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巷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碧野湘子文集最新章节!
文庙巷在老街的东头。那条巷子大约也就五百米长。这条五百米长的小街巷是麻石铺面,两侧有的地方是很古旧的高大围墙,有的地方是居民的住房。经年历月的围墙上,长着暗色的苔迹和野草,还有一些标语一类的字迹,能从这些字迹内容看出时代的变迁。我所看到的文庙巷的住户人家,多为城里的平常人家,一家几代人同住。对着街道的一道并不怎么高大的主门进院子,一进去就是一个麻石铺面的四方天井,然后,以天井为主轴,两边分为东西箱房,前方是一个堂屋的样子,再由堂屋下的通道,通向后一个天井。后一个天井那边,又是同样的一个结构的房子。不过,旧时的富有人家,对着文庙巷街道这边的正门,也不是太高大,只是进入正门内的世界,是另外一番华丽景象。越富有的人家,在文庙巷外面所占的围墙越高大、距离越长,从文庙巷走过时,能看到从围墙里伸出来的亭台楼阁和花树果木。
文庙巷,顾名思义,应该是有一座文庙的了。文庙是有的,但有趣的是偏偏不在这条巷子里,而是在巷子尽头的一片林子里。林子与城后的小山坡相连接。我所看到的那座文庙,文庙的整体构造还在。木结构的建筑规模不大,但造型精致,工艺精良,过去岁月的生活痕迹历历在目。目光所至,便让人生出许多怀旧的情愫。文庙周围是一片空地,空地里长着一些杨树和古柏。我想,杨树可能是后来长的,看上去浓荫叠翠,绿叶纷华。而那些古柏,可能是在文庙兴盛时期就栽下了的吧,颜色浓郁,气质苍劲,气象万千。城里老人说的和县志上记载着的,说文庙最早供奉着孔圣人像,是城里读书人每年按时朝拜的圣地。这样的好地方,就让孔圣人一个人独享了这一方的春花秋月和林下的幽静。后业扩建了,改成了读书的地方,孔子像还供着,只是把他老人家请到了一个高高的阁楼上。把更多的地方让给了他的后世弟子们读书。
我所看到的文庙,当然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木结构的建筑在风中摇摇欲倒,颜色灰中透黑,随时都会被风化的样子。到处都被风尘和蛛丝遮掩,让人的心绪也变得遥远而渺茫起来。只有那片树林,仍然生气盎然地挺立在那片山坡下的夕阳中,让过去的岁月与现在的日子从它们身上流淌。
那时候,住在文庙巷的小孩子们常到文庙一带去玩。房子里面是进不去的,也不敢进去。一是里面的建筑物历经长长岁月的风雨,也许承受不了人体的重量,上去一跑一跳,可能会坍塌。二来房子里面光线很暗,黑巍巍的感觉很诡秘,小孩子们怕鬼,担心黑影里会突然蹦出个什么东西来。大人担心小孩子进去玩,也吓唬小孩子,说庙里头有红头发绿眼睛的鬼。我小时候就听老人说过一个故事,说是过去有两个好朋友,其中一个极有文才。有一天,另一个好朋友得了重病,这个极有文才的好朋友得到了信,就去看望得病的朋友,在路上,他遇上一个披着一身麻布的哭哭啼啼的女人与他同路而行。这个朋友问女人要去哪里?女人捂着脸说要去哪里哪里。这个朋友一听,正是他得病的朋友家。他就说,我们一起走吧,我也正好要去那个人家。女人一听,狠狠瞪了这个朋友一眼,掉头跑开了。后来这个朋友来到得病的朋友家中,看到朋友的病竟然好了。有个算命先生知道了,就说:呵呵,那个女人是“披麻星”本来是要来取病人的命的,路上遇上“文曲星”就把它给吓跑了!“文曲星”自然就是那个极有文才的朋友了。想来,这文庙可是孔圣人的地方啊,怎么会有鬼呢?便是有鬼,也会被老爷子的神力给呵退的。而且,小孩子一多,就更不会怕鬼了,好天气的日子里,大家往文庙那边跑。他们不进庙里头去,就在外面那片空地里跑来跑去。那里有一些很高大的杨树和古柏,可以让他们围着大树绕来绕去地疯跑。其实,就是在那片空地里,也能看到有很多地方是旧建筑的遗址,遍布着埋在地面的大石墩、石鼓,还有一些石台阶。
文庙巷旧时是住着几户富贵人家的,如今留在文庙巷的那些高高的封火墙,巨大的麻石门坊,门坊前工艺精美的大石鼓、石狮子,都能证明这一点。想象中,旧时在这条街上,不时会有马车或者轿子出入;马车上坐着的,除了守在这座小城里的富贵人家的当家人,一定还会有在外面世界里读了很多书,接受了新知识、新思想的文化人。这里就曾出了一个叫龚德柏的,国民党时期在南京担任过中央日报的社长。而让绿泥布轿围严严遮盖着的轿子里坐着的,除了大户人家的阔奶奶、娇小姐,也一定有读过很多书的才女,有位姓石的女子,曾与向警喻一道在湘西办女校,倡导新学。有了这些人物,文庙巷就有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气质,也算是名符其实了。
文庙巷便是在白天也很宁静。这里离闹市区有一段距离。后面又是那一片树林和平常没人去的文庙。巷子里没有什么商店,除了一些住家户,就是那一堵高大的围墙了。春天的时候,有些地方会从高墙内随风纷纷飘落一些桃花、樱花和杏花的花瓣铺在巷道的麻石路面上。你路过时,看到脚下的花瓣,会要忍不住抬头去看高高的老院墙。这时,你就会看到有更多的花瓣在春天的微风细雨里纷纷飘落。还能看到青色的屋顶上方,有一树树梨花,在雨中开得雪白一片。
再过一段风和日丽的日子,文庙巷那些住家户院子里栽着的栀子花就开了。栀子花香气清幽隽永,透着淡淡的娇甜味儿。在栀子开花的日子里,文庙巷里,上至老太太,下至小女孩子,都会要在身上戴上一二朵,或是剪下几枝插入清水瓶中,让花香久久地留在屋子里,舍不得让这种花儿寂寞地空过这个花季。文庙巷里的人家好象都栽有栀子花。有栽在空地里的,也有栽在盆中的。在栀子花开得正旺的日子里,住在文庙巷的人家,会要剪下一些花朵来卖。雪白的花朵一支支养在水盆里,摆放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过路的人问一声“花儿怎么卖?”马上就会从门里走出一个人来。那样的日子里,五百米长的文庙巷,昼夜弥漫着栀子花香。
文庙巷的豆腐脑和汤圆甜酒也是很有名的。天刚放亮“豆腐――脑儿!”“甜酒――汤圆!”的叫卖声就一声声传出好远,在大麻石铺成的巷道中慢悠悠飘来飘去,文庙巷的空气里就充盈着豆腐脑和甜酒汤圆的气味。清晨,听到脆脆的叫卖声,将头从临街面的窗口伸出一看,能看到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甜酒汤圆担子旁边围着一些人,手里拿着碗,卖主正在往每一只碗里舀豆腐脑和甜酒汤圆。豆腐脑又白又嫩,散发温馨的豆香。而甜酒汤圆,远远地嗅着那股香甜味儿,口舌便自然生津。在冬日的早晨,站在文庙巷的麻石铺面的街头,捧着大碗,当街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着了葱花麻油的豆腐脑,或是吃下一碗热滚滚的甜酒汤圆,一整天身子都是热乎乎的,好情绪也会因此保持一整天。
春天的文庙巷,飘满花香,空气里都涂染上了花的颜色,还氲氤着怀旧的诗意和时光流逝的淡淡伤感。而冬天的文庙巷,却显得更为安静和温馨。风只在巷子里游来游去,最多也只在无人处带动几片落叶。临巷道的每一道看上去很古旧的门内,却是一番温馨的天地。冬夜里,屋顶和老围墙上会敲出一些细细碎碎的雪粒声,但没有几个人会在意的。第二天早上,文庙巷里早起的孩子或老人,会最先发现外面的世界一片白――在大家不经意间,昨晚下了一场大雪啊。有人打开临街那道主门的一角,面露惊喜地叫一声“下雪了!”
白雪下的文庙巷,在人们的眼里,突然会变得美丽而陌生起来,洁白的巷道上没有人的脚迹,却有一只好奇的花猫儿,在白雪地里留下了一串梅花朵一样的爪子印迹。
文庙巷在老街的东头。那条巷子大约也就五百米长。这条五百米长的小街巷是麻石铺面,两侧有的地方是很古旧的高大围墙,有的地方是居民的住房。经年历月的围墙上,长着暗色的苔迹和野草,还有一些标语一类的字迹,能从这些字迹内容看出时代的变迁。我所看到的文庙巷的住户人家,多为城里的平常人家,一家几代人同住。对着街道的一道并不怎么高大的主门进院子,一进去就是一个麻石铺面的四方天井,然后,以天井为主轴,两边分为东西箱房,前方是一个堂屋的样子,再由堂屋下的通道,通向后一个天井。后一个天井那边,又是同样的一个结构的房子。不过,旧时的富有人家,对着文庙巷街道这边的正门,也不是太高大,只是进入正门内的世界,是另外一番华丽景象。越富有的人家,在文庙巷外面所占的围墙越高大、距离越长,从文庙巷走过时,能看到从围墙里伸出来的亭台楼阁和花树果木。
文庙巷,顾名思义,应该是有一座文庙的了。文庙是有的,但有趣的是偏偏不在这条巷子里,而是在巷子尽头的一片林子里。林子与城后的小山坡相连接。我所看到的那座文庙,文庙的整体构造还在。木结构的建筑规模不大,但造型精致,工艺精良,过去岁月的生活痕迹历历在目。目光所至,便让人生出许多怀旧的情愫。文庙周围是一片空地,空地里长着一些杨树和古柏。我想,杨树可能是后来长的,看上去浓荫叠翠,绿叶纷华。而那些古柏,可能是在文庙兴盛时期就栽下了的吧,颜色浓郁,气质苍劲,气象万千。城里老人说的和县志上记载着的,说文庙最早供奉着孔圣人像,是城里读书人每年按时朝拜的圣地。这样的好地方,就让孔圣人一个人独享了这一方的春花秋月和林下的幽静。后业扩建了,改成了读书的地方,孔子像还供着,只是把他老人家请到了一个高高的阁楼上。把更多的地方让给了他的后世弟子们读书。
我所看到的文庙,当然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木结构的建筑在风中摇摇欲倒,颜色灰中透黑,随时都会被风化的样子。到处都被风尘和蛛丝遮掩,让人的心绪也变得遥远而渺茫起来。只有那片树林,仍然生气盎然地挺立在那片山坡下的夕阳中,让过去的岁月与现在的日子从它们身上流淌。
那时候,住在文庙巷的小孩子们常到文庙一带去玩。房子里面是进不去的,也不敢进去。一是里面的建筑物历经长长岁月的风雨,也许承受不了人体的重量,上去一跑一跳,可能会坍塌。二来房子里面光线很暗,黑巍巍的感觉很诡秘,小孩子们怕鬼,担心黑影里会突然蹦出个什么东西来。大人担心小孩子进去玩,也吓唬小孩子,说庙里头有红头发绿眼睛的鬼。我小时候就听老人说过一个故事,说是过去有两个好朋友,其中一个极有文才。有一天,另一个好朋友得了重病,这个极有文才的好朋友得到了信,就去看望得病的朋友,在路上,他遇上一个披着一身麻布的哭哭啼啼的女人与他同路而行。这个朋友问女人要去哪里?女人捂着脸说要去哪里哪里。这个朋友一听,正是他得病的朋友家。他就说,我们一起走吧,我也正好要去那个人家。女人一听,狠狠瞪了这个朋友一眼,掉头跑开了。后来这个朋友来到得病的朋友家中,看到朋友的病竟然好了。有个算命先生知道了,就说:呵呵,那个女人是“披麻星”本来是要来取病人的命的,路上遇上“文曲星”就把它给吓跑了!“文曲星”自然就是那个极有文才的朋友了。想来,这文庙可是孔圣人的地方啊,怎么会有鬼呢?便是有鬼,也会被老爷子的神力给呵退的。而且,小孩子一多,就更不会怕鬼了,好天气的日子里,大家往文庙那边跑。他们不进庙里头去,就在外面那片空地里跑来跑去。那里有一些很高大的杨树和古柏,可以让他们围着大树绕来绕去地疯跑。其实,就是在那片空地里,也能看到有很多地方是旧建筑的遗址,遍布着埋在地面的大石墩、石鼓,还有一些石台阶。
文庙巷旧时是住着几户富贵人家的,如今留在文庙巷的那些高高的封火墙,巨大的麻石门坊,门坊前工艺精美的大石鼓、石狮子,都能证明这一点。想象中,旧时在这条街上,不时会有马车或者轿子出入;马车上坐着的,除了守在这座小城里的富贵人家的当家人,一定还会有在外面世界里读了很多书,接受了新知识、新思想的文化人。这里就曾出了一个叫龚德柏的,国民党时期在南京担任过中央日报的社长。而让绿泥布轿围严严遮盖着的轿子里坐着的,除了大户人家的阔奶奶、娇小姐,也一定有读过很多书的才女,有位姓石的女子,曾与向警喻一道在湘西办女校,倡导新学。有了这些人物,文庙巷就有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气质,也算是名符其实了。
文庙巷便是在白天也很宁静。这里离闹市区有一段距离。后面又是那一片树林和平常没人去的文庙。巷子里没有什么商店,除了一些住家户,就是那一堵高大的围墙了。春天的时候,有些地方会从高墙内随风纷纷飘落一些桃花、樱花和杏花的花瓣铺在巷道的麻石路面上。你路过时,看到脚下的花瓣,会要忍不住抬头去看高高的老院墙。这时,你就会看到有更多的花瓣在春天的微风细雨里纷纷飘落。还能看到青色的屋顶上方,有一树树梨花,在雨中开得雪白一片。
再过一段风和日丽的日子,文庙巷那些住家户院子里栽着的栀子花就开了。栀子花香气清幽隽永,透着淡淡的娇甜味儿。在栀子开花的日子里,文庙巷里,上至老太太,下至小女孩子,都会要在身上戴上一二朵,或是剪下几枝插入清水瓶中,让花香久久地留在屋子里,舍不得让这种花儿寂寞地空过这个花季。文庙巷里的人家好象都栽有栀子花。有栽在空地里的,也有栽在盆中的。在栀子花开得正旺的日子里,住在文庙巷的人家,会要剪下一些花朵来卖。雪白的花朵一支支养在水盆里,摆放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过路的人问一声“花儿怎么卖?”马上就会从门里走出一个人来。那样的日子里,五百米长的文庙巷,昼夜弥漫着栀子花香。
文庙巷的豆腐脑和汤圆甜酒也是很有名的。天刚放亮“豆腐――脑儿!”“甜酒――汤圆!”的叫卖声就一声声传出好远,在大麻石铺成的巷道中慢悠悠飘来飘去,文庙巷的空气里就充盈着豆腐脑和甜酒汤圆的气味。清晨,听到脆脆的叫卖声,将头从临街面的窗口伸出一看,能看到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甜酒汤圆担子旁边围着一些人,手里拿着碗,卖主正在往每一只碗里舀豆腐脑和甜酒汤圆。豆腐脑又白又嫩,散发温馨的豆香。而甜酒汤圆,远远地嗅着那股香甜味儿,口舌便自然生津。在冬日的早晨,站在文庙巷的麻石铺面的街头,捧着大碗,当街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着了葱花麻油的豆腐脑,或是吃下一碗热滚滚的甜酒汤圆,一整天身子都是热乎乎的,好情绪也会因此保持一整天。
春天的文庙巷,飘满花香,空气里都涂染上了花的颜色,还氲氤着怀旧的诗意和时光流逝的淡淡伤感。而冬天的文庙巷,却显得更为安静和温馨。风只在巷子里游来游去,最多也只在无人处带动几片落叶。临巷道的每一道看上去很古旧的门内,却是一番温馨的天地。冬夜里,屋顶和老围墙上会敲出一些细细碎碎的雪粒声,但没有几个人会在意的。第二天早上,文庙巷里早起的孩子或老人,会最先发现外面的世界一片白――在大家不经意间,昨晚下了一场大雪啊。有人打开临街那道主门的一角,面露惊喜地叫一声“下雪了!”
白雪下的文庙巷,在人们的眼里,突然会变得美丽而陌生起来,洁白的巷道上没有人的脚迹,却有一只好奇的花猫儿,在白雪地里留下了一串梅花朵一样的爪子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