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书包网 www.shubao.la,最快更新那时汉朝最新章节!
仔细观察刘秀这个人,每次他下诏跟敌人说话,从来都不是来虚的。他要跟你说,你不听话,我要打你了,那就是真要打了。如果说我要狠狠地打你一顿,那真是要狠狠地打了。以前他是这样对隗嚣说的,现在他也是这样对公孙述说的。
公孙述终于发现,刘秀的确不是吓唬他的。七月,他又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巴郡首府江州城,被岑彭属将冯骏攻破,翼江王田戎被生擒。巴郡都沦陷了,成都就是孤城。如果不降,孤城可能很快就会沦为鬼城。
但是,公孙述还是拒绝投降。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他还是那句话,天下哪有投降的天子。胜者为王嘛,打输了不丢人,降了才丢人。
公孙述想好了,就算死了,也要跟吴汉军拼个鱼死网破。
事实上,公孙述这句也不是吹的。他的确有这个实力拼,兵是跑了不少,可是成都城里,还驻守十万余精锐。
刘秀不在前线,但他消息特别灵通。公孙述这十余万军队,他全看在眼里,放在了心上。他派人传话,告诉吴汉不要轻举妄动。
不轻举妄动,那怎么动?刘秀这样告诉吴汉:不轻举妄动,就是不要动的意思。你就尽管坚守广都城,等着公孙述来打。一定要记住,不要跟他决战。一跟他决战,就上当了。如果他要进步,你就吊他胃口,把他转晕,搞得筋疲力尽,才可以出兵。
如果公孙述不出兵,那好,你就步步为营,向前推进,压迫他们主动出击。
刘秀这话很重要。但是,他忘了跟吴汉说一句:切记。如果不听我的话,吃亏在后头。因为你之前不听我的话,已经吃一次亏了。
刘秀这人,跟高祖刘邦有相似,有不相似。相似之处,都是雄才大略之人;不似之处,刘邦很爱吹牛,务虚也务实。刘秀呢,很少玩虚,基本是个务实主义者。
正因为他务实,所以特喜欢务实主义者。凡是少说话,多做事的人,他都寄以重任。冯异是这样,偏将军臧宫是这样,吴汉也是这样。一句话,他爱死这些务实主义将军了。
当年,刘秀在北方追杀王郎时,正是吴汉深处渔阳郡等,带回了一支骑兵,并如实向刘秀汇报人数,让刘秀感动万千。然而,吴汉够务实,同时也是一根筋的人。他脾气要倔起来,跟邓禹没什么两样。当年邓禹被赤眉打得狼狈不堪时,冯异和刘秀都劝他还是忍忍,结果就是忍不下那口气,一败再败,败得无地自容。
不过,吴汉跟邓禹稍有一点不同,这就是邓禹知错不改错,屡屡犯错。吴汉则是知错改错,改了再犯。比较起来,两者结果尽管是一样的,但是态度不同。态度决定命运,不可以轻视哪。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听。吴汉认为,上次犯了不小心的错。这一次不同了,没有刘秀,他自信自己照样摆平公孙述,拿下成都城。
果真是这样的吗?凡是不接受刘秀指挥的将领,多数都是吃大亏的。照这个定理来看,吴汉想绕过刘秀,搞定公孙述。一句话:悬,真的很悬。
日期:2010-08-25 23:44:13
接上
成都城南门外,有一条河,叫锦江。吴汉认为,照目前这个形势,公孙述是不敢出城挑战的。按刘秀所说,步步为营,迫公孙述出城,这个很麻烦。不如直接把军队开到南门外,只要兵临城下,公孙述肯定出战。如此一来,岂不省事?
于是,吴汉率两万步骑混合兵,渡过锦江,在北岸驻营。同时大修浮桥,命令副将刘尚率一万人,在南岸待命。把这一切工作做好后,吴汉就向刘秀汇报了前线基本情况。
然而,当刘秀一看到吴汉的报告,震惊万分,火都大了。他即刻回了一信,大骂吴汉。
吴汉只知求省事速战,却不知道刘秀之前跟他说那翻话的真正意图。在战场上,刘秀不是一个谨慎的人,也不是一个急功冒进的人,凡是他认为可以出手的,都毫不犹豫出手。但是,他这次让吴汉谨慎向成都城推进,其实就是放长线钩大鱼。
仔细想想,刘秀的指挥不是没有道理的。之前,吴汉攻打广都时,像砍白菜一样,砍得敌军都四处逃散,公孙述喊都喊不住,吓也吓不住。此情此景,成都城中还有十万余军队,足可说明一个问题——这帮人并不怕死。
孔子说,民不惧死,何以死畏之。在战场上,士兵都不怕死了,还有什么是可怕的呢。所以,刘秀就认定成都城内,公孙述这十万兵不容小瞧,必须小心对付。
只可惜,吴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刘秀要骂吴汉,不是要骂他乱来,不听指挥。而是头脑不够用,竟然布下了一个让公孙述可以下手的棋局。看看刘秀是怎么批吴汉的,就要知道一二了。
刘秀是这样骂的:我之前对你千叮万嘱,没想到你还是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了。这也就罢了,看看你布的什么阵。你深入敌方,却又跟刘尚相距二十余里。如此距离,只要公孙述派兵牵制你,围着刘尚打,你们俩根本都不能互相救援。赶快趁公孙述还没看出破绽之前,退回广都。
兵法有云:兵无常势。在战场上,两军形成犄角之势,互相照应,到底多远距离才是合理的,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候,一百里并不正好合适,有时候,二十里好像又太远了。这个,都要看综合战场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待的。
刘秀之所以说吴汉和刘尚相隔二十余里,太过遥远,并非是二十余里太远了,真实的情况是,吴汉离公孙述太近了。公孙述只要城门一开,大军压出,马上就见黑白。可是刘尚要跑来支援,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刘秀以为,他这封信应该可以来得及挽救吴汉。但是,他怎么也没料到,在吴汉收到他的信之前,公孙述已经看出吴汉的破绽了。
仔细观察刘秀这个人,每次他下诏跟敌人说话,从来都不是来虚的。他要跟你说,你不听话,我要打你了,那就是真要打了。如果说我要狠狠地打你一顿,那真是要狠狠地打了。以前他是这样对隗嚣说的,现在他也是这样对公孙述说的。
公孙述终于发现,刘秀的确不是吓唬他的。七月,他又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巴郡首府江州城,被岑彭属将冯骏攻破,翼江王田戎被生擒。巴郡都沦陷了,成都就是孤城。如果不降,孤城可能很快就会沦为鬼城。
但是,公孙述还是拒绝投降。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他还是那句话,天下哪有投降的天子。胜者为王嘛,打输了不丢人,降了才丢人。
公孙述想好了,就算死了,也要跟吴汉军拼个鱼死网破。
事实上,公孙述这句也不是吹的。他的确有这个实力拼,兵是跑了不少,可是成都城里,还驻守十万余精锐。
刘秀不在前线,但他消息特别灵通。公孙述这十余万军队,他全看在眼里,放在了心上。他派人传话,告诉吴汉不要轻举妄动。
不轻举妄动,那怎么动?刘秀这样告诉吴汉:不轻举妄动,就是不要动的意思。你就尽管坚守广都城,等着公孙述来打。一定要记住,不要跟他决战。一跟他决战,就上当了。如果他要进步,你就吊他胃口,把他转晕,搞得筋疲力尽,才可以出兵。
如果公孙述不出兵,那好,你就步步为营,向前推进,压迫他们主动出击。
刘秀这话很重要。但是,他忘了跟吴汉说一句:切记。如果不听我的话,吃亏在后头。因为你之前不听我的话,已经吃一次亏了。
刘秀这人,跟高祖刘邦有相似,有不相似。相似之处,都是雄才大略之人;不似之处,刘邦很爱吹牛,务虚也务实。刘秀呢,很少玩虚,基本是个务实主义者。
正因为他务实,所以特喜欢务实主义者。凡是少说话,多做事的人,他都寄以重任。冯异是这样,偏将军臧宫是这样,吴汉也是这样。一句话,他爱死这些务实主义将军了。
当年,刘秀在北方追杀王郎时,正是吴汉深处渔阳郡等,带回了一支骑兵,并如实向刘秀汇报人数,让刘秀感动万千。然而,吴汉够务实,同时也是一根筋的人。他脾气要倔起来,跟邓禹没什么两样。当年邓禹被赤眉打得狼狈不堪时,冯异和刘秀都劝他还是忍忍,结果就是忍不下那口气,一败再败,败得无地自容。
不过,吴汉跟邓禹稍有一点不同,这就是邓禹知错不改错,屡屡犯错。吴汉则是知错改错,改了再犯。比较起来,两者结果尽管是一样的,但是态度不同。态度决定命运,不可以轻视哪。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听。吴汉认为,上次犯了不小心的错。这一次不同了,没有刘秀,他自信自己照样摆平公孙述,拿下成都城。
果真是这样的吗?凡是不接受刘秀指挥的将领,多数都是吃大亏的。照这个定理来看,吴汉想绕过刘秀,搞定公孙述。一句话:悬,真的很悬。
日期:2010-08-25 23:44:13
接上
成都城南门外,有一条河,叫锦江。吴汉认为,照目前这个形势,公孙述是不敢出城挑战的。按刘秀所说,步步为营,迫公孙述出城,这个很麻烦。不如直接把军队开到南门外,只要兵临城下,公孙述肯定出战。如此一来,岂不省事?
于是,吴汉率两万步骑混合兵,渡过锦江,在北岸驻营。同时大修浮桥,命令副将刘尚率一万人,在南岸待命。把这一切工作做好后,吴汉就向刘秀汇报了前线基本情况。
然而,当刘秀一看到吴汉的报告,震惊万分,火都大了。他即刻回了一信,大骂吴汉。
吴汉只知求省事速战,却不知道刘秀之前跟他说那翻话的真正意图。在战场上,刘秀不是一个谨慎的人,也不是一个急功冒进的人,凡是他认为可以出手的,都毫不犹豫出手。但是,他这次让吴汉谨慎向成都城推进,其实就是放长线钩大鱼。
仔细想想,刘秀的指挥不是没有道理的。之前,吴汉攻打广都时,像砍白菜一样,砍得敌军都四处逃散,公孙述喊都喊不住,吓也吓不住。此情此景,成都城中还有十万余军队,足可说明一个问题——这帮人并不怕死。
孔子说,民不惧死,何以死畏之。在战场上,士兵都不怕死了,还有什么是可怕的呢。所以,刘秀就认定成都城内,公孙述这十万兵不容小瞧,必须小心对付。
只可惜,吴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刘秀要骂吴汉,不是要骂他乱来,不听指挥。而是头脑不够用,竟然布下了一个让公孙述可以下手的棋局。看看刘秀是怎么批吴汉的,就要知道一二了。
刘秀是这样骂的:我之前对你千叮万嘱,没想到你还是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了。这也就罢了,看看你布的什么阵。你深入敌方,却又跟刘尚相距二十余里。如此距离,只要公孙述派兵牵制你,围着刘尚打,你们俩根本都不能互相救援。赶快趁公孙述还没看出破绽之前,退回广都。
兵法有云:兵无常势。在战场上,两军形成犄角之势,互相照应,到底多远距离才是合理的,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候,一百里并不正好合适,有时候,二十里好像又太远了。这个,都要看综合战场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待的。
刘秀之所以说吴汉和刘尚相隔二十余里,太过遥远,并非是二十余里太远了,真实的情况是,吴汉离公孙述太近了。公孙述只要城门一开,大军压出,马上就见黑白。可是刘尚要跑来支援,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刘秀以为,他这封信应该可以来得及挽救吴汉。但是,他怎么也没料到,在吴汉收到他的信之前,公孙述已经看出吴汉的破绽了。