟好上了,带着她全国玩,还和老婆离了婚,那个时候离婚可是惊天动地,后来没钱了那个女徒弟也离开了他,他回来想从操就业,可此时的市场已经没了他的位置,像他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妻离子散还是好的,家破人亡的也都有,市场能让人成功,却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是看自己能不能抵御那么多的诱惑。
自从有了市场之后,我亲身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我住的那个筒子楼,没有了往日的和谐气氛,邻里之间的关系似乎疏远了很多,大家都忙着赚钱,生意上的摩擦也时常发生,邻里之间的吵架也多了起来,大都是利益纠纷,再不是围着篝火谈天说地的时候了,一楼的一位老邻居做生意,用高息集资,奶奶没答应他从此我们两家的关系就淡了,后来证明奶奶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那位邻居生意失败,携款夹带私逃,楼里的很多人都亏了不少,最多的一家亏了十二万,最可怜的是那位邻居的母亲,我叫他奶奶,很好的一个人,再也没脸住在楼里了,搬到了别的地方去住,逢年过节债主都堵在她家门口要账,这里面就包括她的老邻居。市场就是这样,能让人得到很多,也会让人失去很多,金钱财富美女来了,亲情友情爱情就会淡了,这就是我对市场的理解。
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李老爷子已经搬出了我们家,究其原因奶奶对他很不满意,特别是他挤走赵叔叔,更让老太太有些看不过眼,在赵叔叔走了之后,大有鸠占鹊巢之势,当时有人提醒奶奶如果不赶这位李爷爷走,早晚我们这一家也会被挤走,这时候有人试探着永五万元钱和一套房子换我们这个十平米小屋,后来一查幕后指使的就是这位李老爷子,奶奶下定决心不把房子租给他了,自己办了工商执照,把赵叔叔找了回来,和他一起合伙干,其实有些事也是将计就计,奶奶和赵叔叔商量好的,工商执照是我们家的,唱主角的还是赵叔叔,我亲眼目睹了这件事的全过程,赵叔叔的手段让我领教了,他不再是那位逗我玩的少年学徒了,他真的从李爷爷那里学到了本事,而且他比李爷爷更有本事,对市场更有判断力,预感到将来会是玻璃产品的天下,果断将镜子变成了玻璃,在同行还没反应过来时把生意做大,可同时他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艰苦创业什么事都得亲力亲为,有一次玻璃架倒了把他砸在地下,手筋都被玻璃划断了,差点没伤了动脉,后来虽然接上了却烙下了残疾,一到冬天胳膊就疼。他是我敬佩的人,曾有一段时间我把他当成偶像,但我最终没有成为他。
上初中后,出于对学习的考虑,我离开了市场,到了爸爸妈妈身边,此时的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占据了整个一条街,农贸花鸟鱼市,家具及家具配件,服装小商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市场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巨变,是观念上的变革,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色彩斑斓,炫目耀眼,他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无论是政府税收还是劳动就业,同时还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许多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这个社会带来无穷的活力,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市场与我密不可分,市场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爱市场,因为我看到了他成长发展的过程,他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他让我了解社会,他是我的老师,他是我的朋友,他更是我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