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项羽的英雄情结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碧海长空文集最新章节!
翻开人类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很难找到一个象项羽一样的人,他身上的英雄气慨和英雄本色如此的浓烈,他的成功是如此的波澜壮阔,他的失败也是如此的慷慨悲壮,他的性格又是如此的坦荡和率真,他从思想到行为,从语言到气质,无不彰显英雄主义的情怀。
据史记记载项羽身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的子弟都畏惧他,他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当他看到秦始皇出游会稽那种庄严和壮观的场景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慨和向往,豪言壮语冲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随着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战争的烽烟已成燎原之势的时候,项羽就在项梁的带领下拉起了反秦的大旗,开始了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的霸业,项羽在战争中很快地存长为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他每战必身先士卒,锐不可当,威震敌胆,所向披靡,项梁牺牲后项羽理所当然地成为义军的领军人物,巨鹿之战,他的英雄胆和英雄气彰显无遗,从而使他成就了千古美名,他大吼一声使风云变色,虎目一轮,使敌人胆战心惊,在他的凌厉的攻势下,原本比他势力大得多的敌军都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据说在此次战役中,前来迎救秦军的各路诸候都为他凛冽的气势而瑟缩不前,躲藏在墙后作壁上观,待到战争胜利后,他召见那些诸候,他们都低着头跪着进来,不敢仰视他,可见他是多么的威风凛凛。项羽不仅有勇而且有谋,他是很有军事指挥才能的,虏王离,破章邯,兵锋所指,势如破竹。破斧沉舟,巨鹿之战都是他创下的光辉业绩,作为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成为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观,蒲松龄曾经作过一对名联,其中前一句是歌颂这件事的,并表达他对项羽的崇敬之心,: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的英雄本色不仅表现在他胜利时的笑傲风云,也表现在他的失败时的镇静和从容,他至死都不曾低下他那高傲的头颅,他不是最终胜利者,他是失败的英雄,是悲剧英雄,即便如此也丝毫不改他英难的本色,当他兵败垓下的时候,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谈笑自如,他带着剩下的十几名士兵继续与成千上万的敌人浴血奋战,他纵横疆场,往来冲杀,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他遍体鳞伤仍然豪气干云,慷慨激昂,当他的士兵全部阵亡,当他自已精疲力尽的时候,他发现敌军中有个熟人,就对他说汉王用高官厚禄悬赏我的头颅,我今天把这颗头颅给你让你富贵,说完他就自刎于乌江,他虽然死了,却仍然端坐于马上,依然不倒威,使敌人心生敬畏,就是他的对手刘邦也由衷地敬佩他并且以王候之礼厚葬他。据说在他兵败的时候有一渔夫劝他坐自已的船回到江东再图发展,被他拒绝了,他心里感到惭愧,觉得有负于乡亲们对自已寄予的厚望,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因此他宁愿一死,也不愿屈辱的活着。相反刘邦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他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只是一个狡猾的政客,至多是一个枭雄,他的所作所为都体现了这一点,他的无情无义和极端的自私自利使他不配英雄的称号,他为了自已的逃生,几次都抛弃了家庭和妻子儿女,曾经有一次他为了更快的逃脱项羽的追捕竟两次把自已的亲生女儿推下车,不管她们的死活,为人父这是不仁,他的父亲和妻子儿女曾一度被项羽俘获,后来战争胜利他只顾搜罗战利品和美女竟忘记了离他不远的亲人,待他想起那些亲人的时候他们再次沦为阶下囚,如此说他又不孝不义,他的不义还体现在得了天下后他又大肆屠杀功臣,比如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韩信,彭越等人。
史书上说项羽刚愎自用,赏罚不明,妇人之仁,而且殘暴,前两者确实如此,正是由于他的刚愎自用,赏罚不明,不知人善用这些缺点导致了他的失败,项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集殘暴与仁慈于一身,他对于他的士兵如父兄,当他的士兵生病或受伤的时候,他亲自喂他们的汤药,并且流出伤心眼泪。项羽与刘邦曾共同起兵反秦,并肓作战在战争中建立了友谊,并且结为异姓兄弟,项羽很珍视这分友谊,虽然他知道刘邦是自已潜在的对手也不忍心加害,鸿门宴上当范增几次暗示叫他杀了刘邦,他总是不忍心相害,以致于养虎为患,失了天下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由于他的不忍他几次错过消灭刘邦的机会,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结果垓下一战全军覆没,自已也身首异处,可悲可叹。[毛泽东曾作个一首诗以检讨这件事,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其中两句是:“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反观刘邦却是得势不饶人,他不会考虑项羽曾几次饶过他的性命,在兵临城下时他不惜以高官厚禄悬赏项羽的首极,他就象是一匹凶残狡诈的狼,在情况不利的时候夹起尾巴,一但时机成熟就腾身而起,一剑封喉,置对手于死地。项羽对朋友义气,对部下仁爱,对敌人毫不留情,赶尽杀绝,但是对于那些被他俘获的秦军将士又太过殘忍,只因为他们说了一些埋怨的话,怕引起动乱,就把二十万秦军将士全部坑杀,他杀义帝,火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都是不得人心之举,引起天下的怨恨,项羽是一个太过于情绪化的人,不善于控制自已的感情,意气用事,率性而为,他之所以作出这些惊世之举,我想这是因为他的爱和恨,他的爱是对故国的爱,对楚国的爱,他的恨是对秦王的恨,对秦国的恨,其实这种恨早在楚怀王时就种下了,楚怀王受到秦王和张仪的几次三番的戏弄和侮辱结果又遭到无端的拘禁惨死在秦国,当时楚国民间相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这种仇恨是刻骨铭心的,是从上到下的,是根生蒂固的,项羽作为楚国的贵族,他的家族的命运随着楚国一起衰落,他的报仇和复国的心理比楚国的百姓更急切和强烈,所以他的革命也更彻底,不惜大动干戈,毁坏其宫殿,坑杀其士卒,擒杀其国王,对于他来说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有仇必报,有冤必伸,这就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当他在做这些的时候,他的心里一定感到淋漓尽致的痛快,可是这样一来他也就失去了民心,失去了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失去了千秋的霸业,这些都证实他政治上的幼稚和无知,缺乏远见卓识和沉稳,结果遭受失败的命运。刘邦当年被项羽包围时,势单力薄,危在旦夕的时候,韩信彭越他们坐视不管,刘邦虽然对他们很是怨恨,但还是审时度势,忍气吞声地封他们为王,结果联合他们的力量终于打败了项羽,取得了天下,待到天下稳定了就来秋后算帐,几年之内就把韩信彭越他们杀了,他也真能忍,也真够狡猾和殘酷,而项羽快人快语,心无诚府,今天要做的事,待不到明天,雷厉风行,干脆利落,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他更象是一个侠客,而不是一个善于玩弄心计的政客。
项羽是一个血性的男儿,是一个具有相当的个人魅力的英雄,李清照也曾作过一首诗以赞扬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饱含热情地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慨,项羽不仅是一个热血男儿大英雄,而且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丈夫,当兵败垓下大势已去的时候,还依依不舍地与情深意笃的虞姬告别,并且慷慨高歌:“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与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可奈何?”这是他生命的绝唱也是他临终的遗言,在这个世上他最舍不得的就是和他出生入死肝胆相照的虞美人,他的歌声慷慨悲壮,穿越历史的天空经久不息,他的英雄业绩和动人的故事留给后人永远的怀想。
翻开人类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很难找到一个象项羽一样的人,他身上的英雄气慨和英雄本色如此的浓烈,他的成功是如此的波澜壮阔,他的失败也是如此的慷慨悲壮,他的性格又是如此的坦荡和率真,他从思想到行为,从语言到气质,无不彰显英雄主义的情怀。
据史记记载项羽身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的子弟都畏惧他,他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当他看到秦始皇出游会稽那种庄严和壮观的场景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慨和向往,豪言壮语冲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随着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战争的烽烟已成燎原之势的时候,项羽就在项梁的带领下拉起了反秦的大旗,开始了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的霸业,项羽在战争中很快地存长为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他每战必身先士卒,锐不可当,威震敌胆,所向披靡,项梁牺牲后项羽理所当然地成为义军的领军人物,巨鹿之战,他的英雄胆和英雄气彰显无遗,从而使他成就了千古美名,他大吼一声使风云变色,虎目一轮,使敌人胆战心惊,在他的凌厉的攻势下,原本比他势力大得多的敌军都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据说在此次战役中,前来迎救秦军的各路诸候都为他凛冽的气势而瑟缩不前,躲藏在墙后作壁上观,待到战争胜利后,他召见那些诸候,他们都低着头跪着进来,不敢仰视他,可见他是多么的威风凛凛。项羽不仅有勇而且有谋,他是很有军事指挥才能的,虏王离,破章邯,兵锋所指,势如破竹。破斧沉舟,巨鹿之战都是他创下的光辉业绩,作为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成为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观,蒲松龄曾经作过一对名联,其中前一句是歌颂这件事的,并表达他对项羽的崇敬之心,: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的英雄本色不仅表现在他胜利时的笑傲风云,也表现在他的失败时的镇静和从容,他至死都不曾低下他那高傲的头颅,他不是最终胜利者,他是失败的英雄,是悲剧英雄,即便如此也丝毫不改他英难的本色,当他兵败垓下的时候,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谈笑自如,他带着剩下的十几名士兵继续与成千上万的敌人浴血奋战,他纵横疆场,往来冲杀,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他遍体鳞伤仍然豪气干云,慷慨激昂,当他的士兵全部阵亡,当他自已精疲力尽的时候,他发现敌军中有个熟人,就对他说汉王用高官厚禄悬赏我的头颅,我今天把这颗头颅给你让你富贵,说完他就自刎于乌江,他虽然死了,却仍然端坐于马上,依然不倒威,使敌人心生敬畏,就是他的对手刘邦也由衷地敬佩他并且以王候之礼厚葬他。据说在他兵败的时候有一渔夫劝他坐自已的船回到江东再图发展,被他拒绝了,他心里感到惭愧,觉得有负于乡亲们对自已寄予的厚望,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因此他宁愿一死,也不愿屈辱的活着。相反刘邦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他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只是一个狡猾的政客,至多是一个枭雄,他的所作所为都体现了这一点,他的无情无义和极端的自私自利使他不配英雄的称号,他为了自已的逃生,几次都抛弃了家庭和妻子儿女,曾经有一次他为了更快的逃脱项羽的追捕竟两次把自已的亲生女儿推下车,不管她们的死活,为人父这是不仁,他的父亲和妻子儿女曾一度被项羽俘获,后来战争胜利他只顾搜罗战利品和美女竟忘记了离他不远的亲人,待他想起那些亲人的时候他们再次沦为阶下囚,如此说他又不孝不义,他的不义还体现在得了天下后他又大肆屠杀功臣,比如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韩信,彭越等人。
史书上说项羽刚愎自用,赏罚不明,妇人之仁,而且殘暴,前两者确实如此,正是由于他的刚愎自用,赏罚不明,不知人善用这些缺点导致了他的失败,项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集殘暴与仁慈于一身,他对于他的士兵如父兄,当他的士兵生病或受伤的时候,他亲自喂他们的汤药,并且流出伤心眼泪。项羽与刘邦曾共同起兵反秦,并肓作战在战争中建立了友谊,并且结为异姓兄弟,项羽很珍视这分友谊,虽然他知道刘邦是自已潜在的对手也不忍心加害,鸿门宴上当范增几次暗示叫他杀了刘邦,他总是不忍心相害,以致于养虎为患,失了天下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由于他的不忍他几次错过消灭刘邦的机会,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结果垓下一战全军覆没,自已也身首异处,可悲可叹。[毛泽东曾作个一首诗以检讨这件事,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其中两句是:“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反观刘邦却是得势不饶人,他不会考虑项羽曾几次饶过他的性命,在兵临城下时他不惜以高官厚禄悬赏项羽的首极,他就象是一匹凶残狡诈的狼,在情况不利的时候夹起尾巴,一但时机成熟就腾身而起,一剑封喉,置对手于死地。项羽对朋友义气,对部下仁爱,对敌人毫不留情,赶尽杀绝,但是对于那些被他俘获的秦军将士又太过殘忍,只因为他们说了一些埋怨的话,怕引起动乱,就把二十万秦军将士全部坑杀,他杀义帝,火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都是不得人心之举,引起天下的怨恨,项羽是一个太过于情绪化的人,不善于控制自已的感情,意气用事,率性而为,他之所以作出这些惊世之举,我想这是因为他的爱和恨,他的爱是对故国的爱,对楚国的爱,他的恨是对秦王的恨,对秦国的恨,其实这种恨早在楚怀王时就种下了,楚怀王受到秦王和张仪的几次三番的戏弄和侮辱结果又遭到无端的拘禁惨死在秦国,当时楚国民间相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这种仇恨是刻骨铭心的,是从上到下的,是根生蒂固的,项羽作为楚国的贵族,他的家族的命运随着楚国一起衰落,他的报仇和复国的心理比楚国的百姓更急切和强烈,所以他的革命也更彻底,不惜大动干戈,毁坏其宫殿,坑杀其士卒,擒杀其国王,对于他来说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有仇必报,有冤必伸,这就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当他在做这些的时候,他的心里一定感到淋漓尽致的痛快,可是这样一来他也就失去了民心,失去了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失去了千秋的霸业,这些都证实他政治上的幼稚和无知,缺乏远见卓识和沉稳,结果遭受失败的命运。刘邦当年被项羽包围时,势单力薄,危在旦夕的时候,韩信彭越他们坐视不管,刘邦虽然对他们很是怨恨,但还是审时度势,忍气吞声地封他们为王,结果联合他们的力量终于打败了项羽,取得了天下,待到天下稳定了就来秋后算帐,几年之内就把韩信彭越他们杀了,他也真能忍,也真够狡猾和殘酷,而项羽快人快语,心无诚府,今天要做的事,待不到明天,雷厉风行,干脆利落,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他更象是一个侠客,而不是一个善于玩弄心计的政客。
项羽是一个血性的男儿,是一个具有相当的个人魅力的英雄,李清照也曾作过一首诗以赞扬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饱含热情地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慨,项羽不仅是一个热血男儿大英雄,而且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丈夫,当兵败垓下大势已去的时候,还依依不舍地与情深意笃的虞姬告别,并且慷慨高歌:“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与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可奈何?”这是他生命的绝唱也是他临终的遗言,在这个世上他最舍不得的就是和他出生入死肝胆相照的虞美人,他的歌声慷慨悲壮,穿越历史的天空经久不息,他的英雄业绩和动人的故事留给后人永远的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