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评价你矛盾的90后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笨的掉渣文集最新章节!
编者按:哈罗德?罗森堡在荒漠之死中如是说道:“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近几年来,80后在经历了太多太多人的口诛笔伐后,含着各种委屈悄然退出了被批判的舞台,郭敬明再也写不出幻城那迷雾一般的文字,成了北京某出版社的一编辑,虽是副处级领导,但也不知道让多少曾经对他文字如痴如醉的女孩子们心碎不已;韩寒犀利如零下一度的风格也在赛车后的滚滚尘土里遁于无形;至于张悦然、安妮宝贝则更是低调,甚至在网络上也不大见他们的名字了,在这些曾经锋芒毕露80后变的成熟之后,90后又成了诸多媒体的焦点。
(一)悖论似的群体
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百度百科
从上述信息我们可以得出90后和80后最为明显的物质环境的区别,即90后比之我们80后更能或者说更容易适应这个信息化的中国。有着这样的一句话,或者准确地说,是三句话“200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80后(生于1989年12月31日)度过了他们18岁的生日。这意味着:从法律上讲,80一代已全部成年,集体告别了少年时代。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颇有些感伤
90后,在2008年的第一天,终于拥有了属于他们的第一批青年;曾经被所有人认为懵懂无知的90一代,终于粉墨登场!”青春的帖子后面跟着一群“幽怨”的80后,感叹着自己曾经的叛逆,颓废,迷茫,感伤。还有一群“无法无天”的90后,张扬着自己的青春,希望,追求,理想。
一个前辈如是告诉我:“90后的,吃苦太小了,不懂感恩、不知饮水思源;但同时90后又很洒脱,有一种达生的境界,做事很大胆、有魄力!”我起初甚是不解,这两个定义,明显是处于两个极端的,为什么同时适用在一个对象之上!前辈解释道:“达生,就是做完什么事后不会像我们80后一样老后悔什么”听罢若有所悟,我们80后是叛逆的,但好歹绝大部分已经开始接轨社会或者和社会有过或多或少的过招,结果都输了,当我们发现薪水还没上学时的生活费多,发现老板比自己爹还凶猛,发现人生的路比下水道还窄,发现自己比气球还轻,爹妈一撒手,自己连怎么飘都掌握不了,别说飞了的时候,我们开始后悔,开始迷惘自己的曾经,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一切是不是真的错了?西塞罗说:“人的一生是有规律的,年少的张扬,青年的思索,壮年的成熟与老年的彻悟”仔细想想,是很有几分道理的,80后就这样,带有几分所谓的婆婆妈妈。但是90后就不一样,他们,最大的还在大学,一个亚社会,他们不曾碰壁,不曾思考,还在年少的张扬里边徘徊,本身的张扬、自夸和能力的肤浅、不成熟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就注定了悖论似90后。
(二)网络上的90后
就在笔者撰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旁边的搜狗更新了一个词条“烧钱女”后边括号里注明了这样的一句话:“90后的非主流”笔者有意识的追踪词条,又是一条关于90后的负面报道:两富家女在点烟的时候用的居然是百元大钞!笔者看到那张相片的时候甚是震惊,当我们还在打工一个月赚上不到一千块钱的时候,他们居然可以用百元大钞来获取一时快感。根据旁边的相关连接了解到得越来越让笔者震撼,北京顺义五中“脱裤门”猥亵女生事件、晕机女事件,乘飞机上学事件,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制造者,都是一群不知道成没成年的孩子,然后旁边几个黑体字更是让人心酸:90后—网络毒药。
关掉电脑屏幕的时候,笔者感觉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压力,一代人何以给冠名网络毒药的称号?是社会的一种负面炒作还是确有其事?是个别人的虚伪造作还是群体的共性表现?在一番掩卷沉思之后,笔者宁愿相信,这不是一代人的错误,每一个群体里边,总或多或少的有些让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当年80后初出茅庐的时候,不是一样给人们不屑,加些诸如叛逆、幼稚之类的贬义词,但是,80后一代终于经住了考验,在今天,当初那些执笔讽刺的人再也找不到借口,只能转移对象,开始向90后开火,估计等到这一代90后成熟之后,又有些什么2000后的词语出来了,很是讽刺。
90后比之于我们,对电脑这个现代社会的产物接受的似乎更是得心应手,这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当看到些初中甚至小学的孩子趴在网吧的电脑旁边,如痴如醉的玩着那些笔者都不是很懂的大话西游、传奇;看着一些成年人看了都脸红的电影时候,笔者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还是”这倒也不是电脑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一把刀能杀人就将之掷弃。总之,感觉这一代人刚好处在我们这个社会刚刚信息化的浪潮里,我们80后还没能在里边给后边的人群摸索好最安全的道路,90后就用着他们的“豁达”迎刃而上了,笔者只能期待里边的牺牲品勿要太多。
(三)90后的自白
“不能不承认,90后比之我们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无论从消费观念,从人生态度,从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来讲,都是比我们超前的一代”笔者的一个朋友如是说道“但是,90后的毛病也很多,消费观念超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可以理解成为乱花钱”这位朋友是87年的,他的话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80后对于90后的一些看法。
曾经走在校园里边散步,前边一个女孩子一袭白裙子,披肩长发,看起来斯斯文文的,笔者无意识的听到她在和同伴们边走边聊“人家90后就是和你们80后不一样吗,人家90后就是喜欢非主流吗!”声音婉转,似乎是南方一带的,但话语让笔者肉麻了半天,不禁想起了郭敬明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边有这么的一句话:“要想成为淑女,只要把说自己的地方说成人家两个字就行了”还有,笔者对非主流到底是如何定义的甚是不解,翻开辞海,居然找寻不到,只能借助百度百科了,从中了解到,最早的非主流是指的仿造中世纪欧美风格的服饰,也就是类似一种怀旧的服饰,这一点与cosplay有点相像。而在国内可以理解成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非主流是和主流对应的,但是,一旦非主流成了一种潮流,其实也就是一种主流罢了。
笔者有一位朋友,是90年的,但是,同为90后的她平日斯斯文文的,属于那种乖乖女的类型,花钱程度,消费观念,生活态度看起来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两样,对于90后入学的新生四大件她居然毫不知情,从笔者这里得知是电脑、手机、mp4、数码相机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说了一句:“其实我身边的朋友们同时拥有这些的也只是很少的一个比例”当问及她每个月的伙食费的时候,她说有500左右,和我们类似,也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么奢侈成风。
在一些讽刺90后的帖子的回帖里边,90后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那些不好的称呼语好像很是委屈,其中一条这样说道:“90后同你们70、80后一样,也不过是一代人罢了,难道89年12月31号和90年1月1号出生的人就非得有什么区别不可?你们无权用一个出生日期去划分、去评价一代人呢!”
后记:
90后比之我们这一代人的确有着些许不同,但是“烧钱女”之类的毕竟是少数,不属于群体的常态,我们可以视之偶然事件,用年代的界限去批判或者表彰一代人都是一种不明确的做法,即使是同年同月同日出身的人,也会因为各自的家庭氛围,生活环境在性格上有着很大差异,面对着网络、报纸、杂志上对你们的不白之冤,你们无需用言语去还击,真正当你们成熟、长大之后,当初的那些流言蜚语,就会像曾经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一样,化作灰烬,顿于无形。
再说一句:90后,一路走好!
编者按:哈罗德?罗森堡在荒漠之死中如是说道:“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近几年来,80后在经历了太多太多人的口诛笔伐后,含着各种委屈悄然退出了被批判的舞台,郭敬明再也写不出幻城那迷雾一般的文字,成了北京某出版社的一编辑,虽是副处级领导,但也不知道让多少曾经对他文字如痴如醉的女孩子们心碎不已;韩寒犀利如零下一度的风格也在赛车后的滚滚尘土里遁于无形;至于张悦然、安妮宝贝则更是低调,甚至在网络上也不大见他们的名字了,在这些曾经锋芒毕露80后变的成熟之后,90后又成了诸多媒体的焦点。
(一)悖论似的群体
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百度百科
从上述信息我们可以得出90后和80后最为明显的物质环境的区别,即90后比之我们80后更能或者说更容易适应这个信息化的中国。有着这样的一句话,或者准确地说,是三句话“200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80后(生于1989年12月31日)度过了他们18岁的生日。这意味着:从法律上讲,80一代已全部成年,集体告别了少年时代。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颇有些感伤
90后,在2008年的第一天,终于拥有了属于他们的第一批青年;曾经被所有人认为懵懂无知的90一代,终于粉墨登场!”青春的帖子后面跟着一群“幽怨”的80后,感叹着自己曾经的叛逆,颓废,迷茫,感伤。还有一群“无法无天”的90后,张扬着自己的青春,希望,追求,理想。
一个前辈如是告诉我:“90后的,吃苦太小了,不懂感恩、不知饮水思源;但同时90后又很洒脱,有一种达生的境界,做事很大胆、有魄力!”我起初甚是不解,这两个定义,明显是处于两个极端的,为什么同时适用在一个对象之上!前辈解释道:“达生,就是做完什么事后不会像我们80后一样老后悔什么”听罢若有所悟,我们80后是叛逆的,但好歹绝大部分已经开始接轨社会或者和社会有过或多或少的过招,结果都输了,当我们发现薪水还没上学时的生活费多,发现老板比自己爹还凶猛,发现人生的路比下水道还窄,发现自己比气球还轻,爹妈一撒手,自己连怎么飘都掌握不了,别说飞了的时候,我们开始后悔,开始迷惘自己的曾经,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一切是不是真的错了?西塞罗说:“人的一生是有规律的,年少的张扬,青年的思索,壮年的成熟与老年的彻悟”仔细想想,是很有几分道理的,80后就这样,带有几分所谓的婆婆妈妈。但是90后就不一样,他们,最大的还在大学,一个亚社会,他们不曾碰壁,不曾思考,还在年少的张扬里边徘徊,本身的张扬、自夸和能力的肤浅、不成熟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就注定了悖论似90后。
(二)网络上的90后
就在笔者撰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旁边的搜狗更新了一个词条“烧钱女”后边括号里注明了这样的一句话:“90后的非主流”笔者有意识的追踪词条,又是一条关于90后的负面报道:两富家女在点烟的时候用的居然是百元大钞!笔者看到那张相片的时候甚是震惊,当我们还在打工一个月赚上不到一千块钱的时候,他们居然可以用百元大钞来获取一时快感。根据旁边的相关连接了解到得越来越让笔者震撼,北京顺义五中“脱裤门”猥亵女生事件、晕机女事件,乘飞机上学事件,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制造者,都是一群不知道成没成年的孩子,然后旁边几个黑体字更是让人心酸:90后—网络毒药。
关掉电脑屏幕的时候,笔者感觉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压力,一代人何以给冠名网络毒药的称号?是社会的一种负面炒作还是确有其事?是个别人的虚伪造作还是群体的共性表现?在一番掩卷沉思之后,笔者宁愿相信,这不是一代人的错误,每一个群体里边,总或多或少的有些让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当年80后初出茅庐的时候,不是一样给人们不屑,加些诸如叛逆、幼稚之类的贬义词,但是,80后一代终于经住了考验,在今天,当初那些执笔讽刺的人再也找不到借口,只能转移对象,开始向90后开火,估计等到这一代90后成熟之后,又有些什么2000后的词语出来了,很是讽刺。
90后比之于我们,对电脑这个现代社会的产物接受的似乎更是得心应手,这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当看到些初中甚至小学的孩子趴在网吧的电脑旁边,如痴如醉的玩着那些笔者都不是很懂的大话西游、传奇;看着一些成年人看了都脸红的电影时候,笔者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还是”这倒也不是电脑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一把刀能杀人就将之掷弃。总之,感觉这一代人刚好处在我们这个社会刚刚信息化的浪潮里,我们80后还没能在里边给后边的人群摸索好最安全的道路,90后就用着他们的“豁达”迎刃而上了,笔者只能期待里边的牺牲品勿要太多。
(三)90后的自白
“不能不承认,90后比之我们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无论从消费观念,从人生态度,从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来讲,都是比我们超前的一代”笔者的一个朋友如是说道“但是,90后的毛病也很多,消费观念超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可以理解成为乱花钱”这位朋友是87年的,他的话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80后对于90后的一些看法。
曾经走在校园里边散步,前边一个女孩子一袭白裙子,披肩长发,看起来斯斯文文的,笔者无意识的听到她在和同伴们边走边聊“人家90后就是和你们80后不一样吗,人家90后就是喜欢非主流吗!”声音婉转,似乎是南方一带的,但话语让笔者肉麻了半天,不禁想起了郭敬明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边有这么的一句话:“要想成为淑女,只要把说自己的地方说成人家两个字就行了”还有,笔者对非主流到底是如何定义的甚是不解,翻开辞海,居然找寻不到,只能借助百度百科了,从中了解到,最早的非主流是指的仿造中世纪欧美风格的服饰,也就是类似一种怀旧的服饰,这一点与cosplay有点相像。而在国内可以理解成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非主流是和主流对应的,但是,一旦非主流成了一种潮流,其实也就是一种主流罢了。
笔者有一位朋友,是90年的,但是,同为90后的她平日斯斯文文的,属于那种乖乖女的类型,花钱程度,消费观念,生活态度看起来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两样,对于90后入学的新生四大件她居然毫不知情,从笔者这里得知是电脑、手机、mp4、数码相机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说了一句:“其实我身边的朋友们同时拥有这些的也只是很少的一个比例”当问及她每个月的伙食费的时候,她说有500左右,和我们类似,也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么奢侈成风。
在一些讽刺90后的帖子的回帖里边,90后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那些不好的称呼语好像很是委屈,其中一条这样说道:“90后同你们70、80后一样,也不过是一代人罢了,难道89年12月31号和90年1月1号出生的人就非得有什么区别不可?你们无权用一个出生日期去划分、去评价一代人呢!”
后记:
90后比之我们这一代人的确有着些许不同,但是“烧钱女”之类的毕竟是少数,不属于群体的常态,我们可以视之偶然事件,用年代的界限去批判或者表彰一代人都是一种不明确的做法,即使是同年同月同日出身的人,也会因为各自的家庭氛围,生活环境在性格上有着很大差异,面对着网络、报纸、杂志上对你们的不白之冤,你们无需用言语去还击,真正当你们成熟、长大之后,当初的那些流言蜚语,就会像曾经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一样,化作灰烬,顿于无形。
再说一句:90后,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