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中的自由和质量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巴陵儿文集最新章节!
最近论坛上散文奇多,常常令人目不暇接,唬的自己连贴子也很少跟,只能埋头学习。但大部分文章用心读了,读过就有感受,感受放在心里,自己也觉得胸口发堵,看到智红先生的评论,无论从广度或者深度,颇有教益。这手也就发痒。各位看官,切莫生气,巴陵又开始胡咧咧了。嘿嘿。
散文很多,但散文是有声音的,有的散文调子很高,有的则低一些;有学者型的散文,也不乏充满了微笑和爱心的散文;有的散文是表演型的(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表演,只不过方式和方法不同),表现出来悲剧、喜剧、闹剧等等剧目,也有的是本色型的散文,实话实说,真情真事,真正的自我感受,有感而发。无论什么类型的散文,都各有其长短之处。
我读房子的散文,似乎可以说他的散文是一种中调散文,既不故作高扬之势,也看不出匍匐之态。尽管写得很少,但他的散文在论坛散文版面来说,却是一个变数。读他的散文,让我始而惊奇,继而愉悦,再后则要借助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和对诗歌语言张力的分析,才能深入品味。于是,半是击节,半是陌生,又有一些迷惑,还有一点嗟然之叹。喜欢读房子的散文,却又说不出个一二三来,真的令人有些懊恼。
从文字上面看,房子的散文是很本分的,看不到几分表演,但却字里行间又充满着一种追求;既不是对现实的完全不满,而仅仅是要求散文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比现实稍稍好一点,合理一点,因此他的散文又不是对一种存在的无条件的接受、认同和和解。我喜欢看他的现场片段:“你需要描摹一种感觉,让它存在。比如文字,比如在文字里藏匿的爱情,完成的思想片段,或者每一个字都可以散发出一种味道。在延伸的时候,那种绝望或者就被一种抛弃所代替,或者你一定走过去,通过现场的知觉寻找着流在路上的血迹。你需要那种象风一样不断掀起的阵阵波澜的情绪,并在它的推动下,走在清凉的落叶包围里。这样,怀念会比遗忘,更真切地让你持续下去。走远,是一定的,而在许多不可抛弃的路上,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个牵动你内心的影子,都是一种可以让自己上升的现实。”是的,这是一个片段,犹如电影中的一段只有音乐而无对话的场面。这一段文字让我想起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节场部分,又让人回味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萨宾娜——一个艺术家在生存窘迫之态中的背叛。我在这里所说的背叛,仅仅就艺术形式或者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言,而非指其它。正是在这一种背叛之中,在词语堆积的过程中,我看到张执浩内心工地中的另一种场景:
“劳动是仁慈的,在春天的工地上,流汗的人
互为兄弟。少年放下泥瓦刀,椭圆的脸沉浮不定。
他必须洗净这从里到外的黑,才能看见
潜伏在骨头之间的父亲。
而母亲是看不见的。母亲是空气。
而母亲像工地上的尘埃,占用着少年的肺叶。”
房子的散文在一定的程度上并不易于被人接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立足点,看得见他自己的调子:自由和质量“我担心的是动词惊醒动词,名词永无宁日(同上)。”但恰恰这样,就在这个立足点上,房子站住了,他不需要借助别人的嗓门,只是以自己的喉咙吟唱适合于自己的歌曲,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创或谱曲。
现在很多人读散文,往往排斥中间状态,这或者可以追溯到民族根深蒂固的某种渊源中去:不是烈士就是叛徒,不是淑女就是娼妓。你要是既不想当烈士,也不想做叛徒,那么一部分人就会说你是假英雄,又有人会说你是真叛徒。所以,这种中调的散文——踩在坚实的地面上,认真但不执拗,追求但不拼命,我以为是很需要一些耐心和执著的毅力的。那么,这样的作品要求读者在读的时候,也需要一种耐心和毅力,并不是那种一拿起来就能读进去的文章,而是需要调动更多的阅读经验,才能够读进去,即就是读进去了,也并不一定就完全可以读懂。
房子的写作是自由的,无论是诗歌或者散文,并不仅仅是体裁的自由,更是一种语言和表述形式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又很看重质量,不是很随意的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做作,让我喜欢的也正是在这里。但是,房子的散文无论在语言或者结构形式上,也许是因为太过于注重像创作诗歌一样创作散文,在经营意象饱满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削弱了散文的韵味感,在追求诗歌一样的韵律美的时候过于隐藏或浓缩了散文的凝重和沧桑感,在注重语言的干净利落和张力上淡化了散文的流畅感。在虚构一文中,我也有类似的感触,而翻读他以前的散文,如有这样一个美丽的秋天、母亲1966年的眼泪、象墓草一样遥远、寻找有关城市的印象、我的一种生活:惊奇与怀疑等等篇什,这种感觉并不明显。我不知是不是因为浸淫诗歌日久之故,或者,房子有意在探索一条适合并且属于自己的散文创作之路,再或者,房子近期的散文是在用散文的形式刻苦经营者一种意境,是散文诗,那么如此说来,真是我的曲解和误读了。
于是,我就只能胡咧咧到这里。谢谢各位看官。
最近论坛上散文奇多,常常令人目不暇接,唬的自己连贴子也很少跟,只能埋头学习。但大部分文章用心读了,读过就有感受,感受放在心里,自己也觉得胸口发堵,看到智红先生的评论,无论从广度或者深度,颇有教益。这手也就发痒。各位看官,切莫生气,巴陵又开始胡咧咧了。嘿嘿。
散文很多,但散文是有声音的,有的散文调子很高,有的则低一些;有学者型的散文,也不乏充满了微笑和爱心的散文;有的散文是表演型的(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表演,只不过方式和方法不同),表现出来悲剧、喜剧、闹剧等等剧目,也有的是本色型的散文,实话实说,真情真事,真正的自我感受,有感而发。无论什么类型的散文,都各有其长短之处。
我读房子的散文,似乎可以说他的散文是一种中调散文,既不故作高扬之势,也看不出匍匐之态。尽管写得很少,但他的散文在论坛散文版面来说,却是一个变数。读他的散文,让我始而惊奇,继而愉悦,再后则要借助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和对诗歌语言张力的分析,才能深入品味。于是,半是击节,半是陌生,又有一些迷惑,还有一点嗟然之叹。喜欢读房子的散文,却又说不出个一二三来,真的令人有些懊恼。
从文字上面看,房子的散文是很本分的,看不到几分表演,但却字里行间又充满着一种追求;既不是对现实的完全不满,而仅仅是要求散文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比现实稍稍好一点,合理一点,因此他的散文又不是对一种存在的无条件的接受、认同和和解。我喜欢看他的现场片段:“你需要描摹一种感觉,让它存在。比如文字,比如在文字里藏匿的爱情,完成的思想片段,或者每一个字都可以散发出一种味道。在延伸的时候,那种绝望或者就被一种抛弃所代替,或者你一定走过去,通过现场的知觉寻找着流在路上的血迹。你需要那种象风一样不断掀起的阵阵波澜的情绪,并在它的推动下,走在清凉的落叶包围里。这样,怀念会比遗忘,更真切地让你持续下去。走远,是一定的,而在许多不可抛弃的路上,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个牵动你内心的影子,都是一种可以让自己上升的现实。”是的,这是一个片段,犹如电影中的一段只有音乐而无对话的场面。这一段文字让我想起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节场部分,又让人回味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萨宾娜——一个艺术家在生存窘迫之态中的背叛。我在这里所说的背叛,仅仅就艺术形式或者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言,而非指其它。正是在这一种背叛之中,在词语堆积的过程中,我看到张执浩内心工地中的另一种场景:
“劳动是仁慈的,在春天的工地上,流汗的人
互为兄弟。少年放下泥瓦刀,椭圆的脸沉浮不定。
他必须洗净这从里到外的黑,才能看见
潜伏在骨头之间的父亲。
而母亲是看不见的。母亲是空气。
而母亲像工地上的尘埃,占用着少年的肺叶。”
房子的散文在一定的程度上并不易于被人接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立足点,看得见他自己的调子:自由和质量“我担心的是动词惊醒动词,名词永无宁日(同上)。”但恰恰这样,就在这个立足点上,房子站住了,他不需要借助别人的嗓门,只是以自己的喉咙吟唱适合于自己的歌曲,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创或谱曲。
现在很多人读散文,往往排斥中间状态,这或者可以追溯到民族根深蒂固的某种渊源中去:不是烈士就是叛徒,不是淑女就是娼妓。你要是既不想当烈士,也不想做叛徒,那么一部分人就会说你是假英雄,又有人会说你是真叛徒。所以,这种中调的散文——踩在坚实的地面上,认真但不执拗,追求但不拼命,我以为是很需要一些耐心和执著的毅力的。那么,这样的作品要求读者在读的时候,也需要一种耐心和毅力,并不是那种一拿起来就能读进去的文章,而是需要调动更多的阅读经验,才能够读进去,即就是读进去了,也并不一定就完全可以读懂。
房子的写作是自由的,无论是诗歌或者散文,并不仅仅是体裁的自由,更是一种语言和表述形式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又很看重质量,不是很随意的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做作,让我喜欢的也正是在这里。但是,房子的散文无论在语言或者结构形式上,也许是因为太过于注重像创作诗歌一样创作散文,在经营意象饱满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削弱了散文的韵味感,在追求诗歌一样的韵律美的时候过于隐藏或浓缩了散文的凝重和沧桑感,在注重语言的干净利落和张力上淡化了散文的流畅感。在虚构一文中,我也有类似的感触,而翻读他以前的散文,如有这样一个美丽的秋天、母亲1966年的眼泪、象墓草一样遥远、寻找有关城市的印象、我的一种生活:惊奇与怀疑等等篇什,这种感觉并不明显。我不知是不是因为浸淫诗歌日久之故,或者,房子有意在探索一条适合并且属于自己的散文创作之路,再或者,房子近期的散文是在用散文的形式刻苦经营者一种意境,是散文诗,那么如此说来,真是我的曲解和误读了。
于是,我就只能胡咧咧到这里。谢谢各位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